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皇帝真的自称朕吗?其实皇帝很少这样自称

皇帝真的自称朕吗?其实皇帝很少这样自称

时间2022-04-01 20:53:25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2565

我们在看很多电视剧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皇帝,在任何身边人都知道自己的身份的时候,都会自称“朕”,的确,这个字从秦始皇开始,已经变成了皇帝独有的一个字了,但是,历史上难道真的像电视剧里面那样,在任何时候皇帝都会脱口而出“朕”这个字吗?真实历史山,皇帝们到底用什么来自称的呢?

自从秦始皇把“朕”这个字私有化后,“朕”成了皇帝独有的字,谁还敢自称“朕”就是造反,那么是不是从秦始皇开始所有的皇帝都自称“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多皇帝是不自称“朕”的。

1.秦汉时期:书面须称“朕”,口头可用“吾”

秦始皇虽然把“朕”变成皇帝私有的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用“朕”称呼自己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的方士卢生等人逃亡后,秦始皇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在这里,秦始皇自称为“吾”、“我”,并不自称“朕”。

同样,汉承秦制,汉朝的皇帝称呼自己也很随意,《史记·封禅书》载,汉高祖刘邦问群臣:“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众人不能回答。汉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但在重要的场合皇帝还是自称“朕”的,比如:《史记·孝文本纪》载汉文帝即位诏书曰:“间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

2.魏晋南北朝时期:用“吾”的情况增多

进入三国时期,乃至此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帝自称“吾”的情况比秦汉时期更为增多。具体表现,一是皇帝在口语中自称“吾”的例子更加常见,二是某些皇帝在诏书、敕令中也自称“吾”而不自称“朕”。如《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遗诏敕太子刘禅:“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同时,对在身边的鲁王刘永说:“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但曹丕就比较皮了。他不按汉朝的牌理出牌,不但在口头语里面自称“吾”,在有些诏书里也自称“吾”而不自称“朕”。《三国志·文帝纪》注引《魏书》载曹丕《癸酉诏》曰:“昔太山之哭者,以为苛政甚于猛虎,吾备儒者之风,服圣人之遗教,岂可以目玩其辞,行违其诫者哉?广议轻刑,以惠百姓。”

3.唐宋时期:用“朕”的情况增多

到了唐宋时期,皇帝自称“吾”、“我”的情况开始显著减少,不但在正式书面文件中自称“朕”,而且口语里面自称“朕”的情况也十分普遍。但即使如此,皇帝在口语里自称“吾”、“我”的情况也还是大量存在。《新唐书·刘文静传》,唐高祖对刘文静说:“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旧唐书·高丽传》,李勣请求用高丽俘虏随军效力,唐太宗曰:“谁不欲尔之力,尔家悉在加尸,尔为吾战,彼将为戮矣!破一家之妻子,求一人之力用,吾不忍也!”

《宋史·石守信传》,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与石守信等饮酒,酒酣,宋太祖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宋史·寇准传》,宋太宗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立为皇太子。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宋太宗闻之不悦,召寇准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

4.元明时期:主要用“朕”,偶尔用“吾”、“我”

《元史·世祖纪》,有回回因饮食习惯与他人发生纠纷,元世祖忽必烈曰:“彼吾奴也,饮食敢不随我朝乎?”《元史·后妃传》,元军灭宋,元世祖举行大宴,众皆欢喜,唯察必皇后不乐。元世祖问道:“我今平江南,自此不用兵甲,众人皆喜,尔独不乐,何耶?”

《明史·刘基传》,明太祖朱元璋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刘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明太祖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

5.清朝时期:皇帝基本是都自称朕

到了清朝,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达到顶峰,皇权空前加强,皇帝开始在无论是生活还是诏书中都自称“朕”,皇帝自称“朕”,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用语,是君主至高权威的象征。这反映了清朝皇权达到巅峰,再也没人能够挑战皇权了。

最后总结,中国的皇帝实际上在大多数时间是不自称朕的,因此除了清宫剧里皇帝自称朕之外,大多数电视剧拍的并不符合史实。

红孩儿和哪吒,是两个非常有名的神话人物,更是两个非常有名的“熊孩子”,在一众都是成年人的神仙体系当中,这两位显然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孩。他们各自的身世、故事也是广为流传,不过,如果这一个能占山为王抓住唐僧的牛魔王的儿子,和另一个脚踢水晶宫对龙太子剥皮抽筋的托塔天王之子,两人见面打架的话,谁能赢呢?

哪吒本来就是神话人物,流传着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就是两个不同的版本,因为《西游记》比《封神演义》成书更早,况且哪吒和红孩儿都是熊孩子,曾一起在《西游记》中出现过,所以还是用《西游记》中的剧情来对比一下,两人究竟哪个更厉害。

1.哪吒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悟空上告御状,托塔天王向他介绍了家里的情况:

我止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小儿名金吒,侍奉如来,做前部护法;二小儿,名木叉,在南海随观世音做徒弟;三小儿,名哪吒,在我身边,早晚随朝护驾;一女年方七岁,名贞英,人事尚未省得。

李天王怀疑悟空诬告,用缚妖索将猴子捆了,还要砍妖刀将他砍头。这时,哪吒上前用斩妖剑架住,吓得天王大惊失色。

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 ,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

天王因未曾托塔,生怕哪吒有报仇之意,其实这就是哪吒闹海、剔骨还父、起死回生的故事,传说中,他神通广大,有三头六臂,御使六件宝贝,分别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

2.红孩儿

而红孩儿的来历相对简单一些,要论相貌,红孩儿更胜一筹,原著写道:

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胎。双手绰枪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哏声响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电乖。要识此魔真姓氏,名扬千古唤红孩。

红孩儿的父亲是牛魔王,母亲是铁扇公主,也叫罗刹女,他唤做圣婴大王,在火焰山修炼了三百年,修成了三眜真火,因此被牛魔王派来镇守火焰山。

3.哪吒与红孩儿谁厉害

哪吒、红孩儿都与悟空有过一战。哪吒与悟空战了三十回合,被猴子使了个分身法,打伤胳膊,败阵而回。而红孩儿只与悟空打了二十回合,守多攻少,无法形成威胁。要论武艺,还是哪吒更占上风。

红孩儿有三昩真火,因悟空怕烟,故被克制住。换了哪吒,他是莲花托世,既不怕烟,也不怕火,所以,要论法术,红孩儿只怕占不到便宜。

哪吒一家人身居要职,论势力,要比牛魔王这样的妖怪强上几倍,就算后来,红孩儿被观音收作善财童子,牛魔王皈依佛门,也还是要差上一些。更何况,牛魔王降服时,还被哪吒牵着鼻子走呢!

哪吒剔骨还父,还要寻父报仇,对自己的妹妹老鼠精下凡作乱也要大义灭亲,而红孩儿虽然敢与观音动手,但对牛魔王找玉面狐狸做小三,却不闻不问,甚至还请犯错的父亲一起吃唐僧肉。要论起凶狠,哪吒敢说敢干,正气凛然。

综上所述,红孩儿除了颜值更高之外,其它方面还是哪吒更厉害。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古代有没有豆腐渣工程?古代人又是怎么防止豆腐渣工程的? 顺治帝真的是因为董鄂妃抑郁而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