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乾隆是写诗最多的人,为什么他的诗都没有人知道?

乾隆是写诗最多的人,为什么他的诗都没有人知道?

时间2022-04-01 20:47:43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43081

古诗,相信每个人都是背过的,不管是通俗易懂还是有些晦涩,到现在一定也有几首是忘不掉的。诗的高峰期在唐朝,但是每个朝代都有诗作诞生,诗人多了,诗歌多了,有些人就会好奇,历史上究竟是谁写诗写得最多?答案就是乾隆皇帝。但是这就更让人想不通了,从来没有人将乾隆和“诗人”放在一起,既然他写了那么多诗,为什么都没有人知道呢?

有些时候,了解到古人的那些小爱好,就会觉得这才是一个鲜活的真实存在过的人,就比如清朝的“盖章狂魔”乾隆帝,不仅喜欢在各种收藏的古代字画上面大批量的盖章,乾隆还十分喜欢写诗。乾隆的一生写了多少首诗?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有39340首,另一种认为有43630首,具体书籍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是不管是那一种说法,都能够在整个历史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写诗最多的人。

之所以说乾隆是写诗最多的“人”而不是“诗人”,也是有原因的,我们先按下不表,后面细说。乾隆的这个写诗量,要怎么来衡量一下呢?《全唐诗》是康熙年间编校的,“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整个《全唐诗》有48900多首诗,然而乾隆一个人写的都快赶上《全唐诗》了,这样的高产,实在是非常罕见。

乾隆毕竟是满族人,当时如果要写诗,必然会是汉文,然而也不是学过汉文就可以写诗的,看看现在的人们就知道了,学习了十几年的语文,也没几个人会写诗的,更何况是古人学习的古代汉语。

乾隆的汉化程度很高,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都能通晓,然而这个“通”却并不是“精通”,只能说,他有这些技能,但是水平造诣实在是一般。这种认识可是一个清代人的记载,这个人就是沈德潜。他因为经常与乾隆诗词唱和,所以才能知道这些事情。

沈德潜是汉人,满腹才学且热衷于功名。然而这样一个拥有真才实学的人,科举考试竟然一直都不中,从22岁参加乡试开始算起,一直到67岁考中进士,总共参加科举考试十七次。不过,自从考中进士之后,跻身官宦,便备受乾隆的荣宠。在朝期间,他的诗作因为备受写诗狂人乾隆的赏识,因此有机会出入禁苑,见识到乾隆的真正水平。

事实上,乾隆的一些诗作,就是沈德潜帮他完成的,原因也就是乾隆偶然诗兴大发,结果吟诗一两句之后却又接不上来,为了化解尴尬,沈德潜站出来“狗尾续貂”一把,把乾隆一些太过浅显而“小儿科”的诗提升一下逼格。不过,这些诗自然也就划在乾隆的名下,成为他的创作了。

不过沈德潜最终却没有什么好结果,因为徐述夔诗案而引发的一场文字狱,使得沈德潜也受到牵连,当时沈德潜已经去世,然而沈家所有的荣耀,一夜之间全都消亡了。

至于为什么乾隆不能算是“诗人”,就好比“灵魂画手”不能被称为画家一样,他的诗作,重点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说的明白一点,如果真的让真正的诗人们看到了,可能都会嗤之以鼻,乾隆的文采,还不足以撑得起“诗人”这个名头。

很多人都说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到诸葛亮出山,这都是诸葛亮为了考验刘备的耐心,真相真是这样么?如果当年刘备没有三顾茅庐,来了一次看到诸葛亮不在就走了,那诸葛亮不是永远都出不了山了?那考不考验也都失去了意义。其实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庐另有目的,因为当时诸葛亮还有考虑好到底是不是跟随刘备,毕竟刘备不是曹操、孙权,白手起家风险还是挺高的,但最后诸葛亮还是选对人了。

诸葛亮庙位于诸葛亮逝世之地今宝鸡岐山县五丈原,又因历代名人雅士题联赠匾,成为一处文化气息浓厚的历史人文景观。正门楣上书法家舒同书写的:“五丈原诸葛亮庙”赫然在目,门两边是一副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很好的总结。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出身于琅琊郡的一个官吏之家。在他小的时候,父母亲就去世了,他和弟弟跟随叔父一起生活。但是,到后来,叔父也去世了,他就一个人在今湖北襄阳隐居,并时常拿自己和先前的能人作比较。

但是当时的人都没有看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他身边的好朋友徐庶、崔州平等人才知道他的确有真实的才干。就在公元201年的战役中,刘备被打败了,之后,他便率部去荆州投奔刘表。在荆州的时候,为了扩充实力,能够有朝一日跟曹操抗衡,他积极招纳当地的英雄豪杰。

但是,后来有人跟他说:那些所谓的人才其实都是一些见识浅薄的人,不了解当时的局势,对他没有丝毫的益处,并且,向他举荐了诸葛亮,后来,好友徐庶也是极力推荐。听到这么多人都在夸奖诸葛亮,刘备也想要见一见他。

于是,他想让诸葛亮前来相见,但是,徐庶却告诉他,你们可以相见,但是,以诸葛亮的性子,他是不可能放下身段来拜访的,所以,只能刘备屈尊亲自前去。于是,为了请得他们口中所说的贤才,刘备听从建议前往拜访。

但是,他们一行人连续去了两趟都没有什么用,甚至,连人影都没有见着,直到第三次的时候,他才成功求得这位人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

从这件事来看,很多人就会感觉很奇怪了,为什么他们前两次去拜访的时候,这位人才都恰好都不在家,而且,到第三次的时候还假装自己是在睡觉,害得他们等了大半天呢?难道真的如有的人所说,其实,他根本不信任刘备,所以,才多次刁难,想借此机会来考验他的诚意吗?

但是,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这样。

其实,在刘备第一次上门求见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为刘备和自己以后的计划做打算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的实力真的是太弱了。军中的实力不用说跟曹操的铁骑相比了,就连刘表等人,他都没有什么能力来与之抗衡。

他所能够依靠的只有麾下关张两名大将和一个皇叔的名号,但是,这个称号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权,只是一个虚号,如此脆弱的他怎么可能让贤士义无反顾地前来投奔他呢?因此,诸葛亮前两次不见他的原因,就是为了和刘备一起上演这出好戏。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刘备对人才很是迫切,而且,对有才能的人以礼相待,甚至,为了寻得贤士不惜多次抛下尊贵的身份亲自前来邀请,他所做的这一切功夫都是为了给刘备树立一个好名声。只有这样,各地的豪杰才会有胆量来投奔他,并且,为他出谋划策。

而且,这么做的原因除了要帮助刘备提高声望之外,他也同样是在为自己做打算。因为,他知道,刘关张三人兄弟之间的感情很好,甚至,都曾结拜过,而关羽是一个非常自傲的人,张飞又特别鲁莽,如果,自己那么轻易地就答应帮助刘备的话,那么,这两个在军中肯定会不听指挥,自己以后在军中还有什么地位啊。

因此,这样同时也是为自己立下了威严,从而让他们两个人不敢轻视自己,这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啊。当然,刘备对这件事情也是知晓的,为了满足他,因此,多次向别人说自己与诸葛亮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一样,谁也离不开谁。并且,不顾旁人的极力反对,跟诸葛亮一起联手,之后,才有了这个让我们耳熟能响的故事。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确很有才能,在他辅佐刘备的这一段时间中,得到了器重和信任。在赤壁的那场战役中,他提出联合东吴一起抗击曹操,并成功地劝说东吴的领导人共同抗曹。他们运用计谋让曹操的军队损失惨重,再加上,军队内部又有很多人染病死亡,在不得已之下,曹操率领军队往北方撤离,孙刘联军取得了巨大胜利。

当然,诸葛亮为刘备所做的贡献可不止这一件事,还有之后的益州之战、汉中之战,他都在里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刘备死之前,还将他命名为辅佐大臣,帮助刘禅管理国家大事。这足以见得,他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的确很牢固,竟然,能够将国家的存亡交到他的手中。

当然,他也是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时时刻刻都在为汉室的江山劳累奔走,甚至,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的子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

现今,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匈奴人一般父死娶母兄死娶嫂,冒顿单于为什么又没取后母呢? 雍正为什么选弘历当太子?弘历是雍正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