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阿登在圣诞夜的感人故事
在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开始逆袭的时候,各方面处境已经不利于纳粹德国,德国做出了最后的大反攻,爆发二战史上最为恐怖血腥的战役“阿登战役”。双方投入兵力总计高达90W之多,美军伤亡总计达到7万人并损失坦克800辆,德军伤亡近10W人,可想当时的战况是多么的血腥残酷的。但就在阿登森林迎来的第一个圣诞夜里,在这个犹如地狱般的世界里,发生一件感动无数人的事情,甚至过去了几十年还在被当做一个美好的故事在传播。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样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44年二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个圣诞夜。此时,欧洲的战局已经出现了逆转,局势的发展越来越不利于纳粹德国: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对德军发起了反攻,德军节节败退;但希特勒并不甘心失败,他孤注一掷,于12月16日,即圣诞节的前8天,命令德军在欧洲西线的战场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发动了一场被称之为“突出部战役”的反攻,对盟军发动突袭,以期突破英美盟军的战线,将西线一分为二以歼灭盟军的有生力量,并占领安特卫普,切断盟军的供给线,以迫使盟军谈和。这是二战中最为血腥的一场战役。双方在这场也被称之为阿登战役的厮杀中共投入兵力近百万;战争在暴风雪中展开,德军利用恶劣的天气突然进攻,盟军的空军无法行动,加上守军没有战斗经验,一度让德军占据了上风。战役开始后的第二天,残暴的纳粹党卫军在战区无视战争法的规则,滥杀了上百名美军战俘。盟军在不利的情况下顽强坚守和反击,最终获得胜利。整个战役进行了一个多月之久,双方伤亡惨重。德军的伤亡人数达10万人,盟军也伤亡了8.1万人,其中美军就占了95%以上,达7.7万人,牺牲了近2万将士,是美军在二战的欧洲战场历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其惨烈程度由此可见一般。
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场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在战区德方一侧的许特根森林的深处,一位名叫伊丽莎白·维肯的德国女人,因在亚琛城内的家和一家糕饼店被盟军的空中轰炸所摧毁,为了逃避战乱,她带着12岁的儿子弗瑞斯,住在森林中一个用于狩猎的小木屋里。虽然这场“突出部战役”是在距离这个小木屋不远处的四周展开的,枪炮声清晰可辨,但在密林中小木屋还算是安全的。圣诞之夜,小木屋里的母子二人,极其盼望在镇上工作的父亲休伯特能早点儿回家团聚,共度圣诞。为了圣诞晚宴,伊丽莎白还养肥了一只以纳粹二号人物赫尔曼·戈林命名的叫赫尔曼的公鸡,等着丈夫归来,好宰了它,全家能吃上一顿团圆饭。而弗瑞斯的父亲此刻应征在德国民防消防队服务,一家人还指望着他能送点食物回来以活命;不过大雪封山,父亲回家的机会很小。突然,小木屋的门前传来了一阵阵梆梆的敲门声。小弗瑞斯以为是父亲回来了,就跑过去开门,但母亲伊丽莎白很快就吹灭蜡烛,拦住了他,自己上前把门打开,门口是两名戴着钢盔的士兵,他们站在门前,另一名士兵则躺在雪地上,像死去了一样。其中的一名用他们不懂的语言企图和他们沟通。然后,指着躺在雪地上的人说个不停。伊丽莎白意识到这是敌方的美国大兵!原来,这三个人是美军第8师第121步兵团的士兵,在满天风雪中与自己的部队走散了,他们一面躲避着德军的追击,一面寻找着己方的阵地,已经在森林整整徘徊了三天三夜,饥寒交迫,他们身上满是冻伤。其中一个美国大兵的大腿中弹,失血很多,能否活下来还是个未知数。他们持有枪支,可以强入民宅,但是他们却礼貌地敲门,请求小木屋的主人能让他们留宿一夜。伊丽莎白虽然听不懂对方的话,但她能明白这几个美国大兵的意思。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口听着美国士兵的恳求,沉默了一阵后,伊丽莎白打开了木门请他们进屋。她将那名伤兵安置到小弗瑞斯的床上,将床单撕开做成绷带,为这名伤兵包扎。她让儿子去弄来了一桶雪,为冻伤的士兵揉擦手脚,又让他去把那只大公鸡捉来杀了,另外,又多拿了6个土豆做起了圣诞晚宴。
不久,在小木屋里便弥漫着烤鸡的香味。与此同时,伊丽莎白发现,她可以和另一位美国大兵用法语来交流,紧张的气氛立刻就缓和了下来。
不一会儿,又传来一阵梆梆的敲门声。弗瑞斯心想,多半可能是其他迷路的美国大兵,便走去开了门,结果发现是4名德军士兵站在门口!弗瑞斯顿时僵在了那里。尽管是个孩子,但他也知道纳粹德国的规定,收留敌军者格杀勿论。伊丽莎白冷静地走过来对带队的德军下士说,“圣诞快乐!”这位德军下士说明了他们与自己部队走失,在森林中迷了路,希望能借宿一晚。伊丽莎白回答说,“欢迎进来暖和身子,也欢迎和我们共享圣诞晚餐,不过,我们还有其他的客人,这些人不是你们的朋友,希望你们能容纳他们。”小木屋里被唤醒的春天德军下士马上警觉地追问,“里面什么人,是美国人吗?”伊丽莎白回答说“是”,并且说道,“今天是圣诞之夜,谁也不准在这里大动干戈,请将武器放在门外。”德军下士死盯了伊丽莎白一阵,放下武器,走进了小木屋。小木屋内的美国大兵也顿时紧张了起来,连忙掏枪。一名叫拉尔夫·布兰克的士兵已经亮出了手枪,准备射杀进门的德军,但伊丽莎白喝住了他们。她用法语说了同样的话,“今晚是平安夜,不准杀戮,把枪给我。”伊丽莎白从布兰克的手上收缴了他的手枪。然后,她安排狭路相逢的敌对双方的士兵坐在桌前,因为房子狭小,美、德双方的士兵不得不紧紧地挤在了一起,肢体碰触,气氛仍然紧张。他们彼此提防着,谁也吃不准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伊丽莎白则面带着微笑,一边和他们说话,一边在忙来忙去准备圣诞晚餐。几分钟后,小木屋的温暖,食物的喷香,尤其是主人的热情,让对立的双方士兵那根紧绷的神经慢慢松弛了下来。随后,美国大兵将自己的香烟掏出来,请德国士兵抽烟,德国士兵则从背包中拿出一瓶红酒和一块面包与大家分享。其中的一名德国兵看见受伤的美国大兵,走过去为他检查伤口,并用自己的急救包为他处理包扎枪伤。原来,这位德国士兵在几个月前还曾是海德堡一所医学院的学生。他能用英语与美国大兵交流。他告诉美国大兵说,因为天气寒冷,伤口没有感染,仅是失血太多,并没有生命之虞,休息和营养会使他恢复健康。此时,彼此的戒备已开始消失了。
圣诞夜的晚餐被端上了桌,伊丽莎白开始做饭前的祈祷,她含着眼泪祷告说,“感谢主的恩典,让我们大家能在这场恐怖的战争中和平地共聚一室;在这个圣诞之夜,我们承诺:不分敌我,友好相处,分享这顿并不丰盛的圣诞晚餐;我们祈祷,尽早结束这场可怕的战争,让大家都能平安地回到自己的家乡。”
话音未落,士兵们已是泪流满面,他们被伊丽莎白的祷告深深地打动,战场上结下的仇恨已经烟消云散了,在他们的心中,向往着家乡和亲人,充满着对和平的期待。用完晚餐之后已是午夜时分,大家走出了小木屋。此时,暴风雪已停,暗蓝色的天空群星闪烁。他们不约而同地仰望着星空,寻找那颗伯利恒之星。随后,曾经相互殊死厮杀的7名士兵,在一个屋檐下同床共眠,温暖舒适地度过了这个平安夜。第二天的早上,伊丽莎白给美国伤兵喂了鸡蛋汤;德国下士用地图告诉美国大兵他们阵地的所在地,并特意告诉他们不要去蒙夏镇;因为德军已重新占领了该地区,去那里等于自投罗网。德国兵还做了一副担架,给美国伤兵使用。双方的士兵再三地感谢了伊丽莎白和弗瑞斯之后,又相互握手告别,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离去。
德国士兵和美国士兵在伊丽莎白家度过了一生中最特别的圣诞节,他们分别时已经成为了彼此可以信赖的朋友。尽管战争距今已经结束了几十年,但他们彼此都没有忘记这段特殊的经历。1958年,弗瑞斯结婚并移民到夏威夷开了一家比萨饼店。在美国朋友的敦促下,他把这个经历写了出来,投稿给了《读者文摘》发表。多年来,弗瑞斯一直想能和这7名士兵重逢,但迟迟不能如愿。1995年,美国电视节目《未解之谜》栏目将他的故事制成了视频播出。不久,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镇一家养老院的一位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未解之谜》栏目的工作人员,他那儿的一名二战老兵多年来也在讲述同样的故事。很快,相隔50年后,弗瑞斯和拉尔夫再次见面了。二人紧紧相拥,喜极而泣,拉尔夫对弗瑞斯说,“是你的母亲,救了我们的命啊!”后来,弗瑞斯又联系上了另一名当年的美国大兵,但他未能找到当年的那四个德国士兵。弗瑞斯在2002年过世。同年,好莱坞出品了一部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电影,片名叫做《寂静的夜》。美国总统里根曾引用了这个故事,来总结二战的经验和教训。他说,“善,一定会压倒恶,自由,一定会压倒极权!”事后,里根总统还表示这个故事要反复地讲,因为构建和平与和解的故事永远也听不够。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伊丽莎白是个普通的德国妇女,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她有勇气制止杀戮,保持人的尊严;显然,她的勇气是源于在她心中耶稣基督的博爱情怀,以及人性的恻隐之心,善善之心和恶恶之心;她的善心善行,超越了敌友超越了种族超越了国家,唤醒了敌对双方士兵内心深处的人性;正是这永不泯灭的人性,才是珍贵和平的最后保障。
可能有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走婚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走婚是一种婚姻制度,在云南和四川的少数民族会采用走婚的方式。而抢婚是更早期的一种社会婚俗,经常发生在一些部落之间,他们讲究的就是弱肉强食。不过仔细想想和现代影视剧中,男主角从女主角婚礼现场中把她带走也没什么区别,而且大家还会觉得真爱才应该在一起。可能原始社会就少了这一环,所以被当成是野蛮的行为。
(一)"抢婚"和"走婚"的共同前提
"抢婚"和"走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婚俗,而且这两种婚俗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少数民族中。
“走婚"是丽江泸沽湖地区及和四川交界处摩梭族的婚俗,"抢婚"是丽江纳西族的婚俗。
在我们的想象中“走婚"与“抢婚"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些混乱的味道。其实不是乱走乱抢的,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当事的男女双方,事前已经相爱,彼此有了了解,有了沟通,有了好感,即有了感情基础,于是双方私下“约定"要通过"抢婚"或"走婚"的形式走向事实婚姻,步入婚姻殿堂,让爱情之花结出美丽果实。
(二)“走婚”的偷情,更像是现今流行的试婚
“走婚"的约定:
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半夜),男主角阿注闪亮登场,但只有星星、月亮是他的观众。而众人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睡各觉。路上没有行人,夜晚的鸣虫也都休息去了。此刻女主角呆在自己的“花楼”里耐心地等待。花影动处,一帅哥随风潜入,他趴在窗台上朝里面望了一望,朝心上人“阿夏”会心一笑,把自己的帽子挂在窗台边的木挑上,像猴子一般蹭的跳进窗子,可谓身手不凡。然后做他们该做的事情,这注定是一个幸福的夜晚,两个人又如胶似漆、山盟海誓一番。天快亮了,按规矩阿注要早点离开,被长辈发现了是不礼貌的。他真有些依依不舍,花楼里的芳香让他陶醉。他又身手不凡地跳出窗子,消失在泸沽湖的朝霞中。再回自己父母家干活吃饭,以后的每天晚上,他都会如是光顾。这完全是一种偷情。如此偷情,可能会让我们联想的到上世纪我们那个时代年轻人恋爱的情景,翻墙头、翻门窗的事儿是常有的。如果用“走婚”的态度来看,我们并不感觉脸红。而现在的年轻人婚前同居,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走婚”更像是现今流行的试婚。当双方有了真实的感觉,便可以生孩子了。不同于大多数民族的是:孩子生出来以后,要养在女方家中,孩子的舅舅——女方的哥哥或兄弟也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养育教育的责任,做爸爸的则没有抚养的义务,但也要把自己的外甥当做亲孩子抚养。“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们的胸怀、情怀让我们感动,风俗的力量如此巨大,让我们震撼。
距离催生感情,“走婚”让相爱的双方白天家各一方,暮来晨往,夜聚朝散,远离鸡毛蒜皮的摩擦,没有利益权益的纠葛,少了为家庭生活的烦恼,少了教育子女方式的争执,不容易产生矛盾,反而感觉新鲜。
最让人感动的是摩梭人的婚姻是一种纯感情的婚姻,他们的定亲礼物可能只有一枚戒指或是一副手镯,聘礼免谈,房子免谈,车子免谈,凡与大宗钱、物有关的一向免谈。在这里谈婚论嫁是一件多么轻松、多么高尚的事情。真有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今天对于聘礼越涨越高的天价聘礼,我们又该作何感想?而那些把孩子当做商品一样买卖的家庭,又该作何感想?婚姻的商品化、币化,我愿保持沉默。
(三)“抢婚”避免了梁祝式的殉情
“抢婚”的约定:
娶不到了就要抢,这种情况大多是女方家里不同意这门婚事,将女方另许人家。男方无奈,为了得到“心上人”就扮成强盗模样到女方家中抢走新娘。在抢婚现场,抢婚的人将女方的家人绳捆索绑,对反抗的人拳脚相加,新娘遭受被抢的委屈而哭哭啼啼。面对狼狈的场面她不知道如何是好,心中充满是走是留的矛盾。这是最初的“抢婚”场景,其中不乏血腥的味道。到后来演变成了风俗,“抢婚”就变成了演戏。这种风俗被记录在古籍《周易》一书中。在卦爻辞中,《周易》常拿前朝的事儿说理,所以其中记述的事儿可以追溯到商朝和夏朝。
我们看《周易》睽卦上九爻辞:“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意思是处于困境的上九恍惚间看到了乖异的一幕,一头猪背上涂满污泥被人驱赶,一辆车载满涂抹鬼脸的人吆五喝六,主人先是提高警惕张弓射箭,后来又放下弓箭,因为他看出来这是一队满怀善意的人,他们是“抢婚”的队伍,不是盗寇。前往遇雨可获吉祥。
贲卦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意思是一队人马装饰洁白素雅,带队的小伙骑着一匹雪白的骏马飞奔而来,他们不是强盗,是要到一个姑娘家“抢婚”。
多么富于诗意的欢乐祥和的场面。
“抢婚”避免了梁祝式的殉情,为情投意合的男女双方终成眷属,开辟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途径。
"走婚"中所生儿女由母系抚养,随母系姓氏。而“抢婚"中所生儿女由父系抚养,随父系姓氏。从中可以看出,“走婚"是一种更古老的婚俗。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走婚"这种纯感情婚姻,不受物质条件和金钱的制约,不收彩礼,不买"三金",车子、房子免谈,这种纯粹的婚姻,被称呼为:东方母系文化家园的最后一朵红玫瑰。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