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看鬼吹灯的话,有哪些盗墓技术是真实存在的?
说到鬼吹灯这本小说啊真的是圈粉无数啊,但是仔细的阅读的话你会发现这本书也还是比较的科学的,但是有一些桥段和情节也是让人觉得有点神秘的,那么我们今天就以鬼吹灯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看看这本小说里面的盗墓技术有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盗墓人员构成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官盗和散盗,官盗由于都是军队明火执仗的盗,无外乎几十万人同时作业,强行挖掘,像孙连仲和孙殿英这种近代军阀,当然手段更为先进,动用炸药一类更加现代化的工具。今天我们主要聊的是散盗的那些盗墓技术。因为相比起官盗来,散盗人数实在是少,也没有军队的装备,因此蛮力是不行的,这就催生出众多匪夷所思的盗墓技术来。中国人的“聪明”真的是无穷的,如果能用到正道上,那该有多好!
古代盗墓,多以两人为伙,多人团伙较为少见。因为盗墓在古代本身就是一件杀头掉脑袋勾当,例如,唐律规定,即使皇帝大赦天下,那些犯了十恶忤逆之罪和挖坟掘墓罪行的人是不能包括在内的。十恶不赦大概就是来自于这吧。在此科普一下,十恶罪行指的是哪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小伙伴们请注意,不孝不睦不义那是十恶罪行啊,做人一定要对老人孝顺,夫妻和睦,兄弟义气。而用重典治国的大明对于挖坟掘墓更是深恶痛绝,《大明律》规定,盗墓者,不分主从,全部凌迟,砍了陵区的花花草草,小树苗,那也是要杀头的,而且还连累家人发配充军。就问你怕不怕?不过奇葩的是,这么严苛的律法却没能阻止自己的子孙万历皇帝为了敛财,挖掘先祖的陵墓,自家人盗自家人的墓,真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扯得有点远了,因为无论古今,律法对于盗墓这种恶行都是严厉打击的,所以干起来得偷偷摸摸,知道得人越少越好,不易走漏风声。有人说,“那一个人更好,就自己知道,绝对保密。”杠精,泥奏开!当然,一个人的也有,那就得是艺高人胆大的老手了,不然盗墓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两人为一伙的盗墓贼最多,一般这两个人都是亲戚之类关系非常铁的,不然在闪着金光的黄金和珠宝面前,杀心是控制不住的。但是很少有父子搭档盗墓的,可能都知道,盗墓是一件损阴德的事,坑谁也不能坑爹或者坑儿子。两人盗墓,一人挖坟,一人望风,轮流着来。
盗墓的前提是能找着有价值的墓!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就是中国最神秘的风水玄学,在古代,懂风水的人大有人在,既然帝陵都是前辈的风水大师点化的风水宝穴,那么后世的风水先生只要是正真懂风水的,也可以运用风水技术来找到帝陵。尤其是“墓而不坟、与地齐,依山为陵,不封不树”的陵墓,没有明显的标记,普通人根本找不到。其次,通过查阅文献,或者明间传说来找到。有时候在确定了陵墓的大体位置之后,因为帝陵一般都方圆几公里,找起来也难。有经验的会观察附近的植物,因为像帝陵这种大工程掘地很深,对于地质破坏严重,因此在帝陵附近的植物长势要差于其他地区。还有有经验的盗墓者在下初雪的时候,会外出踩点,因为陵墓是人工修建的,回填到墓中的图与原来周边地区的图是有差别的,还有就是因为墓室的空间一般都非常大,里面的空气是不流通的,或者长年以来近乎真空,相当于一个保温层,这与周边的自然土层是有去别的,所以,观察雪融化的快慢可以识别出陵墓的位置。再有就是一些取土工具了,最为人知的是洛阳铲,对于哪些深埋地下的古墓来说是适用的,不过对于对于“依山为陵,不封不树”的汉唐帝陵,洛阳铲就起不了多大作用了。这时候就得钁、凿、斧、镐这些工具上场了。盗墓的工具不是固定的,要因地制宜,因墓不同而用不同的工具。一把洛阳铲并不能吃遍所有古墓。
在完成了寻龙定穴的第一步后,万里长征才刚开始。接下来就是怎么盗的问题了。
一般小墓,对于老手自是不在话下,风卷残云,几天完事。但是对于帝陵规模的或者诸侯贵戚的陵墓,这类陵墓规模巨大,盗掘工程量不是几天就能完事的,像黄巢三十万人都没挖开武则天的乾陵。有时候得几年甚至十几年。这时就要做好打持久战得准备了。因为盗墓挖掘会产生大量的土方,如果土方不及时处理,会引起人注意,结果就是暴露行藏,掉脑袋了。因此,为了给盗墓打掩护,盗贼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种植高杆作物,形成一片青纱帐,或者在陵寝外围几公里远的地方利用民房做掩护,打地道进入墓穴。
古时的盗墓工具多是一些铲,镐,斧,锛,凿等,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味),则发(掘)。”即锥也是一种盗墓工具。利用锥这种细长的工具插入土中,碰到青铜器皿等金属物品后,会沾上锈味,说明这个地方有希望。发展到后来,洛阳铲应运而生。通过插入地下带出的不同深度的土层,可以直观地看到地下情况,如果有破布片,金属,陶片等古物碎片,那么可以断定此处希望很大。
近代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盗墓之风空前。古墓被毁无数,其中珍品破坏的破坏,倒卖的倒卖,流失海外,进了外国的博物馆,本来是中国的东西,自己人却不珍惜,反而是外国博物馆收藏,得到一件中国珍品简直是无价之宝。可惜可叹!可悲!本属于全中华得文物现在却需要在国际拍卖会上一次次高价竞拍,弃之如敝履,再想找回来简直是难于登天!
建国以后,三反五反,各种严打,中国竟如了夜不闭户得短暂时期,记得父亲曾经跟我说,毛主席那个年代,他们去给供销社拉货,晚上他们去休息,满车的货物就在大街上,第二天起来一件都不会少,更别提盗墓了。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席卷中国,人人都想着发财,动着各种心思,盗墓之风又悄然复活。“要想富,去盗墓,一夜成为万元户”,在利益的驱使下,各色人员加入了盗墓行列,而使用的工具也不再是过去的简单器具了,各种军用装备被应用到盗墓中来。军用罗盘,雷达,金属探测仪气体分析仪等都被脑筋活络的国人当作了盗墓的利器。利用这些装备,即使不懂风水也能盗墓了,这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而挖掘墓葬时也不在用落后的铲子了,军用特种炸药在这里大放异彩!挤压式炸弹一扔,瞬间一个几米深的大坑,由于这种炸药是通过释放巨大压力将周围的土瞬间压瓷实,连盗土都省的清理了。这大大提升了盗墓的效率。有了这种利器,还有什么墓弄不开?于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的空前盛况出现在了改革之后。起码有四五千座非常有价值的古代墓葬被可恶的盗墓贼破坏,本来可以用来了解古代历史文明的佐证就这样被洗劫一空,盗墓贼们赚的盆满钵满,开上了大奔,住上了洋房,金盆洗手,摇身一变,成了人人羡慕的成功人士,企业家……尽管文物部门早已开始了抢救性挖掘,可是考古挖掘用的毛刷怎么比的过盗墓贼的军用炸药,抢救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而利欲熏心的盗墓贼们成了历史罪人犹不自知,一条完整的地下盗墓产业链越来越完整,分工越来越明确,负责盗的,提供装备的,负责销赃的,负责鉴定的,负责洗白的……
入土为安,墓葬作为一个人最后的归宿,本来是希望长眠的,却不曾想几千年后,被后人从棺材中拖出,剥光脱尽,赤条条毫无尊严,摸遍七窍,粗暴地扣走金玉,稍有不顺,便刀砍斧劈,死后还要遭受此种劫难,真是罪过!身而为人,终有入土的一天,想想千年以后,也是这般光景,瞬间都不想死了!
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里,尤其是“汉初三杰”,一直都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包括他们各自与刘邦相遇并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故事,还有就是他们在汉朝建立之后不同的下场。有远离朝堂中心的,有不惜自毁名声保住性命的,也有被怀疑最终被杀死的,这个就是一代兵仙韩信。那么,真正用兵如神的韩信在被杀死之后,刘邦又是什么反应呢?
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刘邦起兵于沛县,人称沛公。虽然刘邦后最终做了皇帝,但是却离不开众多功臣,其中在战争成果方面,以拥有杰出军事才能的韩信最为突出。不过可惜的是,后来韩信却被杀,后人总结了他一生的经历,用了十个字概括,即“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这一知己,便是萧何,后人归纳韩信和萧何的关系,用了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概括。说到萧何,在治国方面,以萧何的功劳最为突出。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他辅佐刘邦起义,是刘邦特别信重的人。在刘邦率军攻克咸阳后,很多人都被秦宫的金银珠宝,以及城宫内的美女所吸引,就连刘邦都想一直留在秦宫不走了。后来还是被众人晓以利害关系,刘邦才决定离开。
可是萧何却对财宝美女这些都不留恋,他在秦宫中,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这些对治国和楚汉战争的结果,起到了重要影响。
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时,萧何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韩信本是项羽部下,因为得不到重用而投靠刘邦,刘邦对韩信非常器重,一个无名小卒刘邦就拜他为大将军,掌握刘邦的所以军队,韩信也没有辜负刘邦对他的信任,首战以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消灭3王占领三秦之地,之后帮助刘邦把赵、代、燕、魏、齐等各国都给灭了。
韩信此时的军事实力应该是绝对不在刘邦、项羽之下,刘邦为了笼络韩信封韩信为齐王,邀请韩信彭越一起合围项羽,这时候的韩信也犹豫是否要帮助刘邦。韩信手下有个谋士叫蒯通就建议韩信三分天下,不要帮助刘邦或者项羽,让刘邦与项羽互相争斗,自己坐山观虎斗,甚至有机会可以自己独立出来,和刘邦项羽争天下。
以当时韩信的实力和军事才能来说他绝对是有这个实力这么做,而且夺取天下的可能性还很大,但是韩信出于刘邦当年对自己的大恩,最终选择了帮助刘邦一起攻击项羽,实力的天平一下就倒像了刘邦一方,项羽最终不敌刘邦、韩信、彭越3路大军的合围,在垓下自刎,结束了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夺取天下,建立大汉王朝。
在之后会韩信竟然收留了当年项羽的大将钟离眛,这点上刘邦是不能容忍的,依靠着陈平之计,刘邦把韩信给逮捕了,之后一贬再贬,最后软禁在长安。
公元前197年,刘邦率兵出征平定陈豨叛乱的时候,就曾暗地指使吕后除掉韩信,吕后心领神会,于是就让于韩信交好的萧何将韩信诱骗到宫中立刻处死了韩信。
可怜韩信一世英名却毁在了一个妇人手里,其实韩信最愤恨的人就是萧何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倾心相交的知己会贪图荣华富贵而置自己于死地,于是,韩信临死前留下了一句话,让萧何背负了千年的骂名,这句话就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刘邦杀韩信最重要原因还是忌惮韩信的军事才能,生怕韩信谋反。韩信在长安被软禁才想起兵,联络陈豨,但是还没有实施就被告发,所以韩信死前也说后悔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被杀的下场,我们可以看出韩信政治上觉悟确实不高,也惋惜这个一个军事天才被杀,要是当年韩信选择听蒯通的建议说不定做皇帝的就是韩信。
在历史上,没听说过萧何的狡诈贪婪等负面记载,那么萧何为何如此绝情?要杀死一个对大汉建有大功劳,且对自己非常信任的军神呢?如果简单归纳的话,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为私,一种是为公。(1)萧何自私自利,为了自身的名利,(2)萧何为国“锄奸”——消除韩信这个不稳定因素,是为大汉和天下苍生着想。
萧何有没有动机为私呢?客观的说,有!韩信是公元前196年去世,刘邦是公元前195年去世,吕后是公元前180年去世,萧何是公元193年去世。也就是说,杀死韩信之时,刘邦身体估计不行了,吕后却还很好,所以萧何为了保住自己,需要得到吕后的信任,帮助除掉韩信。
至于萧何的为公之心,那就更多了,史书上对他有很多描述,比如为人简朴,楚汉争霸中稳定刘邦后方,入咸阳后首先接收宰相府,查封那些典籍等,无比塑造了萧何安邦定国,为民呕心沥血的形象。甚至于,萧何都有机会取刘邦而代之,但萧何却一直明确自己为大汉服务的身份定位。
韩信被宫女用竹刀残忍的杀死之后,萧何泪流满面,说出了一句话,即“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萧何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为国才杀死了韩信。换句话说,在萧何看来,韩信不死,天下难安。
果真如此吗?有人说,韩信在当时准备谋反,会让天下再起刀兵,所以杀了韩信,反而让汉朝稳固,天下太平了。但也有人说,韩信并没有想谋反,如果军神韩信要真谋反,刘邦根本挡不住,况且在关键时刻,韩信还愿意见吕后和萧何,说明没想过谋反。
这两种解读,决定了萧何杀韩信的心态。只是,历史已经远去,也无法知道历史是否被扭曲过,所以就没办法知道萧何杀韩信的真正动机了。“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究竟是为公,还是为私?
但是韩信功高盖主,为人骄傲自大,对老大不够尊重。有回刘邦问他,我能带多少兵打战?韩信说最多10万。刘邦又问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越多越多。刘邦心里咯噔一下,这小子不服管束,将来定有反意。就这样君臣之间有了隔阂,为将来埋下了伏笔。萧何还在做他的丞相,这个只管引荐人才,却不去化解君臣之间的矛盾。照理萧何应该拉韩信一把才对。然而不但没拉,还落井下石。韩信郁郁寡欢不得志,遂有反意,大不了不跟刘邦干了。
和韩信要好的钜鹿郡守陈豨反叛,有人告发韩信谋反,萧何和吕后商议决定用计诱捕韩信。萧何怕韩信不来,就假传消息说刘邦平叛归来,群臣都来祝贺。韩信不得不去,这一去,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杀韩信名义上是吕后,实施的则是萧何,也是为刘邦“分谤”,分担杀功臣的诽谤之言。刘邦听闻韩信被杀,且喜且怜,流露出了又爱又恨的内心。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