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古代骂读书人的时候,为什么要骂穷秀才?

古代骂读书人的时候,为什么要骂穷秀才?

时间2022-04-01 19:59:09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3670

在古代,读书人自然都是想要考取功名,有的人成功进入朝堂,流芳百世,但是大多数其实还是籍籍无名,就算是考中了状元也不例外,那些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的,基本上没有几个是状元出身。而古人面对读书人,也不都是尊敬和钦佩,也有会觉得不满,开口骂人的,而骂人的时候都会骂穷秀才,为什么大家要这样骂呢?

古人骂读书人的时候常常骂的是“穷秀才”,那么为什么要骂秀才穷呢?原来古代科举制度之下有三场重要的考试,就是乡试、会试和殿试。至于秀才,则是指通过了乡试之前的童子试的读书人。

成为秀才,才有在学校进一步学习并参加乡试成为举人的资格。举人有机会前去京城参加会试,至于殿试则是皇帝钦点的。举人通过会试就被称为贡士,参加殿试的则是一二三甲的进士。一甲进士的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则是探花。

可以看出,秀才虽然进入了“士”这一尊贵的阶层,但秀才是“士”这一阶层的底层。秀才可以见官不跪,但一般来说,只有特别优秀的人才会获得国家补贴。总的来说,秀才可以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利益是很少的。

而举人却不同,只要中了举人就会有做官的资格,就会被记录在吏部的花名册,也会有俸禄。在古代只要做了官,那么金钱就不再是问题。而举人身份还有其他的好处。

举人可以与府县级别的官员平起平坐,不用交赋税,也不用出徭役,就算举人没有做官在家里耕读,也会得到国家补贴的一笔钱款,这笔钱款是足够普通家庭开销的。

在当时,“穷秀才”这一称呼主要是指的那些出身寒门的读书人,秀才这一身份并不能获得很多的金钱,但一个拥有富N代官N代身份的秀才肯定不能被叫做穷。


古代读书是一件极其耗费钱财的事。身为秀才想要让自身学识更近一步需要耗费的财力物力是巨大的。当时,如果秀才想要看举人,首先他需要找到一个好老师。

可以教秀才考举人的老师和当初还没有考取秀才时的老师水平肯定不一样,如果说秀才一个县可以有几名的话,那么举人几个县里可能才会出一个。古代的教学教师资源是极度缺乏的,在这样的条件下,给老师的学费肯定也一笔是不小的开支。

并且秀才不是一直待在一个地方的,还需要出去游学,而游学也需要一笔钱。秀才也只能靠在村里收一些学生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但是他的收入肯定不能支持他的开销,所以说秀才是“穷秀才”。

秀才也不是在什么朝代都是很穷的。在明朝时期,有法律明确的规定,一旦读书人考取了秀才,他每年都可以得到十八两银子的补贴。在明朝的时候十八两银子购买力是很足的,完全可以确保他一年的开销,让秀才能够衣食无忧,专心诵读。所以说穷秀才这个称呼也不是说秀才是绝对的穷,在某些时候也是秀才自嘲的话。

首先来说说一句大家在古装剧中耳熟能详的话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是反之而来,还有这样一句话: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穷书生、酸秀才?这么说显然是不对的,首先来说,对于古代人读书是一条很好的门路,在古代考上了秀才,差不多就在十里八乡算得上是有学问的人了,能够出席一些地方性的文化活动。


此外还有一些特权,比如说免除差徭,再有就是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要知道这些对于封建社会的普通人来说还是不敢想的。而且秀才虽然没有国家俸禄,但是在精神层次和社会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这一点也是当时读书人沾沾自喜的一大原因。所以今天我们说秀才,在很多人看来好像并不是什么有学问的人,但其实在古代秀才还是不错的。

如果读过《儒林外史》里就知道,文章中的范进考取秀才后,岳父就叫他去教书,所以说秀才还是有托底的,对于读书人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一个选择的,但其实古代这么对读书人,说白了就是尊重读书人。秀才对于读书人算得上是一个门槛。

最后说一说之前网上有样一个小故事,说是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棠、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然后告诉大家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然后推出“读书无用论”。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状元永远只是那么一点点,而没有考上的秀才真的是很多很多。为什么不说说明朝的张居正,晚晴时候的曾国藩李鸿章呢?

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剧中人物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一些“碎银子”,而在人们的印象中,银子应该基本上都是那种做成元宝形状的,而碎银子可能就是将一块完整的银元宝砸碎之后,散落而成的各种碎银子,便于携带,也方便付款。不过这些也只是人们的想象,真正的碎银子真的是这样诞生的吗?

碎银是指比较散碎、大小、重量、形状没有规格,大小多少不一的银块,和铸造成固定形状、重量的银锭相对应。

和电视剧里不同,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是以铜钱作为流通货币,白银和黄金之在小范围内流通,到了明代,白银才正式称为货币,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白银是采用重量来计量,而不是银币形式。以重量计量的后果就是一个银锭是可以任意大小,并且可以分割使用的,于是这就产生了碎银。

当时的银锭通常由银楼、钱庄铸造而成,比较常见的是元宝型,偶尔也会有银条、银块之类,大多在一两以上成整数。少数的锞子不足一两,但是一般也是按钱来取整,这也是一种碎银。

《红楼梦》里第53回贾府过年时准备押岁锞子,220个押岁锞子共153.67两,平均下来每个只有7钱左右,成色不一,样子有梅花形、海棠形等等,这就是一种碎银。

另一种碎银是使用中产生的。


在明清,一两银子通常等于1000枚铜钱,这个其实是很大一笔钱了。像《儒林外史》里提到,万历中期,一户平民日常最低开销大约是50个铜钱,去餐馆吃饭大约只需要一钱五分银子。

所以很多时候,一个银锭通常会超出想购买的东西价值很多,这个时候要么店家用碎银、铜钱找零,要么就是从银锭上剪下所需的分量,这就产生了碎银。古代有一种小型的杆秤叫戥子或戥秤,比较精密,专门用来称量金银等小型贵重物品。店家一般都会备有戥子,用来称量剪下来的碎银分量是否正确。

当然,有的场合也不会这么严谨,比如《红楼梦》里有一回宝玉请大夫给晴雯看病,要一两银子车马费,麝月随手拿了一块碎银,一个婆子说这是5两的银锭剪的一半,起码有2两,现在没剪子,让换一个,麝月没在意,还是给了。

碎银的一个大麻烦是大小、重量太随意,而且因为各家银楼银子的成色还有所不同,虽然有经验的商家大致能看出成色的好坏,但是碎银一多还是很麻烦。所以有些人碎银攒的多了,就会重新去银铺熔铸成银锭。银匠会在熔铸时打上银铺名称、银锭成色等标记,方便使用查验。

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一书了,秦重看上了王美娘,一夜花柳费需要10两银子,于是将自己攒的碎银到对面的银铺去称了一下,一共有16两,铸了一个10两的大银锭,又铸了一个1两8钱的小锭,其他的都重新收好。


碎银子在明清时期的使用比较频繁,主要是这一时段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白银实际上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流通范围比较小,因其太贵重,因此在民间使用的很少,除非是大宗买卖。而在这个时期,更加流通的是铜钱。

“盘缠” 这个词就是专门为铜钱发明的,一般,百姓出远门的时候都是将铜钱串成一串,盘起来缠到腰间,这就是“盘缠”的由来,这也可以看出铜钱带着并不是很方便,通常说的一贯钱就有一千文钱,虽然带多了很麻烦,但是百姓的一般日常生活用铜钱是最合适的。

所以在唐宋时期,铜钱还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唯一的问题就是一旦碰到大宗的买卖,带钱就是个麻烦事,唐朝时期的开元通宝十文钱就是一两,一贯钱就是六斤四两,按现在来算就是十斤。

一两银子和铜钱的换算关系在古代的不同时期并不一样,不过大体上就是一两银子约为一千文钱到一千五百文钱之间,而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在唐宋时期基本上相当于一千元以上甚至几千元人民币,放在现在,一个人拿着一张面额几千元的大钞出去购买一般的商品的话,都是很难找零的。而当时一枚铜钱的购买力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几块钱,在日常购买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的时候是绰绰有余的。

但到了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涌入市场,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有所下降,在几百元到一千多元人民币之间,银锭和铜钱同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相互补充。铜钱能满足一般的消费,但是带多了比较麻烦,而白银能满足大宗的买卖,就是找零有些麻烦。


银锭的重量一般分为几种,有一种是重五十两的;有重十两的,还有重一二两的银锞子;还有就是碎银子。

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就已经很大了,因此带着一两银子外出就能买很多东西,不可避免的就会遇到找零的问题,这就需要碎银子的出现,通常碎银子的单个重量都不足一两,比铜钱好用,比官方流通的固定价值的银锭也好用。

那么这些碎银子是怎么来的呢?

有些就是直接从银锭上掰下来的,官方熔铸的银锭都有固定的形状,马蹄形的、馒头形的等,边角都是非常薄的,大力气的人一掰就能掰下几块来。掰下来的小块就成了碎银子,即便是很小的一块碎银子,其价值也有十几枚甚至数十枚铜钱那么多。

再者就是用锤子或者凿子直接把银锭砸成几块;还有一种夹剪,专门就是用来剪银锭的。

这几种弄碎银子的方法在民间买卖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操作,手中经常过银子的卖家一般掂量几下就能确定碎银子的重量,再配合几枚铜板就能轻松搞定一次交易。如果双方认为纯粹的掂量不能正确估值,还有一种叫做戥子的小秤来称碎银子的重量,这种小秤的精确度还是比较高的。

在明清时期,还有一种专门的店铺为顾客提供关于银锭碎分和熔铸的服务,这种店铺叫做倾银铺,在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中经常出现,顾客可以带着银锭子到店里来制成碎银子,也可以带着碎银子来熔铸成固定重量的银锭。

因此,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时候,是完全不用担心没有碎银子用的,人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将官方流通的固定重量的银锭弄成碎银子,以方便日常买卖双方的交易。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
湖北为什么简称鄂?鄂字有什么意思? 历史上有很多常胜将军,那有常败将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