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银子是怎么来的?碎银子是被砸碎的吗?
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剧中人物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一些“碎银子”,而在人们的印象中,银子应该基本上都是那种做成元宝形状的,而碎银子可能就是将一块完整的银元宝砸碎之后,散落而成的各种碎银子,便于携带,也方便付款。不过这些也只是人们的想象,真正的碎银子真的是这样诞生的吗?
碎银是指比较散碎、大小、重量、形状没有规格,大小多少不一的银块,和铸造成固定形状、重量的银锭相对应。
和电视剧里不同,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是以铜钱作为流通货币,白银和黄金之在小范围内流通,到了明代,白银才正式称为货币,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白银是采用重量来计量,而不是银币形式。以重量计量的后果就是一个银锭是可以任意大小,并且可以分割使用的,于是这就产生了碎银。
当时的银锭通常由银楼、钱庄铸造而成,比较常见的是元宝型,偶尔也会有银条、银块之类,大多在一两以上成整数。少数的锞子不足一两,但是一般也是按钱来取整,这也是一种碎银。
《红楼梦》里第53回贾府过年时准备押岁锞子,220个押岁锞子共153.67两,平均下来每个只有7钱左右,成色不一,样子有梅花形、海棠形等等,这就是一种碎银。
另一种碎银是使用中产生的。
在明清,一两银子通常等于1000枚铜钱,这个其实是很大一笔钱了。像《儒林外史》里提到,万历中期,一户平民日常最低开销大约是50个铜钱,去餐馆吃饭大约只需要一钱五分银子。
所以很多时候,一个银锭通常会超出想购买的东西价值很多,这个时候要么店家用碎银、铜钱找零,要么就是从银锭上剪下所需的分量,这就产生了碎银。古代有一种小型的杆秤叫戥子或戥秤,比较精密,专门用来称量金银等小型贵重物品。店家一般都会备有戥子,用来称量剪下来的碎银分量是否正确。
当然,有的场合也不会这么严谨,比如《红楼梦》里有一回宝玉请大夫给晴雯看病,要一两银子车马费,麝月随手拿了一块碎银,一个婆子说这是5两的银锭剪的一半,起码有2两,现在没剪子,让换一个,麝月没在意,还是给了。
碎银的一个大麻烦是大小、重量太随意,而且因为各家银楼银子的成色还有所不同,虽然有经验的商家大致能看出成色的好坏,但是碎银一多还是很麻烦。所以有些人碎银攒的多了,就会重新去银铺熔铸成银锭。银匠会在熔铸时打上银铺名称、银锭成色等标记,方便使用查验。
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一书了,秦重看上了王美娘,一夜花柳费需要10两银子,于是将自己攒的碎银到对面的银铺去称了一下,一共有16两,铸了一个10两的大银锭,又铸了一个1两8钱的小锭,其他的都重新收好。
碎银子在明清时期的使用比较频繁,主要是这一时段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白银实际上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流通范围比较小,因其太贵重,因此在民间使用的很少,除非是大宗买卖。而在这个时期,更加流通的是铜钱。
“盘缠” 这个词就是专门为铜钱发明的,一般,百姓出远门的时候都是将铜钱串成一串,盘起来缠到腰间,这就是“盘缠”的由来,这也可以看出铜钱带着并不是很方便,通常说的一贯钱就有一千文钱,虽然带多了很麻烦,但是百姓的一般日常生活用铜钱是最合适的。
所以在唐宋时期,铜钱还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唯一的问题就是一旦碰到大宗的买卖,带钱就是个麻烦事,唐朝时期的开元通宝十文钱就是一两,一贯钱就是六斤四两,按现在来算就是十斤。
一两银子和铜钱的换算关系在古代的不同时期并不一样,不过大体上就是一两银子约为一千文钱到一千五百文钱之间,而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在唐宋时期基本上相当于一千元以上甚至几千元人民币,放在现在,一个人拿着一张面额几千元的大钞出去购买一般的商品的话,都是很难找零的。而当时一枚铜钱的购买力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几块钱,在日常购买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的时候是绰绰有余的。
但到了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涌入市场,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有所下降,在几百元到一千多元人民币之间,银锭和铜钱同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相互补充。铜钱能满足一般的消费,但是带多了比较麻烦,而白银能满足大宗的买卖,就是找零有些麻烦。
银锭的重量一般分为几种,有一种是重五十两的;有重十两的,还有重一二两的银锞子;还有就是碎银子。
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就已经很大了,因此带着一两银子外出就能买很多东西,不可避免的就会遇到找零的问题,这就需要碎银子的出现,通常碎银子的单个重量都不足一两,比铜钱好用,比官方流通的固定价值的银锭也好用。
那么这些碎银子是怎么来的呢?
有些就是直接从银锭上掰下来的,官方熔铸的银锭都有固定的形状,马蹄形的、馒头形的等,边角都是非常薄的,大力气的人一掰就能掰下几块来。掰下来的小块就成了碎银子,即便是很小的一块碎银子,其价值也有十几枚甚至数十枚铜钱那么多。
再者就是用锤子或者凿子直接把银锭砸成几块;还有一种夹剪,专门就是用来剪银锭的。
这几种弄碎银子的方法在民间买卖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操作,手中经常过银子的卖家一般掂量几下就能确定碎银子的重量,再配合几枚铜板就能轻松搞定一次交易。如果双方认为纯粹的掂量不能正确估值,还有一种叫做戥子的小秤来称碎银子的重量,这种小秤的精确度还是比较高的。
在明清时期,还有一种专门的店铺为顾客提供关于银锭碎分和熔铸的服务,这种店铺叫做倾银铺,在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中经常出现,顾客可以带着银锭子到店里来制成碎银子,也可以带着碎银子来熔铸成固定重量的银锭。
因此,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时候,是完全不用担心没有碎银子用的,人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将官方流通的固定重量的银锭弄成碎银子,以方便日常买卖双方的交易。
一说到古代的千金小姐,很多人脑海中想到的,大概就是像林黛玉那样的形象吧,虽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病弱的,但是至少人家都很瘦,很美,就算是长相一般,她们的气质却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很多人不理解,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们,每天足不出户,而且还吃的很好,运动量那么少,难道就没有发胖的吗?她们又是如何保持身材的?
古代的千金小姐一般都是大家闺秀,也就是大户人家的女子。当然了,千金不代表一千多斤重的意思,否则你敢娶?
千金是对古代女子的尊称,金字含义深刻,可见古人在语言创新上还是值得学习和考究的,不像现在一些庸俗的创新,什么“小鲜肉”“大姨妈”“草泥马”,相比之下,真是有点低俗,简直俗不可耐!
千金小姐锦衣玉食,大户人家的女子,天天宅在家里,为啥长不胖?怎么瘦的让现代的女孩那么的羡慕呢?难道有秘传的养生瘦身大法?
以上都不是的啦,各位看官请看。
1、古代女子讲究“犹抱琵琶半遮面”。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对外交往上,中国古代的女子都是很有教养的!除了传统因素外,还有就是家庭对于女子教育的严格性,加上男权社会下的一些弊端,女孩们往往如“羞花”一般含苞待放。
吃饭穿衣都是啦。就说吃饭吧,你一个女孩子不能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吧,父母在上!兄姐在上!丈夫在上!剩下的才是自己的。这也算做一种修养。
2、古代物质基础薄弱,不像现在的生活中,大鱼大肉,以浪费为荣。
有人可能说了,古代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嘛,大户人家不都是有酒有肉随便浪费嘛。
这可就错了,何况大户人家,就是皇上贵为天子,也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加上古代吃的都是纯天然的食品,不像现在的什么号称无任何副作用的添加剂,基本上胖起来很难。君不见猪吃了体重都蹭蹭的增肥吗?
3、古代人生活比较规律,在家刺绣做饭干点家务也闲不着。
古代不像现在社会这么发达,基本上生活是很规律的,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特别是女子,没有点灯熬油一说,基本上就是相夫教子。古代女子要是不会做家务会被笑话死的,什么刺绣做饭等等都是必须掌握的一项生存技能。
如果把现在的女子送到那个社会,估计都没人要。因为就知道找个高富帅嫁出去,她本身拥有的只是自己的身体,除此之外,她什么都不会啊,你说会开车,古代只有马车。
4、禁欲使得她们胖不起来。
有专家可能又出来反驳了,只有不间断的啪啪啪才能瘦下来啊,啪一次相当于跑了个三千米啊。
艾玛,你拿尺子去量了?难道你在旁边根据出汗的热量估算了?
古代哲学提倡每年都有一段时间禁欲的,这里面自有他的哲学道理。我估计算作是“休养生息”吧,君不见农村的土地要还有冬眠期,这都符合自然科学的道理。
既然这样,都别吃什么减肥药啦,都是有刺激性的,别听无良商家宣传啦,都是为利益而生的。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