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多次冒犯曹操只因说了这句话惹上杀身之祸
孔融在魏国也属于一位人才,非常能说会道经常能让曹操哑口无言,但是孔融在职场上的敏感度稍稍差了一些,不知道察言观色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性子做事。曹操也是一个爱才之人,所以孔融到底做了什么引来杀身之祸呢?其实曹操对于身边的人容忍起来也是有度的,一般只要不是太过分曹操不会莫名其妙杀你,但是你威胁到了曹操的地位或者威严那就不好说了。
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故事——“孔融让梨”,4岁的小孔融谦让自己的兄弟姐妹,吃梨选择最小的,这个故事一时间广为传颂,人们都说孔融是一个人才。然而对于孔融来说,这个故事只是他漫长人生的一个转瞬即逝的片段。
孔融从小给人的印象就是品性善良、尊敬兄长、父母。但是他却被曹操以不孝和谋反之罪处死,徒留给后人感叹。那么曹操为何就一定非得杀掉孔融呢?
孔融很有才华,博闻强识,如果他只是一个文人,那么他一定会很成功,但是对于孔融来说,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可能就是走上政途。孔融不具备政治才能,但是他仍有一番抱负。他想的是国家和天下,可悲的是他并没有相应的才能。
曹操生性多疑,虽然爱才但是杀起人来也是毫不手软。在他手底下做事,稍有自知之明的人就该知道收敛行事,虚心做人。但是孔融却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他仗着手中的笔和在天下士子中的威望,目空一切。
他常常和人争论,言辞犀利不留情面,长此以往,得罪人不说最后却引得祸从口出的下场。
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看着是非常窝火,但是一时间却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满腔怒火无处宣泄,于是便找了一个替罪羊杨彪,以此来宣泄一下内心的怒火。
曹操诬陷杨彪谋反,上疏请求让杨彪下狱。孔融听了,立马找曹操讲道理,言辞犀利让曹操一时无言以对,无奈之下只能释放杨彪。杨彪得救,孔融那个高兴啊,但是曹操却是更加生气了。
孔融凭一己之力救下了杨彪,虽说够朋友但是也应该收敛一点,给曹操一点台阶下。奈何孔融非但不收敛,反而大肆宣扬,找各种机会讽刺、挖苦曹操。曹操知道后,忍了。
后来曹操颁布禁酒令,本事一件好事,但孔融又不开心了,开启了喷子模式,曹操忍了。
再后来曹操准备罚吴、蜀,孔融又不开心了,这次曹操没忍住。因为孔融说了一句:“以无义之师讨伐仁义之师,岂有不败之理?”这一次曹操为何没有忍,因为孔融说的话已经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将他放在了道德至低点。
所以说,曹操爱才,为何又杀孔融,不是因为他度量小,而是他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他的地位。
小编今天看到一则非常有趣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唐朝隋朝都要打高句丽呢?说到唐朝隋朝都是古代史上非常出名的朝代,当时的唐朝隋朝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那么,为什么一起打高句丽呢?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高句丽到底做错了什么?具体的小编也是在网上搜索了一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隋炀帝和秦始皇都是历史上知名的暴君,但是他们和商纣,夏桀又不一样,因为他们有功有过,最近很多人为他们洗白。
首先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给混乱的世道一个太平,也算是对文化的传承做了巨大的贡献,加之他当年大兴土木所建的秦始皇陵现在仍然为国家创造了不少的财政收入。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工在当地,利在千秋。但是他却好战尚武,经常出兵高句丽。高句丽到底做了什么,如此触怒了隋炀帝呢?
现在的很多学者认为,隋炀帝经常出兵攻打高句丽都是他个人的原因,因为高句丽自从隋炀帝上台以后就不来进贡了,而在隋文帝时期,他们仍然保留着进贡的习惯。而且隋炀帝登基的时候,高句丽也没有来朝贺。
隋炀帝气急败坏,就想给他们点教训,于是接连出兵了三次,前两次都失败了,虽然第三次出兵打败了高句丽,但是给隋王朝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征兵和打仗都是要花钱的,国库被糟蹋的差不多了,所以当时华夏大地是狼烟四起,隋炀帝就这样被赶下了台,落了个在江都自尽的结果。
不过同样都是打高句丽,为何李世民攻打高句丽就越来越得民心呢,因为唐朝时期,高句丽变得越来越膨胀,这样的国家做自己的邻国是很危险的,时间长了可能养虎为患。加之高句丽不停的在边疆挑衅,一点也不把大唐王朝放在眼里。
所以,李世民上台以后,就派出了重兵去攻打高句丽,因为唐朝的能兵巧将实在太多,所以给了高句丽很深的教训,自那以后,他们再也不敢在便将滋扰我们了。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真正的强大了,其他的国家才会臣服,国家如果不强大,只会在内忧外患中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