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没地图出门旅游不怕迷路吗?
在古代是没有条件和能力制作出全国地图的,可能每个省份的地图都很难完成。那这样的话,古人出门旅游或者搬家不就很容易迷路吗?的确如此,因为中国是在太大,古人想要去到另外一个城市非常不方便,除非是大城市那还会有标示,但小地方就非常难找了。所以很多古人一辈子都是不出远门的,一直在自己老家生活,不像现代人出行这么便捷。不过大家也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迷路动动脑经也是能避免的。
“这位客官,住店吗?”
“小生是来问个路,敢问到京城的路怎么走?”
“不到二十里。沿着门口这条路一路向东,十二里处有官亭,再往北走,不多久便到了。”
“多谢,告辞!”
“哎,我放桌子上的铜钱怎么不见了?”
古人远行不辨方向时,张口问路显然是个实用的法子;即便是在GPS高度发展、定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谁也不能说自己从未问过路。
不过光靠问路来赶路也不是个办法,为了到达目的地,古人也是有很多手段的。
道路指引方向
在没有导航工具的情况下,在人口聚居点之间移动,最可靠的其实是路面本身。顺着道路走,就能把人带到沿途的城市,最是安全精准。
所以早在商朝,官方就很重视发展交通,商人都会出资修筑、养护道路,此时通向各地的道路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了。
商朝的核心地区位于黄河下游
而周边的渭水、汾水、胶东、汉水、淮水地区
对商更多是臣服,而且还经常反叛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发挥都城镐京和东都洛邑的首都作用,在两城之间修建了一条平坦大道,称“周道”,后又以洛邑为中心向不同方向辐射,修建了等级不同的道路。
西周分封天下
不能光分封不修路
周道是国家交通的中轴线,更是周王室的生命线,且此后秦、汉、唐的经济重心都在这条线上,甚至在元明清时期也是贯通东西的要道。对于想在大城市之间移动的商旅来说,这些大道无疑是最好也最安全的通道。
这条路线在古代可是至关重要
到了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自身实力,便于调兵,修建了众多次级道路。著名的比如秦国修筑的褒斜栈道,能够打破秦岭阻隔,连接陕西和四川。不只是秦国,楚国、晋国、齐鲁等国都加入到了修路大军中,密密麻麻的道路连接着中原人、荆楚人、吴越人、巴蜀人。前往全国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依靠大道作为自己的“人造”导航。
秦岭和蜀道因其特殊的地形和战略地位
成为国内最著名的“人造”通道之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耗时十年整修和连接了战国七雄留下的大道,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驰道丈量标准统一,每隔三丈种一株青松,当做行道树;十里建一亭,作为区段治安管理所和行人招呼站。这些设施作为导航当然是不错的,行人按树计数,遇亭便知道自己到了何处。
汉朝时期的道路在秦朝基础上继续扩建延伸。自长安向东,经过洛阳定陶达临淄是东路干线;自长安向北达九原郡(今包头)为北路干线;自长安而西达陇西郡为西北干线。公元前2世纪,这条干线已经可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是为“丝绸之路”。
这是中原王朝打开世界观的一大步
为了方便行人补给问路,朝廷设置了大量驿站,按大小分为邮、亭、驿、传四类,大致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或传。《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西汉时全国共有亭29635个,据此估计当时共有干道近15万公里。在这庞大的公路网上行走,其实就已经是自带导航了。
很简陋的设施,也比没有好。。
到了宋代,我国的道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城市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方面,与前朝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宋朝政府在全国扩建驿道,还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发展水驿和驼驿等邮驿设施。当时的馆驿和通信邮递已经完全分开,类似于政府招待所。文学家毛开《和风驿记》描写一处驿馆,“为屋二十四楹,广袤五十七步,堂守庐分,翼以两庑,重垣四周”,“门有守吏,里有候人”,简直是“宾至如归”。
经过了后来元明两代对道路设施的勘察和修整, 到了清朝,全国道路布局已经日臻完善。
清朝把驿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是“官马大路”,即国家级官道,在京师设皇华驿,作为全国交通的总枢纽;第二等是“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第三等是“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通过这些道路,人们可以很轻松地行走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很少发生在荒郊野地里迷路的事情了。
说到多尔衮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时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朝代,关于清朝的历史也是有很多的,那么,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而在清朝时期的多尔衮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了。确实,多尔衮是清朝很大的以为贪官,贪污的数量也是很惊人的,而多尔衮的权利也很大,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当时多尔衮至死也没做过皇帝为什么最后还能称“清成宗”?
多尔衮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是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的绯闻男友,还因为他一辈子并没当过皇帝,却拥有“清成宗”这么个庙号。所谓庙号,就是说,在爱新觉罗皇家的宗庙里,他是享有皇帝供奉的。这是怎么回事?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至死也没做皇帝,为什么能称“清成宗”呢?
多尔衮是后金政权的建立者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清太宗皇帝皇太极之异母弟。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时,多尔衮年仅14周岁,毫无战功和威信可言,在大争之世,战功决定一个人的地位。因而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后,多尔衮纵然凭借其母亲是阿巴亥大妃的地位,依旧没有机会登上后金大汗之位,而是由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已经建立了战功和拥有了支持者的爱新觉罗•皇太极继位
公元1643年秋,52岁的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此时大权在握的多尔衮多铎兄弟已经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播。身边拥有着一批武将的支持,因此与皇太极之长子豪格成为了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势力均衡的多尔衮与长子豪格在权衡利弊之下,皇太极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继承皇位,这一年的福利刚刚六岁。耳不辊成为了辅政摄政王。
第二年,在多尔衮带领和指挥下,满清骑兵攻入山海关进入北京城,迎接小皇帝顺治入住北京,正式开始了满清王朝逐鹿中原的历史。多尔衮被加封为叔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不久死于喀喇城,时年39岁。顺治帝闻之震悼,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五里,迎多尔衮遗体。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追尊为成宗义皇帝,丧礼依帝礼。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祔享太庙。
在多尔衮生前,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一定程度上,当时的多尔衮如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了,而顺治则成为了汉献帝刘协一样的傀儡皇帝。不过,这自然让顺治感到不满。后来,顺治皇帝选择剥夺多尔衮的封号。不过,等到乾隆皇帝在位时,还是为多尔衮恢复睿亲王封号,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