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刘表手下人才济济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刘表失败是因为不会用人么?

刘表手下人才济济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刘表失败是因为不会用人么?

时间2022-04-01 20:12:31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41399

东汉末年,各地诸侯都开始拥兵自重,只是最后没几个能存活下来。其中刘表手下人才济济,但都被刘表给埋没了,其中有五位大将都去了魏蜀吴还立下大功。像当时的袁绍、刘表等人物,手上有大好的资源为什么没能发挥作用呢?可能是因为当时人心涣散,没能及时掌握变化的局势,刘表可能是当时最有机会崛起的一股势力。

三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中原。要想在那个时代雄霸一方,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谁麾下的一流文臣猛将越多,谁的实力也就越强。所以,有知人之明,能够慧眼识英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们最重要的一条标准。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中间曾经有很多诸侯并立于世。但很多诸侯在混战中被剿灭,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绍,“虓虎之勇”的吕布。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三国时期的一位诸侯,刘表。他自己一人就埋没了五位一流猛将,做不到知人善用,最后这五位猛将,有两位归降了曹操,两位归降了刘备,还有一位特别能打的归降了孙权。

荆州刘表

刘表这个人在三国中的存在感不是很强,很多读者对他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刘表。

刘表,字景升,他跟刘备一样都是汉室之后,但刘表可比刘备的资源好多了。刘备属于汉室很没落的一支,他一穷二白,兵马钱粮什么都没有,典型的白手起家。刘表则不同,他是西汉鲁恭王之后,少年时受到了最高标准的教育,是“汉末八俊”之一,名满天下。何进时期,刘表就被封为荆州刺史,统领荆襄九郡。

刘表倒是也能把荆州治理的井井有条,但他书生气太重,只重视开经立学,培养士子,重文轻武,没有平定四方之志,更无雄霸天下之才。所以,在三国那个强者为王的时代,刘表早晚要被吞并。

1、魏延、黄忠归蜀

魏延和黄忠都曾是刘表的部将,他二人在刘表麾下时寂寂无闻,没有一场耀眼的战绩。但是魏延和黄忠跟随了刘备之后,可以说是大放异彩,留名青史。

黄忠原是刘表部下的中郎将,年近六旬也得不到大展身手的机会,所以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壮年时的黄忠有多勇猛。黄忠归顺刘备后,得到了刘皇叔的重用,建安二十四年,老将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斩杀曹魏西线大将夏侯渊,一战名动天下。黄忠也因此被刘备封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马超并列。

魏延在刘表麾下时就更得不到重用了,刘表被曹操剿灭后,魏延随韩玄镇守长沙。韩玄也不是什么雄主,魏延索性打开城门,归降了刘备。刘备很赏识魏延,取西川时魏延多次立下战功。刘备打下汉中后,把魏延封为汉中太守,据守曹魏。多亏了刘备的慧眼识英才,魏延也成为了诸葛亮北伐时的头号战将。

2、甘宁归吴

甘宁甘兴霸,是我非常喜爱的三国武将之一。甘宁是东吴的超一流猛将,但他在刘表眼里,也不过尔尔。

甘宁有个绰号叫“锦帆贼”,他年少时放浪不羁,纠集了一伙人招摇过市。他们头插羽毛,腰里带着铃铛,人们只要听见铃铛的响声,就知道甘宁来了。甘宁这样放浪形骸几年之后,他幡然悔悟,觉得这样下去肯定一事无成。于是甘宁自己钻研兵书,带着八百人投靠了当时名气很大的刘表。

刘表庸弱,根本没有识人之能,觉得甘宁就是个混混而已,根本不重用甘宁。甘宁就离开了刘表,投奔了黄祖。黄祖不比刘表强多少,对甘宁也是爱答不理。甘宁最后投奔了孙权。

甘宁跟了孙权,算是找到了明主。孙权很赏识甘宁,觉得甘宁是一员难得的虎将,而甘宁也没让他失望。

建安十八年,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的濡须。孙权派甘宁率三千人为先锋,迎战曹操。那时候孙权在逍遥津之战中被张辽打的心惊胆战,他也恼恨自己被张辽吊打,就琢磨怎么才能找回面子。于是孙权就让甘宁夜袭曹营,也给曹操来个大惊喜。甘宁当夜率百位骑兵冲进曹操大营,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斩杀数百人,等曹操大军反应过来,甘宁早就跑回东吴大营了。

孙权见甘宁给他出了气,非常高兴,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蔡瑁、张允归魏

蔡瑁、张允是刘表麾下的水军大将,统领荆州水师。可惜刘表只重视搞文化教育,他虽有蔡瑁、张允这两位水军大将,却不能充分发挥他们二人的作用,导致荆州水师战斗力非常一般。

曹操不善水战,刘表想存活下去,抵抗曹操的进攻,最需要的就是蔡瑁、张允二人带领的水师,但是刘表却看不出这一点的重要性。所以蔡瑁、张允在刘表麾下除了平定匪患,没有太大的建树。刘表死后,蔡瑁、张允逼迫刘琮投降,他们二人也归降了曹操。

因为曹操不善水战,所以特别重用蔡瑁、张允二人。蔡瑁和张允在曹魏平步青云,蔡瑁一步步从中郎将、司马、做到长水校尉,最后封爵为汉阳亭侯。在此说明一点的是,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蔡瑁、张允二人的死因,他们并不是被周瑜用反间计所杀,“蒋干盗书”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故事情节。

宋朝其实让人有些爱恨两难,单说它推崇文人的地位,而极力压制武将,就可以算作一条亡国的因素了。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认为,如果唐宋是两个同时存在的政权,打起仗来,唐朝的胜算可能会更大一些。然而,宋朝前后延续了三百多年,比唐朝的时间还要长,这样的宋朝,当真一点也比不过唐朝吗?

一直以来我们对宋朝的“网评”不佳,无数的文学作品描绘出的宋朝窝窝囊囊,辽国、西夏、金国、蒙古,似乎任何和宋朝毗邻的势力都能来捞一把油水。北宋时期虽然签订了“澶渊之盟”,表面上宋辽以兄弟相称,其实宋国每年要往辽国送钱送东西,来维持两国的“平等友好”。到了南宋有一段时间连皇帝登基这样的事情都要预先向金国“请示”,哪有一个国家该有的气度和魄力?蒙古更是灭了宋朝,建立了元朝,将这个赵氏家族建立的国家完全抹杀了。正是因为宋朝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扮演着“落后挨打”的形象,在许多人心里会描绘出一个吏治腐败、君王昏庸、百姓颠沛、无能窝囊的宋朝形象,可是宋朝真的这么不堪入目吗?其实宋朝不但社会和治安非常稳定,经济和贸易甚至高速发展,人们相对于唐朝而言获得阶级地位的提升也更有空间,从这3点来说,宋朝远要比大唐盛世做得好。

第一,经济大飞跃。我们对宋朝经济的飞跃相信有所耳闻,宋朝时期不管是人口、垦田的数量、粮食的产量都到达了一个巅峰,光开封一个城市就有两百多万人口,这么庞大的人口总数没有大量的粮食支撑是不可能的,谁能喝西北风活下去?宋朝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战争时期,但是人口不但没有因为战乱而锐减反而节节攀升,可以说明它的财力相当雄厚。

在宋朝到酒楼吃饭似乎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在《水浒传》中有许多故事都发生在酒楼,在宋朝那些特别上档次的酒楼被称为“正店”,这些店里器皿酒具用纯银打造,也就是说只要你有钱到大酒楼里吃顿饭,小二端上来的杯碟碗筷都是“钱”打的,这一桌子吃饭用的家伙要上百两银子,这可不是独一家,单单开封城里这样的正店就有70多家。小小的酒楼老板都能这么阔气,想想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差不到哪里去。

第二,幸福的日常生活。宋朝的日常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水深火热,相反还很惬意。生活很便利,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别以为宋朝和我们现代社会似得,家里缺什么淘宝一下或者去超市逛一逛什么都能买到。在古代货源和交易场所有严格的规定,在唐朝的长安集市只有两个地方,一个东市、一个西市,你要开店叫卖必须在那两个市场,居民区里是不允许开店的,我们现在看到马路两边的临街商铺从宋朝开始渐渐形成。想想看如果住的离两个市场近也就算了,如果住得远,出门买点东西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又不能滴滴打车,谁还有购买欲?自从宋朝形成了开设沿街店铺,大家买东西方便了,“逛街”在家门口就行了,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欲。

宋朝的人们还有多姿多彩的夜生活,唐朝有宵禁制度,到了某个时间城里所有的门都要关上,不能随便在街上乱走,自然就不需要路灯了。唐玄宗要把贵妃接回来都要写一份手谕,让守城士兵把门打开、把灯点起来。天一黑唐朝百姓是没有夜生活的,就算在外面走走都不可以。宋朝就不一样了,宋朝开始有了夜市,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工作了一天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夜晚时光,店铺也延长了营业时间,宋朝经济好和这些政策也息息相关。

第三,平等的待遇。我们一直夸赞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给了广大底层阶级一次阶级提升的机会,要知道在唐朝科举制度其实有很大漏洞,首先替考成风,找人做枪手在唐朝不是什么新鲜事,唐朝著名诗人温庭筠,绰号“温八叉”,在当时温庭筠出名除了他作诗作得好以外,做“枪手”更出名,有一次在考场上替八个人考试,还提前交卷,由此得名。除了替考,在唐朝推举制度依然适用,王维就是靠玉真公主推荐入朝为官,而李白也想得到玉真公主的推荐跳过科举考试,获得一官半职。

在宋朝,科举考试又加入了“誊录”和“糊名”两项制度,并且一直到今天依然使用,誊录是请专人把考生的试卷重新写一遍,想在考卷上做记号、看笔迹的作弊情况就被杜绝了,相当于我们现在电脑阅卷。糊名是把考生的名字糊起来,不让阅卷官看到,杜绝相互串通,我们现在大部分考试都采用糊名制。

办学校在宋朝不是什么新鲜事,地方上的官学普遍都设有小学,专门招收年纪小的学生读书,除了官学,私人开设的学堂也很普遍,虽然没有“义务教育”一说,但是全民学习的风气已经初见端倪。

从以上3点可以看出,宋朝虽然在对外势力上比较薄弱,但是国人的生活还是比较富足,社会发展很快,甚至可以碾压大唐盛世。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军师
朱元璋建国后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什么汤和却能逃过一劫? 曹操一生的贡献到底是正面大于负面还是负面大于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