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古代龙袍为什么要用黄色?皇帝为什么喜欢黄色?

古代龙袍为什么要用黄色?皇帝为什么喜欢黄色?

时间2022-04-01 20:47:53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43905

在很多影视剧当中,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自然也是有很多东西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在龙袍上面体现得救很明显。很多皇帝的龙袍选用的是黄色,既然皇帝使用了,那么民间就不能再出现黄色衣服,而且如果是戏台上面的“皇帝”,他的衣服的黄色与龙袍的黄色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为什么皇帝喜欢用黄色呢?龙袍是不是都是黄色的?

在唐朝以前,帝王服饰的颜色没有形成统一传统,更不用说皇帝们都喜欢黄色。

东汉光武帝刘秀画像

据《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着青衣”。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推行五德之说,认为秦朝为水德,水德对应的是黑色,所以秦朝“衣服锦旗节旗皆上黑”,秦朝皇帝多穿黑色袍服。汉承秦制,西汉初服色也尚黑(后来有人提出汉朝应属土德,东汉又改为火德)。因此,关于秦汉的影视剧里,帝王多为黑色袍服。当然,影视剧对秦汉帝王角色也做了符号化处理,一出场往往是玄衣纁裳的冕服(冕服是一种礼服,用于祭祀和大典),也不严谨,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言。

隋文帝杨坚画像

话题回归到皇帝服饰的颜色上来,黄色究竟是如何与皇帝扯上关系的呢?

这还得从隋文帝说起,《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曾多次提到的,隋文帝喜欢穿赭黄袍。唐承隋制,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就连穿衣服都学习他姨父隋文帝,经常穿赭黄色常服,“至唐高祖,以赭黄袍、巾带为常服(《新唐书•车服志》)”。

十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赭黄(柘黄或赤黄),并非一般黄色,更不是明黄,而是土黄,比较深。《步辇图》对赭黄袍有明显体现,画中唐太宗所穿常服颜色即相对较深的赭黄。

《步辇图》局部(李世民)

这种赭黄袍,开始并不禁臣庶使用,也没有正式进入唐代服制,只不过是帝王日常的偏好而已。唐玄宗时期官修的《唐六典•殿中省》之“尚衣局”陈述天子服饰制度,在罗列所有正式服饰之后,仅在最后加一小注“自隋文帝制柘黄袍及巾、带以听朝,至今遂以为常”。

而后因为历代唐朝皇帝也都偏好赭黄袍,赭黄色(柘黄或赤黄)渐渐成为皇帝的专属色,“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新唐书•车服志》)”。所以,杜甫《戏作花卿歌》里有一句“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就借用“著柘黄”穿赭黄袍来代指段子璋谋反。

宋宣祖(赵匡胤之父)坐像轴

赭黄(柘黄、赤黄)色作为皇帝服饰常用颜色,逐渐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唐朝之后的五代时期,两次“黄袍加身”事件正说明这一点。

“黄袍加身”并非赵匡胤首创,他也是模仿了他的前任老大——郭威。五代后汉时,后汉隐帝刘承祐不想被大臣郭威等人牵制,于是派人去谋杀郭威,激起了郭威反叛。刘承祐见郭威起兵造反了,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杀死,包括郭威还在襁褓中的儿子。

宋仁宗(赵祯)坐像

郭威带兵攻入京城开封,假意拥立新帝,让太后临朝听政。京城局势刚刚稳定,就突然传来契丹南下的急奏,于是郭威带领大队军马北上抵御,途径澶州发生兵变,将士们扯了块儿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郭威带兵马返回开封,逼太后任他为“监国”,随后顺利夺权称帝,国号大周(史称后周)。

当初黄袍加身的郭威怎么也没想到,他的王朝很快就被手下小弟赵匡胤用同样方式给颠覆。不过赵匡胤很精明,未免自己走上郭威的老路,干脆来了个杯酒释兵权,从此大宋重文轻武,再无将帅篡位的后顾之忧。

明孝宗朱佑樘

历史接连上演两次“黄袍加身”,黄袍之于皇帝更成为一种不可逾越的礼制。因此,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就下诏禁止官员和百姓穿黄色服饰,禁黄的范围也不只是“赭黄”,而是包括柳黄、明黄、姜黄等所有黄色。

明代皇帝冕旒冠

到了清朝,皇帝的朝服颜色又由赭黄改为亮度最高的明黄色,除了特殊赏赐(黄马褂),普通人依旧与黄衣服无缘。因为清代距离我们最近,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误以为皇帝的服色就是“明黄”,以至于很多古装影视剧里的皇帝也不管哪个朝代,就穿明黄色衣服,误导观众。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需注意的是,古代礼仪有“上可兼下,下不可僭上”的规定,黄色成为皇帝专用颜色后,只是禁止官员和百姓穿黄衣服,但不意味着皇帝所有衣服都是黄色(赭黄或清朝明黄)的,更不意味着皇帝们都喜欢黄色!根据不同场合的需求和皇帝个人喜好,皇帝的衣服也有其他颜色。

古代有新官上任,如果是被安排到自己偏僻的小镇,可能需要一个月或者半个月的路程才能顺利上任,不过当时并没有网络,如果官员被冒名顶替了怎么办呢?历史上还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朝廷就需要想办法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例如发布一些独一无二的物件,或者书信。这些就相当于是官员们的身份证,以免人被弄错,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古人想出的办法,如果是你的话有更好的方案么?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是想要辨认一个人的身份,有很多种办法可以用,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彩色照片,高级一点的比如指纹、血液等等,那么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古人要是新官上任的话,一般都是用什么来验明身份呢?

在古代,就说秦始皇那个时候,商鞅变法让个人身份难以被冒名顶替,同样的,在官场之上也有一套验明正身的办法。

第一个办法,发委任状

古代新官员上任以前,朝廷都会统一派发委任状,这样新的官员在到工作地点的时候,一般都是要拿着委任状和当地的交接人员进行交接,这个配置有点类似于现代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过委任状在古代可不叫做录取通知书,而是叫做“告身”,虽然是授官凭证的一种,但是在审查合格以后,还要用这个委任状去换取盖有吏部印信的文书,有点类似于通知书上的学校印章。

我们现代的录取通知书大都是各个学校精心设计所做,在古代的时候,委任状也是经过专门的设计,很难被仿制,比如唐代的时候,告身文书都是用金花五色绫纸制成,宋代的时候用的丝织的花绫,清朝的时候图案更是精美,除非是大师级别,否则基本别想仿制出来。

第二个办法,发专门的身份证

在我国历史上,很多东西都是只有相匹配的身份才能佩戴的,一般人轻易不能使用,不然就是违制。隋唐时期,朝廷就制作了只有官员才可以使用的“鱼符”,每个官员的鱼符都不一样,三品以上用金的,五品以上用银的,五品以下用铜的,每个鱼符都是“私人订制”,上面有每个人的姓名官职等基本信息,是用来辨明身份非常重要的物件儿。

第三个办法,戴帽珠

这个办法其实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应该有所感觉,清朝大臣们的红帽子上头都有个小珠子,根据官位品级不同,这个小珠子也不一样,这个小珠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帽珠”。

清朝时候,八品以下的珠子都是镂花金顶,七品的时候才能用金的,再往上依次是贝壳、水晶、青晶、蓝宝石、珊瑚,最后一品大员戴的就是红宝石珠,也就是我们说的“红顶子”,也就是说,在清朝的时候,我们要是想要区分一个官员的级别,只需要看他帽子上用的什么珠子就行。

在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今天,看看古人用来辨明官员身份的方法虽然严格,但现在来说还是比较容易仿制的,当然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反仿制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毕竟仿制基因什么的,一般人还是难以做到的,你们觉得呢?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皇帝的龙袍能不能洗?皇帝有多少衣服? 魏种为什么叛变?唯独魏种不会背叛我竟成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