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古代皇帝会不会骂人?皇帝是怎么骂人的?

古代皇帝会不会骂人?皇帝是怎么骂人的?

时间2022-04-01 21:07:20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28840

骂人其实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但是有时候气急了,就会有些口不择言,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又伤了自己的身体,又伤了人与人之间的和气,两败俱伤,却偏偏心里始终都放不下这件事情,硬要争出高低。不过,爆粗口这种看起来很无礼的事情,在古代的皇帝身上会不会发生呢?毕竟皇帝讲话也没有人敢骂回去,那皇帝骂人又是什么样的?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历史,出了许多皇帝。有像李煜这样才情无限的艺术家皇帝,也有像汉武帝这般开拓疆土的雄伟帝王,亦或是像康熙一般少年明主的皇帝。

不管是何种帝王,皇帝作为封建社会地位最尊贵,权利最大的人,也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但是吧!其实皇帝也是凡人,兔子急了咬人,皇帝急了也吐脏话。

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尔母婢也!”


“叱嗟,尔母婢也!”,那啥这句话翻译过来,大概就与“去你妈的”相差无几了。

要说以骂人闻名于世的皇帝,就怎么也不能忽视汉高祖刘邦了。最经典的就是汉高祖骂郦食其,司马迁记载:“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竖儒和竖子相差无几,都是蔑视人的话。刘邦蔑视郦食其也就算了,还要自称老子。“而公”,等于乃公,直译就是你老子。哈哈,求郦食其的阴影面积。

刘邦骂人还被司马迁分了等级,关于他骂人,有“骂”、“嫚骂”、“大怒而骂”,还有“且怒且喜”地骂。


宋太祖时期,大殿上的房梁坏了,找人修。负责的官员只找到了一颗古树最适合,所以就上奏请求将古树砍了,做成房梁。宋太祖看了奏折,“上批曰:‘截你爷头,截你娘头,别寻进来。’”嗯……这句话应该不需要翻译了。

南宋的宋明帝刘彧也和宋太祖差不多,他因为肥胖所以篡位前被侄子戏说成肥白的猪。登基之后,就对这些十分忌讳。有一次上朝,一位大臣不小心说了“白门”(当然也有说他迷信鬼神,这些词汇是他的禁忌词)二字。朝堂上的刘彧一听就毛了,直接来了句:“白汝家门!”

爱骂人的皇帝,还有康熙和雍正帝父子。只不过吧,他们到底还是讲究面子。朝堂上直接骂的很少,大都是在奏折上批示。康熙帝在给太子胤礽的奏折上骂工作人员:“……告诉卷饭之人。不要脸的小人甚是不敬!”


有一位叫孙文成的大臣,因为迟交了折子被康熙过问。孙文臣写折子道歉,表示要磕一万个响头谢罪。康熙帝看了,直接批示:“该死的辛者库虚伪的家伙!磕一万个台阶的头得需要几天?!一句真话也没有!”

雍正帝时期,一位叫常寿的侍郎办差的时候被山匪绑了。随他一同的侍卫都以死拒俘,但是常寿这个主官最后竟然全须全尾的回来了。雍正帝对此十分生气,于是批复:“如此不要脸!岂有让国家受辱之理?……把常寿凌迟处死也不抵这耻辱……”

这些都不算什么,张献忠这位农民皇帝才是真绝色。《明季南略》记载大西国皇帝张献忠的一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咱老子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强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驴球子,入你妈妈的屄!钦哉。”

皇帝不是神仙,骂人也和咱们常人差不了多少,是不是有些颠覆大家对皇帝的印象呢?

说到田文镜大家也知道的是雍正的宠臣,生前呼风唤雨,死后也是善终,所以这样的人应该要流传百世的啊,但是这个叫田文镜的坟墓却在死后坟墓被人平了,这个人就是乾隆皇帝了,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田文镜,雍正朝时期的宠臣,却遭到了乾隆皇帝的批判。

田文镜,与李卫、鄂尔泰并称为雍正时期的“三大封疆大吏”,是雍正皇帝非常信任与倚重的心腹大臣。

田文镜在担任河南巡抚以及河南山东总督期间,坚决贯彻雍正皇帝的旨意,大力推行新政,并且收获了积极效果。雍正皇帝曾评价他:

“忠诚体国,公正廉明。” “老成历练,才守兼优,自简任督抚以来,府库不亏,仓储充足,察吏安民,惩贪除弊,殚竭心智,不辞劳苦,不避嫌怨,庶务俱举,四境肃然。”

田文镜本人也得到了雍正的一再提拔和封赏,且不说田文镜所担任的河南山东总督是为他专门设置的,就连全家的旗籍都从下五旗的汉军正蓝旗抬到了汉军正黄旗,可谓是显赫一时。

雍正十年(1732年),田文镜逝世,雍正为其上谥号为“端肃”,并特命河南省城为其设立专祠,更为重要的是,雍正亲自在泰陵附近赐予一片土地安葬田文镜,足可见雍正对于田文镜的宠爱。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基,对于田文镜负面评价之声是一浪高过一浪。

早在雍正在位期间,田文镜就遭到直隶总督李绂、监察御史谢济世参劾,被雍正压了下来。

乾隆皇帝登基不久之后,罢免了田文镜曾经的下属王士俊的官位,并旁打侧敲表达了对于田文镜的不满,就此拉开了批判田文镜的序幕。乾隆皇帝先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阴错阳差”的扒了田文镜的墓地,随后在更是评价说:

“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文镜不及卫,卫又不及鄂尔泰。”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自己父亲雍正皇帝的宠臣田文镜是非常的厌恶和不屑。

田文镜墓被乾隆皇帝拆掉,看似是“阴错阳差”,实际上也有着其必然的原因。

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皇帝前往清西陵地区拜祭自己父亲雍正皇帝的路途中,由于车驾太大,通行不畅,经核查才知道是田文镜的墓延伸到了御道上因而影响了乾隆皇帝的通行,随行的官员在问乾隆皇帝处置办法的时候,乾隆皇帝用一个模棱两个的词“拉倒”作为了回应,而等到乾隆皇帝结束了对于雍正的拜祭,返回京城的过程中,发现田文镜的墓已经被人拆平了,而他也没有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件事情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尽管这是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但其结果有着必然性。

首先,乾隆皇帝本身是真心的看不上田文镜。

田文镜之所以为雍正皇帝所器重,一方面是因为田文镜为官清廉、敬业勤奋,另一方面是田文镜作为监生出身,被雍正皇帝树立为标杆,是为了拉拢这部分官员群体为自己效力。

但是田文镜也有着非常明显的缺点,就是待人处事有欠宽和,过于严苛,可以说田文镜是典型的“酷吏”,同时还有着“沽名钓誉”的黑历史,再加上乾隆皇帝崇拜的是自己以“仁德治国”的爷爷康熙皇帝,并不是自己的非常严厉而又严酷的父亲雍正,所以乾隆皇帝是非常看不上田文镜。

“河南地方,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而属员又复承其意旨,剥削成风,豫民重受其困。”

其次,田文镜此前得罪的人太多了,乾隆皇帝也是为了平息众怒。

前文中说道,田文镜早在雍正年间就遭到了弹劾,被雍正压了下来,到了乾隆皇帝登基之后,对于田文镜及其下属官员的弹劾就没有停止过,可见整个官场对于田文镜的负面评价和怨言是非常之大的。可以说刚刚登基的乾隆皇帝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拉拢官员队伍,所以必须要对田文镜进行一定的清算。

同时也不得不说的是,乾隆皇帝这样处置田文镜也是为了更好的拉拢鄂尔泰。鄂尔泰是雍正临终前安排的“托孤重臣”,也是满洲官员的实际首领和代表人物,乾隆登基之处非常倚重与鄂尔泰、张廷玉这样的前朝旧臣,而鄂尔泰在此之前与李卫、田文镜的关系非常的紧张没,因而乾隆皇帝也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拉拢鄂尔泰。

再次,也是最让乾隆皇帝看不惯的是,田文镜的墓地在雍正皇帝的泰陵地区。

田文镜不受到乾隆皇帝的喜欢,也遭到了众多朝臣的弹劾,可是田文镜却依然能葬在雍正皇帝陵寝的附近,继续陪侍雍正皇帝,享受这份莫大的荣誉,这必然让乾隆皇帝感到非常的不痛快。

要知道,雍正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兄弟,也是乾隆皇帝非常敬重的叔叔,怡贤亲王胤祥,当年为了彰显君臣身份有别,不惜用“吞土”的方式来拒绝雍正计划将其葬在泰陵地区的安排。相比于胤祥,田文镜无论是地位,声望,还是乾隆皇帝的敬重程度都比不上,自然也就不会允许他葬在雍正的陵寝附近了。

所以,田文镜的墓地被拆实际上是迟早的事情,整个墓地除了两座石龟驮着的雍正皇帝题写的诔文碑外,其余的也都是荡然无存了。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仅是田文镜,李卫也有着这样的经历。

雍正朝时期的宠臣,到了乾隆朝期间被乾隆皇帝打压的不在少数。

鄂尔泰是幸运的,乾隆十年(1745年)就去世的他,生前死后都没有被乾隆皇帝清算,但是与他共享“配享太庙”殊荣的张廷玉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张廷玉晚年遭到了乾隆皇帝疯狂的打压,可以说是在凄凉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当然,像田文镜这样去世后被乾隆皇帝打压的雍正宠臣还有李卫。

乾隆在第五次南巡,见到西湖花神庙里立着李卫自己及其妻妾的神像,号“湖山神位”,乾隆下谕说:“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命撤像烧毁。

此时已经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距离李卫去世已经整整42年,可是西湖边上依然供着李卫的塑像,并且李卫为自己和正室妻子塑像也就算了,还将自己的小妾也塑像让人供奉,因而让乾隆觉得不合体统。而杭州百姓却在李卫死后依然保持了四十多年不撤像,就说明李卫当年治理浙江的功绩让百姓非常的怀念他,同时,当年李卫上奏朝廷,让雍正下令即刻恢复了浙江文士的乡会试,使得第二年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都被浙人取得,也让浙江百姓对李卫是感恩戴德,因而其塑像一直被保留着,直到被乾隆撤销掉。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清朝清朝历史
交白卷也能中状元?揭秘科举史上的奇葩事件 打油诗是怎样被发明的?打油诗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