首页历史趣闻雍正称帝后,“四爷党”成员都有哪些结局?

雍正称帝后,“四爷党”成员都有哪些结局?

时间2022-04-01 21:07:14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26563

说到雍正和四爷党其实还真的是有很多的故事可言的,四爷党可以说对雍正当时的皇位有非常大的威胁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既然有威胁,雍正最后还是称帝了,那么这个四爷党最后又怎么样了呢?也就是结局了,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谓“四爷党”其本身是否存在本就是存在争议的。中国古代的帝王最忌臣下结成朋党,清圣祖(康熙帝)也不例外。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皇八子胤禩企图利用群臣上书举荐自己出任皇太子。结果弄巧成拙,被父亲清圣祖认定为早已觊觎储位而且公然结党,公开否决了其皇位继承资格!有了胤禩的前车之鉴,皇子们避嫌唯恐不及,谁还敢公开结党?

虽然没有公开的所谓“四爷党”,但是清世宗(雍正帝)能够在一众兄弟中脱颖而出、最终顺利荣登九五,这后面肯定不可能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因此,所谓“四爷党”应该还是事实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公开而已。那么,谁可以算作是“四爷党”成员呢?首先更正一个误区,张廷玉、李卫肯定不算!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把张廷玉设定为了康熙朝的宰辅之臣,把李卫设定为了清世宗潜邸时期的奴才。但是,实际上康熙六十一年时,张廷玉仅仅是一名侍郎,副部级的官员;而李卫就更小了,仅仅是一位郎中,司局级官员。以彼时他们二人的身份和地位,还没有资格参与到储位之争当中,张廷玉和李卫、包括鄂尔泰,那都是清世宗即位之后才重用的人,根本算不得所谓“四爷党”成员!

那么,谁才算“四爷党”成员呢?清世宗送出去的两顶铁帽子肯定是没跑的——怡贤亲王胤祥、庄恪亲王胤禄。胤祥就不必多说了,他是唯一公开为清世宗站台的兄弟,清世宗即位后被封为了怡亲王,几乎成为了仅次于清世宗的“二皇帝”。而清世宗对胤祥也是信任有加,甚至一反清朝不许宗室结交外臣的禁令,鼓励群臣亲近胤祥。胤祥去世后,清世宗更是破天荒送了他一定铁帽子和一个宁郡王爵位,而且还把胤祥的名字由允祥改回了胤祥,使之成为了清朝二百余年唯一臣下不避帝讳的特例!除此之外,清世宗还破例命将自己给胤祥的褒奖之辞“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字加在了胤祥的谥号之前,全称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而这个贤字,也是清朝宗室谥号的最高级别!除了胤祥之外,只有清德宗(光绪帝)的亲生父亲醇贤亲王奕譞获得过,即便是晚清叱咤风云的恭忠亲王奕訢也没分!

除了胤祥之外,清世宗还送出了一定铁帽子。雍正元年,庄靖亲王博果铎去世,清世宗违背常规,硬生生跨过承泽裕亲王硕塞系的小宗,通过过继的形式为胤禄抢了一顶铁帽子!康熙年间,胤禄表现得非常超然,并没有公开争储,也没有公开站队。但是,从雍正元年清世宗便送了他一定铁帽子来看,这位爷应当是早已倒向清世宗针营的,而且是重要人物!只不过没有公开而已。此外,清世宗即位当日便把自己的安全保卫工作交给了胤禄,此举也足以说明问题了。清世宗即位以后,对胤禄也是大加重用,临终前还把胤禄留给了儿子清高宗(乾隆帝)作为顾命大臣。虽然后来胤禄卷入了“弘晳逆案”,但是因为地位崇高,最终清高宗也并没有把他怎么样,胤禄寿终正寝,谥“恪”,后世承袭了庄亲王的铁帽子,世袭罔替直到清亡。

除了胤禄之外,胤礼应该也算一位。对,就是电视剧《甄嬛传》里让清世宗头顶一片大草原的那位“允礼”!当然,真实历史上肯定没有那些事。胤礼在康熙年间也摆出了一副超然的姿态。但是,雍正元年清世宗便将他封为了果郡王,不久后又晋封为了果亲王。而且,他的岳父阿灵阿在清世宗即位之后还遭到了政治清算。虽然阿灵阿也是清世宗的姨父,但毕竟是胤礼的岳父。但是,胤礼没有受到任何牵连,至少说明,允礼并没有牵扯其中。背负着这么一个政治包袱还能被清世宗不断重用,胤礼应当也早已投入了清世宗的怀抱。清世宗即位后对胤礼也是重用有加,临终前还把胤礼和胤禄一起留给了清高宗作顾命大臣。乾隆三年,胤礼去世,谥“毅”。因为儿子早殇,清高宗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弘曕过继给了胤礼,承袭了果郡王爵位。顺带说一句,弘曕是清世宗的亲儿子,不是胤礼生的!

除了这三位亲兄弟,年羹尧必须算一个!清世宗即位伊始,先用肃武亲王豪格的孙子延信换下了大将军王胤祯(允禵),紧接着又用年羹尧顶替了延信,一连串流畅动作,年羹尧对清世宗控制西征军队、稳定局面功不可没。没有他,清世宗能够坐稳皇位,还是个未知之数。因此,他必须是“四爷党”成员,而他也是下场比较惨的一位“四爷党”成员。在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之后,年羹尧恃宠而骄,开始结党、插手中央人事任免,因而犯了清世宗的大忌,最终与雍正三年年底被清世宗赐死。

除了年羹尧之外,还有一位被清世宗公开称为“舅舅”的人物,那就是隆科多。那么,隆科多算不算是“四爷党”成员呢?个人认为,有待商榷。隆科多与清世宗更像是“联盟”。隆科多作为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子,是清圣祖的表弟兼小舅子,他盘根错节的“”佟氏家族。清世宗即位以后,隆科多兼任着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对清世宗控制京师、稳定政局功不可没。而这也是清世宗公开称其为“舅舅”的原因所在。毕竟他仅仅是清世宗养母孝懿仁皇后的弟弟,并不是生母孝恭仁皇后的弟弟,这个“舅舅”并不亲!换言之,清世宗对隆科多更多的是拉拢和巴结。清世宗合法即位,隆科多力挺这位外甥是佟氏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正确打开方式。但是,如果清世宗没有合法即位或者处于劣势呢?隆科多还会不会坚定地站外清世宗一边,还真的很难说……毕竟,对于清圣祖的儿子而言,隆科多都是“舅舅”,不是吗?因此,个人认为,隆科多算不上“四爷党”成员,有待商榷,他更多地还是政治投机。隆科多的结局也并不好,毕竟清世宗当初对他更多的是笼络和巴结,与之并不亲近。同时,隆科多犯了和年羹尧一样的错误,那就是结党,时任称之为“佟选”“年选”。因此,犯了清世宗的大忌,被幽禁致死。到目前为止,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隆科多是被清世宗暗害的。

最后还有一位,那就是戴铎。他是清世宗潜邸时期的“奴才”,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邬先生”的原型之一。戴铎最大的功劳就是为清世宗策划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战略方阵,以不变应万变,最终协助清世宗顺利继承皇位。清世宗即位之后,戴铎自以为功高,依然对清世宗指手画脚、“指导”清世宗该如何如何,最后被清世宗以“贪污”的名义处决!虽然是“邬先生”的原型,可戴铎却没有“邬先生”的胸怀与气度,也没有“邬先生”的先见之明,最终丢掉了性命……

真正能够称得上“四爷党”成员的大概就是这么几位,其他人充其量也就是外围人物,根本进入不了决策核心。而这些所谓“四爷党”成员的结局有好有坏,清世宗的亲兄弟作为清世宗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和对皇位最大的威胁,全部得以善终;反倒是外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可见,这些人多半还是自己作死!并不完全是清世宗冷血无情……

端午节快要来临了,高考也要到了,今年的高考和端午节刚好重合了,在考场上过端午,倒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的一次经历。而古人同样也有高考,那就是我们很熟悉的“科举”,只不过古代的科举难度可比现在要大得多了。古代科举历史悠久,很多历史名人都参加过科举并且因此走上仕途,那么,古代的高考场上有发生过什么样的有趣的事情呢?

1905年科举制的停废,终结了1300年尊崇科举的时代。考试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才方式,但实际上是更好的可操作的公平竞争方式,而考试的办法至少可以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

今天我们就来考考大家历代文人的科举趣事吧。

唐代

王维也想走后门

唐朝人才辈出,但唐朝的选才标准却有点怪。《选举志》提出的标准是:一曰身,就是体貌丰伟;二曰言,就是言辞辩正;三曰书,就是楷法遒美;四曰判,就是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第一是看长相,第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看书法,最后才是看文章。诗人罗隐就为此吃了亏,他诗写得不错,但长相却让人不敢恭维,因此屡试不第。

唐朝人赵悰,多次参加考试都考不上,家里人讨厌他,也讨厌他老婆。有次岳父家搞聚会,请了戏班子来表演,人人都有座,唯独不给赵悰老婆设座。演出看到一半时,有人来报,说赵悰中进士了,家里人一听,迅速把赵悰老婆请进来,给她披上衣服,换好凳子,然后继续看演出。

唐朝末期,举子包谊文采不错,他但得罪了主考官刘太真,刘太真曾发誓不让包谊考中。第一场考试过后,刘太真想缓缓,第二场考试再将包黜退,让他多高兴会儿。第二场考试后,刘太真又放他到第三场,想让他再高兴会儿。第三场考试后刘太真没录取包,拿着名单去找丞相,当时正值朱泚之乱不久,名单中有个姓朱的,宰相很不高兴,让刘太真换人。惊惶之下,刘太真已经想不起其他举子的名字,只记得包谊,结果包谊高中。

贺知章做主考官,录取的进士和举子们的期望不符,引起公愤,举人们围攻贺府。贺知章架起梯子爬上墙头,趴在墙上回答举子们的质问。

韩愈19岁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次,次次不中,到第四次才考中。别以为这下光明了,要成为公务员,吏部那里还要考一次。韩愈又考三次,次次不中。考不上就走后门,给宰相写信,连续三封石沉大海。又登门拜访,三次上门次次被轰回来,走后门不行,回来接着考。32岁时,考上了。

王维参加科考,想走后门无门,听说公主喜欢音乐,于是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打扮成乐师,抱着琵琶去见公主,被公主相中,一举而登第了。

唐朝诗人李贺的老爸叫李晋肃,这“晋肃”和“进士”谐音,犯了家讳。就因为这,李贺一辈子不能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


宋朝

欧阳修鼓励考友递考卷

宋代宽松的政治环境,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在这种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宋代的士大夫们动辄向皇帝上万言书,反映在状元的对策上,也多是洋洋上万言,少有忌讳。文辞激越,剀切直陈,这种把矛头直指当朝皇帝的,在殿试卷并不多见。而高宗不仅不恼怒,反视为奇文,欲擢胡为状元。

北宋宰相寇准不喜欢南方人,他当公务员考试主考官的时候,曾在一次考试中因为第一名是南方人,不满,便把第二名的北方人提为第一,并自豪地说,又为中原争得了一个状元!

宋真宗时期的宰相晏殊天资聪慧,从小就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到政府。后来被推荐去见宋真宗,恰好宋真宗在面试进士,就让他也参加。晏殊一见试题,就说:“这题目我几天前做过,您还是换个题目吧。”宋真宗这个欢喜啊,诚实不仅是美德,还是能力。晏殊就这样进入了政府高层。

欧阳修国考那天,有个姓李的考生生病,趴在桌子上不动。欧阳修就把李考生拽起来,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同时还把自己的试卷传给那位考生看,让他参考。李考生就抄袭了欧阳修试卷的一半,结果李考生和欧阳修一起考中。李考生后来成为官员,找人专门雕塑了欧阳修的塑像,放在家里供着。这北宋的国考监考怎么这么松啊!

柳永参加科考,落第两次,管不住自己的舌头,说了点对中央不利的话,宋仁宗决定永不录用他。没官做的柳永只好天天泡妓院,幸好他歌词写得不错,妓女们抢着跟他交往。

宋朝秀才柳冕超级看重忌讳,考科举时从来听不得“落”或是与“落”同音的字,怕弄成“落第”。他自己也常把“安乐”说成“安康”,仆人们都跟着他这样说。考试完了后,老柳打发仆人去看榜,仆人回来后,老柳急忙问自己中了没有,仆人就回了一句:“秀才康了也。”

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各地到开封参加国考的人有几万人,政府任命60位考官,但考试时,签名簿上却有61个人名。主考官查来查去,发现不知怎么的多了个叫宋应辰的人名,于是交代说:“宋,是我大宋国号,又叫应辰,就是顺应良辰吉日之意,这是老天爷提醒我们,这一届考试中有杰出人才呀,大家评卷时一定要注意。”结果,考官们对任何考生都不敢敷衍,所以这一年录取的进士多。


明代

邢昉人生在世,狂就够

明朝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徐渭,考科举连战连败,郁闷之下自杀了九次,用利斧击破脑袋,用利锥刺破双耳,均自杀未遂。后来发狂要杀老婆,被逮进监牢关了七年。老了后没钱,只有一只狗做伴。

明朝人鲍无雄一生潦倒,怀才不遇,常常梦想能金榜题名。一天他在西湖喝醉酒后,忽然低头照见水中自己的身影,大声恸哭道:“大丈夫三十岁了还是这样的脑袋吗?”(指没有官帽戴)

明末人邢昉很狂,他考试时的文章就写得超级狂。考官先是在试卷上批“太狂”,后来越看越窝火,批道:“更狂”,直接把邢昉的试卷给扔垃圾桶里去了。邢昉不以为意,戏曰:“当官有什么好,人生在世,得一狂名就够了。”

明朝成化年间,浙江学政李贤在省试时微服私访,看到有两名考生在下棋,一考生甚至大言不惭地说:“用不着复习,上榜没问题。他李贤总不能出道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来刁难我们吧?”李贤无名火起,回去后真出了一个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即:“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结果没人能全部说明,李贤因此一个都不录取。

明末张献忠在四川开科取士,得了一个姓张的状元。状元长得挺帅,张献忠对他非常宠爱,二十四小时形影不离。这一天张忽然对随从说:“我喜欢这个状元,一刻也舍不得他离开,整天牵肠挂肚。不如杀了他吧!”

福建同安县的刘望龄,在明朝末年参加公务员考试,中了福建省乡试第34名,后因故被革。进入清朝后,再次参加福建的乡试,又是中了第34名。隔朝两中举人,名次相同。(这个概率比中500万彩票还低!)


清代

蒲松龄太简单漏答一页

清时陕西乡试,一位主考大人赴西安做考官,临行前拜访官至尚书的恩师。两人谈话间尚书想放屁,但又不好意思,移了移屁股,主考官以为有玄机,立马问有啥吩咐。尚书说:“无他,下气通耳!”意思是说:“没啥,只是放了个屁。”主考官理解错了,以为要录取一个叫夏器通的。结果在西安,真有一名叫夏器通的考生,阴差阳错下这夏器通得了个第一名。

清嘉庆年间,公务员考试完毕后,皇宫举行接见新科进士的大典,结果新科状元徐开业、探花梅万清,因故没能赶到,嘉庆大怒,把二人的名字从金榜上抹掉,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走了。

清人武某是个文盲,因左宗棠保举做了松江县令,主持县考时,他把枪手列的试题放在靴筒里,等到要公布考题时,却忘了考题在哪。秘书问他知不知道考题的内容,武某称只记得开头是个“马”字,秘书遍访《四书》中“马”字句,武某皆说不像,后来突然想到在靴筒,拿出一看,原来考题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道光年间主考官穆彰阿,录取考生不是看卷子答得多好,而是取决于他的鼻烟壶。他有两只外形相同而颜色不同的鼻烟壶,一为琥珀,一为白玉。考官有推荐上来的卷子时,他就从装有两只鼻烟壶的口袋里摸出一只,如果是琥珀的,谢天谢地,这份卷子被文曲星看中了,便录取为进士;如是白玉的,则对不起,只好和这份卷子的主人说拜拜了!取足了名额,下面的考卷再好,也都一律作废纸处理。

清道光某年,原拟定的状元是史求。道光帝一看名字,史求不就是“死囚”么,很不吉利,因此勾去不取。后看到二甲第九名戴长芬时,心头顿时一阵狂喜,立即提笔点为状元。因为大清朝天长第九(天长地久),戴戴(代代)兰芬,真是大吉大利。

写《聊斋志异》的作家蒲松龄,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拿到考题时,觉得这题太简单了嘛,奋笔疾书,书完一看,“越幅”了,就是第一页做完后,直接翻到了第三页做,这是没法补救的。(糟了,又考不上啦。)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
吕洞宾做了什么,为什么狗要咬他? 蹴鞠为什么没能发展成为现代足球?蹴鞠起源究竟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