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曹操更喜欢荀彧还是郭嘉?荀彧保汉不保曹

曹操更喜欢荀彧还是郭嘉?荀彧保汉不保曹

时间2022-04-01 20:09:39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1279

曹操身边的谋士很多,其中荀彧和郭嘉应该是最出名的两位了。那曹操会更加喜欢荀彧还是郭嘉呢?其实郭嘉算是最懂曹操的人,但是可惜英年早逝,没能帮助曹操做出更多贡献。而荀彧虽然也是才智过人,但一心忠于汉室保汉不保曹,所以曹操也没能让荀彧完完全全归顺自己,让荀彧帮自己打江山,但是荀彧死后曹操也是非常心痛。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如今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客观上说明了这一点。在三国乱世,人才就更重要了。所以,曹操才颁布“唯才是举”的政策,石破天惊的打破了当时官员选拔传统。

正因为手下人才济济,所以弱小的曹操,才能击败兵多将广的袁绍,从而统一北方。关于曹操手下的人才,想必大家都能说出一两个,比如郭嘉、贾诩、程昱、戏志才、荀攸、刘晔、司马懿、荀彧等。

那么,问题来了,谁才算曹操手下第一谋士呢?对于这一个问题,相信十有八九的人,都会选择郭嘉!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如今,他更是被封为三国第一智囊!

然而,郭嘉或许才华横溢,但他有二个短板,即:寿命太短和过于用奇。正因为这两点,所以他成不了曹操手下第一谋士!相反,另外一个人却寿命较长,而且堂堂正正的谋划。

公元207年,郭嘉去世。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也就是说,郭嘉主要在曹操崛起过程起作用,此后天下很多大事,郭嘉都无缘参与。尤其是郭嘉死了之时,曹操、刘备、孙权之间的故事还没有完全展开!

更为重要的是,曹操称郭嘉为“奇佐”,却称另外一个人为“吾之子房也”!(所谓子房,即汉朝的张良,能够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没有张良,就几乎不会有刘邦称帝)

显然,郭嘉善于用“奇谋”,而另外一个人才是用“正”高手!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奇可以胜,但没有“正”的“奇”,却几乎不可能胜!

所以,这另外一个人才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此人名字叫荀彧(xun yu)。如果大家详细看一看荀彧的简历,就可以知道此人多么牛!如果粗略了解他功绩的话,重点可以看这四点!

(1)在战略上,荀彧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最典型的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需要注意的是,荀彧还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也就是说,他能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曹操的错误!

(2)在战术上,面对吕布的叛乱,却能保全兖州三城,使用奇谋将袁绍阻挡在官渡,为官渡之战创造了有利条件等。总之,荀彧在战术上,也能做到“奇谋迭出”!

(3)在治政上,荀彧被曹操任命为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没有一定能力,能干上“十数年”?199年,曹操打赢官渡之战后,迅速一统北方,恢复生产之类,这里面有荀彧的巨大功劳!

(4)在举荐上,荀彧为曹操推荐了很多人才。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都是荀彧所推荐。当然,这也可以看出一件事,即:荀彧有识人之明!

正因为荀彧才华横溢,无论战略战术,还是治政荐人上,成绩都非常显著,所以曹操才称他为“吾之子房”!事实上,在三国时代,荀彧也被称为“王佐才也”,“王佐之器”!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王佐之器”,不仅仅需要有高明的战略战术,还需要能治政、能识人、懂外交、懂宣传.....总之,应该是一个通才,可以全方位的帮助别人。诸葛亮、郭嘉等人都有短板,所以只能算高级谋士!

所以,三国第一智囊的称号,应该给予被低估的荀彧!后来,因为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被调离中枢!212年,50岁的荀彧忧郁成病而死。遗憾的是,或许是荀彧低调,或许是历史不太重视他,所以“哥不在江湖了,江湖就没了他的传说”,直至今天,真正了解他作用之人,少之又少!

说到九品芝麻官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九品芝麻官从大到小都有定级,不管是什么岗位都有自己的责任,那么,小编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古代的丞相和宰相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区别呢?小编看到其实,宰相和丞相虽然一字之差,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总体来说,宰相是个制度,丞相是个实质的官名,宰相制度起于春秋时期,完结于明代,明代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形成了“内阁”(文渊阁处在宫内,故名内阁)制度,清承明制,无名义上的宰相制度。

历代宰相制度介绍: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干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如果关羽没有丢掉荆州蜀国有机会统一么? 鸦片战争时中英两国的火炮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