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钟会、邓艾相关的10个成语,还真的是针锋相对
说到钟会和邓艾其实也还是有不少的故事可言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两个人虽然是是属于同一个阵营的吧,但是这两个人的心里面的变化确实极其的复杂的,他们两个的故事也是十分的丰富了,那么其实历史上有10个成语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虽然《三国演义》没有涉及,但后三国时期同样精彩,少了些孤注一掷的买卖,多了些大场面,比如淮南三叛,比如吴、蜀的灭亡。
鱼贯而进
邓艾、钟会总是出双入对,再加上一个姜维,熟面孔就这么几个了。钟会、邓艾只用了4个月就达成了灭蜀成就,简直顺利得不可思议,这就要归功于邓艾了。邓艾偏偏不走寻常路,他完成了700里的奔袭,还身先士卒裹着毯子从山上往下滚。
邓艾的“神兵天降”是吓到江由守将了,他大概是认为前线已经彻底完了...邓艾这一路也就在诸葛瞻身上碰到点像样的抵抗,蜀国就这么亡了。“鱼贯而进”是指像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走,形容连续前进。
体无完皮
有句话叫“破蜀有二士,灭吴有二王”,灭蜀的功劳就分摊在钟会、邓艾身上了。为了这不世之功,钟会对邓艾下了黑手,然而最后的赢家是卫瓘,他完成了对钟会、邓艾、姜维的三杀。
而邓艾麾下有个叫师纂,因为平素性格比较暴躁,不体恤下属,临了也遭了报应,战死的时候全身皮肤没一块好的。“体无完皮”是指遍体鳞伤,或论点被全部驳倒。
破家危国
轮到钟会了,或者说钟会的母亲,张昌蒲。显然,钟会是个孝子,他专门为母亲作传,他笔下的张昌蒲也像女神一样耀眼。张昌蒲面对孙氏的陷害时,表现得很理智“嫡子与庶子的争斗,不但毁坏自己的家庭,还会危及国家,我们要引以为戒呀。”
结果,孙氏被钟繇驱逐出府,张昌蒲上位,然而头上还有一位贾夫人。“破家危国”是指既破坏家庭,又危害国家。
有征无战
钟会还真是喜欢用这个成语,光是翻《三国志·钟会传》就提了3次。司马昭为什么会派钟会伐蜀呢?因为他刚弑杀了曹髦,需要重新获取民望。而钟会作为司马家的心腹,常年追随左右出谋划策,还只有钟会站出来支持伐蜀,军权就落在他手里了。
钟会还专门写了檄文劝降蜀国军民,他标榜自己率领的是王者之师,讲究仁义,不希望通过战争来获得胜利,说白了就是想不想战而屈人之兵嘛,然而他在剑阁与姜维僵持了许久。“有征无战”是指通过威慑敌人,不战而胜。
玉石皆碎
同样在钟会的檄文中,他举了不少例子来证明,和魏国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还奉劝蜀国军民,要迷途知返,否则魏国大军一到,那就不管他们是美玉还是顽石了,通通碾碎。“玉石皆碎”与“玉石俱焚”相近,都是指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解甲投戈
刘禅开城投降了,钟会要上书汇报自己的“不世之功”,在他的奏章中一点都没提邓艾,显然已经打算对邓艾下黑手了。钟会把所有功劳都归在自己身上,吹嘘自己用兵如神,逼得姜维等人脱掉盔甲、放下武器。“解甲投戈”是指不再战斗,放弃抵抗了。
兵不血刃,万里同风
同样在钟会的奏章中,他表示连自己的武器上都没沾血,就拿下了蜀国。这倒是有几分道理,钟会迅速攻破汉中后,剩下的事就是与姜维对峙,关键操作都是邓艾执行的...“兵不血刃”是指没有经过激烈战斗就拿下了胜利,“万里同风”是指天下统一。
一无所取
这还是在夸张昌蒲,很懂得节俭持家,作为钟繇的夫人,她时不时会获得一些奖赏,但她分文不取,全都充作家用了,不愧是钟会的完美女神。“一无所取”是指一点都没拿,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
走伏无地
还是钟会奏章的内容,他自认算无遗策,把姜维、张翼、廖化等人逼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完全没有藏身的地方,大概也只能过过嘴瘾,蜀道有多险他自己心里没点数嘛?“走伏无地”是指没有藏身之处,容身之地。
王凌有司马懿平反,然而邓艾没有。
说到误国这件事情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会发现其实是都是一些什么昏君啊,一些后宫啊,但是说到书生吧其实更多的时候这类人好像是有国家做贡献的人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又有什么样的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
中国文化中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有“百无一用是书生”,又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是可忍,孰不可忍”,又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然而,书生真的百无一用吗?书生真的能够误国吗?
1、纸上谈兵的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则罢;如果用他为将,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而上将军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消息。赵王果然上当受骗并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而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从而导致赵国元气大伤,不敢再与秦相对抗。
2、文人相轻,书生误国
卓敬是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殿试第二名,博学多才;而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进士,殿试第三名,同样是博学多才之士。因此,两人交情一向深厚,但相对于卓敬,黄子澄在政治上显得十分老辣、狠毒。
黄子澄与卓敬是好友,平时交流对朝政的看法,早已达成“诸藩强大、必成祸乱之源”的共识,因此黄子澄才对卓敬说道:“诸藩大权在握,实为朝廷腹心之患,如今皇上虽削了他们的兵权,可他们统兵多年,军中许多将领都是他们带久了的兵,这可是大大不妥。”而卓敬也说道:“以行兄所言甚是,诸藩之中,若论带兵日久者,唯有燕藩,而且懿文太子和秦王、晋王已相继过世……”
黄子澄欣然道:“惟恭言之有理,今上仁孝,明知朝廷腹心之患,碍于骨肉至亲,却难狠下心来,我等做臣子的,自该为君分忧才是。为兄早有心向皇上建言,奈何为兄是帝师,若为兄出面,难免叫人误会是皇上授意,惟恭可愿直言上疏?”
这段话的妙处在于迫使卓敬不得不上疏削藩,这样既有人提出削藩,又不用黄子澄自己来承担万一削藩失败的责任。这招难道还算不上狠毒吗?
此外,真正反应黄子澄卑劣品行的是针对另一个天子心腹——齐泰:
齐泰是兵部尚书,对军队有一定的认识,擒贼先擒王的策略虽然可能陷建文于不义,但是却行之有效。况且,成大事者怎么能在乎“义”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黄子澄的眼里只有自己的盖世功劳,任何与自己不合的理念都是他打压的对象,何况是目前和他平起平坐的齐泰。
但是,黄子澄想要真正削藩成功,成就盖世大功,却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黄子澄的策略是正确的。而我们从上帝视角来看,黄子澄先剪除燕王羽翼,再徐徐图之的策略只是其一厢情愿罢了。因为这时候的燕王根本没有造反的意图,剪除“羽翼”反而逼反了这头北京城里的猛虎。
文人相轻,书生误国,莫过如是。
3、“理学”创始人朱熹
朱熹篡改儒家学说,创造了一派忠君而不是忠国忠民的愚忠思想,他的学著演变出八股文。使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陷入黑暗!看看宋朝之前的中国历史多么辉煌灿烂,中国出了多少伟大的文人。朱熹之后,中国再无成就斐然的文人。宋朝以后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思想陷入黑暗和倒退!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