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古代人有多喜欢吃鱼?鱼一度成为了“鲜”字的代表

古代人有多喜欢吃鱼?鱼一度成为了“鲜”字的代表

时间2022-04-01 21:00:46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26298

从小我们的父母就告诉我们要多吃鱼,因为吃鱼聪明,从而我们因为吃鱼产生了各种不美好的回忆...如果鱼你没有刺那该有都好啊!其实古人也曾因为鱼刺而一度将鱼拒之门外,不过用鱼做出来的美食实在太好吃了,而且古人做饭也讲究一个“鲜”字,鱼则是“鲜”字的唯一代言人。皇室贵族吃鱼有专门的仆人,为其将鱼刺挑出,普通百姓吃鱼就比较小心了,被鱼刺给卡到也是非常难受。但为了这股美味,也就忍忍吧...

鱼因其美味和营养,历来是广受大众喜爱的食物。当初仓颉造字,就把“鲜”字归于“鱼”,将鱼当做“鲜”的代表,可见鱼的鲜味至极,很多以前常见的鱼都成了珍稀品种,普通人寻常品尝不到这种美味。据说,古时候最好吃的鱼,单单只用盐简单调味就是无上美味!

古人爱吃鱼,甚至有“无鱼不成宴”的说法,也留下了很多关于鱼的美食诗句,北宋名臣范仲淹不仅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对吃鱼也是喜爱,《江上渔者》中“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说到了鲈鱼的美味。晚唐诗人李珣对此也深以为然,留下了“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的诗句。

古时候的文人墨客,大多数都是爱鱼一族,这种对鱼的喜爱之情,延续到了今天,张爱玲就曾在自己的著作《红楼梦魔》中写到: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形容鲥鱼虽然鲜嫩美味,却无奈因多刺而无法尽兴品尝,可见张爱玲对鲥鱼的喜爱。

相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十分钟情于吃鱼。帝王吃鱼也讲究,不喜欢鱼刺,就让厨师把鱼刺剔除干净,后来一位楚国厨师应召给秦始皇做鱼,误打误撞用摔打过的鱼肉汆成丸子,也就是今天我们吃到的美味的鱼丸,当时深受秦始皇喜爱。

中国古代有很多以鱼为原料烹制的菜肴,制作得极其考究。《礼记》中记载的“濡鱼”,是先秦时期的一道名菜——在鱼腹中填上蓼,蓼的茎叶辛辣,可用以调味,与鱼子酱放在一起烧成。《齐民要术》中记载的“蜜炖煎鱼”,是南北朝时的名贵菜肴——鲫鱼去鳞、去内脏,用醋、蜜、盐浸渍后煮一顿饭的时间,捞出后再用猪油煎,至色红即成。

《大业拾遗记》中记载的“米鱼含肚”,是隋唐时代的著名菜肴。农历六七月时,把二尺多长的鱼去鳞洗净,放置两天以后抽去肠子用盐腌渍,再经过多次水洗、日晒、石压,入瓮封口,二十天后即可食用。《山家清供》中记载的“莲房鱼包”,是宋代的著名菜肴,将鳜鱼肉切成丁,用酒、酱、香料拌和后,填入掏空的嫩莲蓬中,上屉蒸熟。《中馈录》中记载的“蒸鲥鱼”,也是宋代的一道名菜,将去肠而不去鳞的鲥鱼,加上花椒、砂仁、酱、酒、葱,蒸熟以后再去鳞后即食。《易牙遗意》中记载的“带冻姜醋鱼”,是明代的一道名菜,把鲤鱼切成块,用盐腌渍后放在酱里煮熟,另把鱼鳞和芥末放在一起煮沸、去渣,汁浓后放入各种调料,与煮好的鲤鱼块一起放在锡制的器皿中,密封后放到井里冷却,取出后浇上浓姜醋食用。《宋氏养生部》中记载的“蒜烧鳝”,也是明代的著名菜肴,将活鳝鱼在沸水中烫熟后,划成肉丝,放到热油锅里炒,加入大蒜和酒、盐、花椒、葱、姜、醋等调料……此外,清代《随园食单》中所说的“清蒸刀鱼”“烧班鱼”“醋搂青鱼”,《调鼎记》中所说的“印鲚鱼”“面煨鳊鱼”等,《中馈录》中所说的“鱼松”等,都是享誉古今的精美菜肴。

以上所说的均是如何烹调食用鱼类,其实关于鱼的食用方式除了吃之外,还可以“喝”。

安徽省泾县城北十公里外有一琴高山,以汉代居士琴高所居住而得名,琴高山绿树郁葱,悬崖峭壁巍然屹立,山下溪旁有一隐雨岩,岩下有丹洞,相传,汉代处士琴高曾在此炼丹。当琴高炼丹修真、得道成仙骑着鲤鱼升天而去时,将炼丹的药渣等倾入了琴溪中,于是就幻化成了奇妙的琴鱼。琴鱼甚是奇趣,虽然它身长不过一寸,却是虎头凤尾,龙鳍果腹,重唇四腮,眼如菜籽,鳞呈银白,口角处还长着两根“龙须”,很是惹人怜爱。宋代梅尧臣在《宣州杂咏》诗中咏琴鱼道:“古有琴高者,骑鱼上碧天,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边”。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也说:“鱼味甘性平,俗名春鱼。春月间从岩穴中随水而出,状似初化鱼苗,一斤千头,或云鲤鱼苗也。今宣城泾县于三月三前后三四日亦出小鱼,土人炙收寄远,或即此鱼”。

这里的琴鱼可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喝”的。不知从何时起,当地人不再烹食琴鱼,而是将琴鱼制成了别具风味的“琴鱼茶”。“琴鱼茶”流传于皖南泾县,泾县自东晋时就产茶,且名茶、贡茶皆是声名远播。奇趣奇妙的“琴鱼茶”更是令人每每品尝后,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琴鱼茶”是什么?据有关专家考证,“琴鱼茶”是远古时代先民将茶叶和其它食物(包括鱼、蚌、蛤等水产品)一起煮食烹饪方法的存遗,后因时代的进步而演变成精致的沏茶方式。

在阳春三月柳绿桃红时,当地人用特制的三角网等捕捞工具将琴鱼捞起后,趁着鲜活将鱼放进有茶叶、桂皮、茴香、糖、盐等调料的沸水中,煮熟后放到篾匾上晾净除湿,再用木炭火将其烘干至橙黄色就成为别有风味的琴鱼干了,若是密封存放,数月不变形色,可谓上桌是盘中珍肴,品茗乃茶中佳品。

清代陈维崧在《沁园春·送友人入山采茶》词中写道:“十里溪山,竹粉缨峦,兰风藻川。有蒙茸萝葛,蔽亏曦月,坦迤涧壑,向背林泉。夕渡遄归,晨渔缓出,谷唱潭吟韵貌绵。居此者,是秦时毛女,汉代琴仙。人家四月开园,送君去刚逢谷雨天。恰晴村绿崦,数间僧灶,清江翠箬,一带商船。拍处盈盈,焙余冉冉,归卧回廊瘦石女。松涛沸,正龙团乍碾,蟹眼初煎”。这首词中描述了琴高山茶园开始采茶、焙茶的烟冉冉升起以及茶山的别样景致,并说山上住过神话传说中的毛女、琴仙等神仙,词的下阕则讲述了采茶、制茶、煎饮茶的场景等等。

其实若想饮用“琴鱼茶”,只需将琴鱼干数条放入玻璃杯中,再添加当地所产的中国精品绿茶“涌溪火青”,随着沸水的冲泡,杯中立即会腾起一团绿雾;须臾,清澈的茶汤中琴鱼就好像“死而复生”,它们个个头朝上、尾朝下、嘴微张、眼圆睁,在杯中摇摆游弋,如戏水、似遨游,可谓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此时,那“琴鱼茶”的茶汤是鲜香甘醇,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奇异清香;饮之则使人回味无穷……茶汤饮后,可将鱼干放入口中细细咀嚼,肉嫩酥软,咸中带甜,鲜美爽口,令人欲罢不能。

关于“琴鱼茶”,古人还有很多记载。陆放翁在《冬夜》诗中曰:“一掬琴高鱼,聊用荐夜茶”。欧阳修在《和梅公议琴鱼》诗中则说:“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琴高已升天成仙了,然色、香、味俱佳的琴鱼却是留下来了。

说到朱元璋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虽然看上去是一位比较开明的皇帝了,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这个人又非常的心狠手辣,话说他把蓝玉杀了之后竟然把蓝玉的皮给剥了,这么惨无人道啊,但是我们今天不说蓝玉的事情,我们来说说蓝玉的皮的问题,被朱元璋剥掉的蓝玉皮去哪了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据记载,朱元璋下令把蓝玉剥皮后,为了发泄心中之恨和警示诸王特意在皮内填上稻草发往各地“展示”。最后传到了成都,蜀王朱椿的王府。朱元璋也许是有意为之。因为十一子朱椿是蓝玉的女婿,好学问,以忠孝著称。深得朱元璋喜爱,称之为“蜀地秀才”。

一则朱元璋接机警示朱椿:你看“蓝玉案”牵连这么多族人,我唯独没有动你们一家,以后做事要长点心吧!

二则朱元璋明知这个“忠孝”儿子会安葬他“老丈人”借此向天下人表明,他蓝玉背叛我,我虽然杀了他,但是还会让他后人厚葬他。我多英明啊!一举两得。

所以,蓝玉的皮最后被朱椿埋了。

朱元璋为何要将大将蓝玉残忍杀害?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常遇春的小舅子,大将军,凉国公蓝玉图谋不轨,被杀。其实蓝玉之死早就有征兆了,当初宰相胡惟庸造反,就有人供出蓝玉和胡惟庸有密谋,不过当时朱元璋念在蓝玉功勋卓著的份上,特地网开一面,没有追究。

之后随同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将有的老死,有的病死,能打仗的所剩无几,于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将蓝玉封为征虏大将军。在此期间蓝玉率军大破北元,威震天下,朱元璋对此很是高兴,夸奖蓝玉堪比徐达和常遇春。

后来蓝玉在陕西处置军务,在兰川坠马受轻伤,朱元璋闻讯特地写了一道手诏,慰劳蓝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蓝玉是非常器重的。朱元璋为何要将大将蓝玉残忍杀害?蓝玉其实死得一点也不冤枉!

太子朱标突然去世,打乱了朱元璋原先的计划,朱元璋为了帮朱允炆巩固江山不得已而杀掉蓝玉。朱标威望极高,拥有丰富的执政经验,而蓝玉也对朱标是忠心耿耿,两人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虽然蓝玉性格有点居功自傲但朱标还是可以镇住他的,因此朱元璋也想着留下蓝玉辅佐朱标。

但是世事往往就不能如人意,朱标年纪轻轻却突然暴病生亡,而朱元璋选择了年幼的皇孙朱允炆作为接班人,很显然骄傲自大的蓝玉是朱允炆驾驭不了的,所以朱元璋才选择杀掉这最后的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的武将蓝玉(可以说间接的导致了朱允炆后来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胡惟庸也非等闲之辈,他清楚地知道,朱元璋这一招完全是冲他来的,但他绝不是那种轻易臣服的人,不久便与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人策划谋反。

谋反尚在计划中,不料朱元璋已先发制人。经过一番审讯,朱元璋在《昭示奸党录》中宣布胡惟庸犯有“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欺之蔽,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私通日本、蒙古"等罪状,下令赐胡惟庸与陈宁死刑,株连三族并诛涂节,余党皆连坐而死。被杀的胡惟庸的党羽共有1.5万余人。

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皇帝闻知,很不高兴。蓝玉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皇帝多次责备他。他西征回朝,太祖让他做太子太傅。蓝玉对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说:“难道我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等到他入朝上奏。太祖往往不听他的,他更加不高兴。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

蓝玉干的事就是收了很多的义子,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也曾收过不少义子,但在建立明朝之后,为了不危及以后的皇权,所以朱元璋都让他们改回了自己的姓。

蓝玉大肆收取义子,在朱元璋看来,这就是培养自己的党羽,更何况,蓝玉可是朱标太子妃的舅舅,可朱允炆却不是太子妃的亲生子嗣,万一将来蓝玉.....

皇帝管不了了。最典型的是三件事,一是,蓝玉手下的兵朱元璋竟然掉不动,而他们只听蓝玉的。二是,蓝玉打仗经常直接提拔士卒,军官,不跟皇帝打招呼。三是,竟然敢违抗朱元璋的命令,违诏出师,更是大不敬。这些罪名,什么样好脾气的皇帝都是不能忍受的,而朱元璋忍了。

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要用他,让他帮助未来的太子朱标,给自己的后续继承人留下一个能打仗的将军。可是,朱标英年早逝,这时候的朱元璋变得异常乖张,蓝玉这样的人,朱元璋不想让他活着了。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代大侠的钱都是怎么来的?我们欣赏的“大侠梦”可能并不真实 古代皇帝是胖子多还是瘦子多?当皇帝更要注重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