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清政府最后改革为什么会加速自己的崩溃?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最后改革为什么会加速自己的崩溃?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2-04-01 20:52:39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3685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历史,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朝代,而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关于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清朝的腐朽落后,其实,这是清朝晚期时期的社会现状,在清朝早期的时候,社会形态还是很好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清政府最后改革为什么会加速自己的崩溃?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垮台于1911年,即辛亥年,从历史进入20世纪始,它就进入了自己生命终结的倒计时。清末的政治腐败和人们对政府的控诉,可见于梁启超的行文:“夫孰使我百业俱失,无所衣食者,政府也;夫孰使百物腾涌,致我终岁勤劳而不得养其父母者,政府也;夫孰使我一栗一缕之蓄积,皆使吏胥之婪索者,政府也;夫孰使盗贼充斥,致我晷刻不能即安者,政府也……”这样的政府非倒不可,更何况孙中山的革命党大张声势,筹谋推翻。然而清末立宪派给它指出了一条政治改革的道路,即立宪,可以说,这是清政府唯一的图存之路。事实上,它也被逼走上了这条路,但由于它自己的蹉跎,这条路最终也断送在它自己手里。

和孙中山的革命党不同,由梁启超在理论上指导的国内立宪人士并不主张推翻满清。在同盟会排满性质的“种族革命”之外,梁启超推重的是政治制度改革的“政治革命”(梁氏是体制外人,他的语言如果转换为清政府的官方语言,就是“政治改革”)。此改革以立宪为旨归,用梁氏的话表述就是:“政治革命者,革专制而成立宪之谓也。”从专制到立宪,可以说是20世纪任何一种专制政体的政改方向。在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各种压力下,晚清政府迫不得已接受了立宪者的主张,继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后,于1906年9月1日宣布“预备立宪”。这不妨可以视为清政府“政治改革”的开始。

那么从1906年到1911年,清政府在它生命的最后六年间,都做了些什么呢?

1906年:是年虽然宣布预备立宪,但立宪的预备期有多长是社会很关注的问题。9月1日的“圣谕”颁下:“……俟数年后,规模初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显然,这是一个没有时间表的预备立宪,其中不乏遁词,如同在玩时间游戏。当然,立宪就是分权,政府本能地不愿意,能拖一天是一天。只是那时的它无从料及历史留给它的时间只有六年了,多拖一天就是往死路上多走一天。时在日本的梁启超有过这样一个观察,他在写给老师康有为的信中说:“革党现在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万余学生从之者过半。前此预备立宪诏下,其机稍息。及改革官制有名无实,其势益张。”不妨注意这其中的“其机稍息”和“其势益张。”当人们开始信任这个带有政改性质的预备立宪时,即使是革命一方,其势头亦不免“稍息”;当人们认为这个政治改革是虚与委蛇、皮里阳秋时(比如,只是把各部制动来动去),则革命势头必然反弹“益张”。这说明,改革可以遏制革命,改革进一步,革命退一分;但是,假改革必然招致真革命。因此,清廷唯有真正立宪而非口头立宪才能自保。

1907年:客观地说,一味指责清政府假改革也不公正,革命派的压力,立宪派的努力,这些都逼使它要调整自己的动作。继预备立宪后,1907年有两道诏书不应忽略。一是9月20日预备成立资政院的谕旨:“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这是朝廷政改的一大动向,按照它自己的解释,资政院即英美议院的前身。一个月后的10月19日,朝廷又下一诏:“前经降旨于京师设立资政院,以树议院基础,但各省亦应有采取舆论之所。”这个舆论之所就是省议会,但清廷将之称为谘议局:“着各省督抚均在省会速设谘议局”,“筹计地方治安,并为资政院储才之阶”。对于这两道诏书,光绪都明言是“朕钦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慈禧虽然顽固,但也果断,决定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开设议会,应是真正的政改之措。

明天就是中秋假期了,而且来了以后工作一周又是国庆长假,是不是非常兴奋呢。不过中秋的历史可比国庆要长,大家知道古代的皇帝都是怎么过中秋的吗?这次就拿乾隆为例,看看签领皇帝当时是如何过中秋就的。其实古代人过中秋规矩比现代人多多了,不是就吃个月饼这么简单,还有很多配套节目。那给皇帝看的东西肯定就更多了,不过现代人节奏太快,想好好过个节也不容易。

在清代,中秋是重要的节日,在民间的影响,仅次于过年;在官方,仅次于元旦(农历新年)、冬至、万寿(皇帝生日)三大节。乾隆是清代最高寿的皇帝,也是过中秋节最多的皇帝,从他的视角去考察中秋节,有一些特殊情形,值得一说。

避暑山庄位于塞外,是康熙时修建的避暑之地。避暑休闲之余,还兼有军事、政治上的功用。从康熙开始,直到咸丰,清帝的夏日多在这里度过,热河是名副其实的「夏都」。乾隆活了八十九岁,过了八十八个中秋节。综合《起居注》与《实录》等材料可知,乾隆一生在避暑山庄过了四十七个中秋节:即位前一次,在位期间四十三次,做太上皇时三次。

乾隆最早在热河过中秋节,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康熙临幸雍亲王的私园圆明园观赏牡丹,第一次见到了十二岁的乾隆,康熙便将其携回宫中养育。这一年四月,康熙巡幸热河,也把乾隆带在身边,这是乾隆第一次到避暑山庄,也是他第一次在热河过中秋节。这年的中秋节,乾隆是在木兰围场度过的。

雍正年间,因雍正没有巡幸热河,所以乾隆也无机会随驾到避暑山庄。乾隆即位以后,先是服国丧,接着又处理了「弘晳逆案」,等统治彻底稳固后,才开始巡幸热河。他第一次赴热河是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从这一年开始,正式开启了乾隆在避暑山庄过中秋节的模式。乾隆巡幸热河,一般在七月初离京,九月底或十月初返回。综合来看,乾隆皇帝的中秋节,多数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

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八月十三日,他的万寿节,离中秋只差两天。这一特殊情况,使得乾隆的中秋节,与万寿节密不可分。

表现之一,是乾隆多在过完中秋节之后,才去木兰秋狝。木兰秋狝,以康熙、乾隆、嘉庆三朝最盛。康熙时期,多选在七月底八月初从热河出发,赶赴围场秋狝。与乃祖不同,乾隆因万寿节的关系,把木兰秋狝的时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大多是八月十六日才出发。嘉庆一朝,从避暑山庄赶赴木兰秋狝的时间,也多选在中秋之后的八月十六日。

表现之二,是中秋很自然地延续了万寿节的欢乐气氛,使得中秋这一民间节日,多了几分官方色彩。在清代,中秋节虽是法定节日,但在官方层面,并无相关仪式。乾隆一朝,因万寿节(八月十三日)这一天要举行官方的庆祝活动,朝廷要员等方方面面的重要人物,都齐聚热河行在,为乾隆祝寿。各色人等的到来,无疑增强了中秋节的喜庆氛围。这就使得中秋节有了政治意义,官方色彩更加浓厚。

表现之三,是乾隆的「万万寿节」,更让中秋充满了喜庆的颜色。嘉庆元年(一七九六年)元旦,乾隆正式禅位给嘉庆,当起了太上皇。接下来的三年里,太上皇的生日,都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嘉庆登基,他的生日(十月初六)称为万寿节;太上皇的生日,升了一格,称为万万寿节。因年已耄耋,中秋之后,乾隆不便再去围场秋狝,所以万万寿节的演戏活动,多会持续到中秋之后,这就使得中秋的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综上所言,因乾隆生日与中秋节相近的关系,使得乾隆朝的中秋节,多了一重浓浓的万寿节因素。

御制诗与中秋节

除帝王之外,乾隆还有一个他自己很看重的身份—诗人。乾隆的御制诗,数量可谓浩瀚。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赏月的中秋诗篇。这里截取几个片段,对乾隆的中秋题材诗作,稍做分析,作为此文的补充。中秋的元素,月亮之外,就要算「玉兔」与「桂花」了。这两个意象,在乾隆的御制诗中,都有涉及。

月中的嫦娥与玉兔,给诗人以无限遐想。在乾隆的笔下,描写月兔的诗章还真有不少。如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的《中秋即事》有「伊古谁曾来月窟,纷传玉兔与银蟾」这样的句子。同年,他作《月兔》诗说:「月兔爰爰桂树边,广寒轮廓遍三千。岂知放眼青天外,极大圆中一小圆。」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的《月兔》诗说:「月中玉兔日金鸡,卯位东方酉位西。综错阴阳交离坎,张衡《灵宪》岂无稽。」,用天文学名作《灵宪》来入诗,还是天文学的视角。看来要在诗中将玉兔这一老题材翻出新意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八月桂花香,月宫又有吴刚伐桂的美好传说,让桂树桂花成为中秋的重要象征之一,乾隆写诗,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绝好题材。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年)作的《桂》诗说:「中秋先报节,隔岁入吟章(塞外行围,率隔岁一举,是花未至塞外,故云)。」

如果说「玉兔」与「桂花」是中秋的常规意象的话,那么「月食」绝对是特殊意象。中秋当日发生的月食,御制诗中倒是留有记录。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中秋节,正赶上月食。乾隆《中秋日作》诗注说:「钦天监奏:八月十五日亥时月蚀,是日为中秋节,应修供祀于月初上时,以在初亏时前,以例行之。」因为例行供月时,月食初亏还没有开始,故中秋拜月之仪并未受影响。中秋是喜事,百官应穿朝服庆贺;但月食并非吉象,需穿用素服来祈禳救护。权衡斟酌后,中秋应为月食让路,百官该穿素服。除积极「救护」之外,乾隆也通过撤去宴乐等措施,来表示自己的反省与虔诚。


乾隆的中秋诗作很多,当时就有诗成题壁的习惯。乾隆自己的诗注说:「毎岁中秋有作,俱御笔书以悬壁。去岁庚戌,以八旬正庆礼,应御太和殿受贺,是以七月下旬即回跸至京,而山庄中秋日阙咏,今岁则依例题句矣。」乾隆的中秋题材御制诗内容相当丰富,特别是其中的诗注,包含了不少第一手的材料,对研究当时的天象、气候、植物景观、政务活动、乾隆个人的心态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完全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挖掘。

清人绘?弘历秋景写字图轴 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总的看来,乾隆皇帝的中秋节,是有其特殊性的,值得一说。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清朝历史
明朝状元的试卷内容和书法是怎样的? 乾隆纪晓岚和珅三人书法谁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