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也算是为蜀国鞠躬尽瘁了,无奈蜀国人才不济兵力也没多少,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没能取得效果。不过诸葛亮以后也想了很多计谋,但是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呢?司马懿为人谨慎,而且自认为斗不过诸葛亮,所以采用的都是拖延战术,诸葛亮作为进攻一方也没那么多时间等,所以这场战役从开打基本就注定谁会赢谁会输。
诸葛亮死后口中含七粒米的说法源自《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第一百十四回写了诸葛亮借寿无果,死于五丈原,但为了蜀军能全力而退,嘱咐杨义:“我死后不得大张旗鼓地马上发丧,你们作一个大龛,让我的尸体坐于其中,口中给我含米七粒,脚下点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如此则将星不坠。我的阴魂自起镇之。”
两汉时期,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对待死者要如生前一般对待、一般尊重。笔者认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这一情节一定程度上受了该观念的影响。而死者口中含东西,本是为了让死者前往冥界时有钱财可用。
《后汉书.礼仪志》说:“登遐,饭含珠玉如礼”。死者口中含东西这是古代丧礼之一,称“饭含”,就是把珠、玉、谷物或钱币放入死者口中。根据死者身份的不同,所放之物也有不同。《周礼•地官•舍人》称:“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而关于含,“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所以,诸葛亮口中含米是符合他的身份的。
至于为什么是“七粒”,可能跟中国古代的一些鬼神观念有关。古人认为七天是月亮周期的一个轮回,星盘中的北斗七星也是非常重要的代表。诸葛亮的口含七粒米也许就是表示想用一种术法把自己的魂魄留住,在星盘上不露馅。这也是对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智近乎妖”形象的再次描述。
而史书上记载,诸葛亮是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积劳成疾病死的。与《三国演义》相同的是,也是秘不发丧,用诸葛亮真真假假的死讯骗过司马懿,使魏军从容退去。可见,虽然诸葛亮的死也许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情节,但诸葛亮与其接班人杨仪、姜维的聪慧是不可否认的。
说到中国的历史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当然了,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比较繁荣发达的一个时期了。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小编在网上做了一番整理,关于这则消息的报道还是有不少的,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人对郑国不太了解,因为它好像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属于大国,又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即便经常出现于各类史书,也都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所以存在感不是很强!话虽怎么说,但是郑国在春秋战国的舞台上其实还是有所表现的,即便是一个配角,那也绝对称得上最佳配角之一,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看郑国在春秋战国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郑国建立于公元前806年,灭亡于公元前375年,一共经历了二十四位国君,前后经历了四百三十二年,其首任国君是郑桓公(周宣王封他的弟弟王子友于郑地,建立郑国,王子友即为郑桓公),末代国君是郑康公,最终由于内乱被韩国所灭。郑国在建国之初前三代国君时候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被后人并成为“郑氏三公”,其中的郑庄公更是被称为“郑庄小霸”,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小霸主!巅峰时期的郑国曾经和周王室发生互相交换太子为人质的事件(周郑交质),还打败了周王率领的诸侯联军,射伤了周王的肩膀(射王中肩),当时连齐国这样的大国都跟在郑庄公后面东征西讨,郑国威震诸侯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郑庄公去世以后,郑国就发生了内乱迅速衰弱了下去,并从此沦为一个诸侯争霸的配角,但其中还是有几次比较精彩的出场,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
1、公元前630年,正是晋文公称霸诸侯之时,因为当年晋文公重耳带着随从流亡到郑国的时候,郑文公非但没有以礼相待,反而催促他们赶紧离开,为报当年屈辱之仇,晋文公决定联合秦国讨伐郑国。秦晋很快联军就杀到了郑国都城下面,在此存亡之际,郑国突然冒出来一个“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的人才烛之武,他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秦穆公,劝退了秦国军队。看到秦国退兵以后,晋国也只好不了了之,郑国由此得以保全。
2、公元前627年,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认为自己被晋国压制了这么多年,终于到了东出称霸的时候了,而且此时秦国派往郑国的间谍杞子回报其手中掌有郑国北门的钥匙,于是秦穆公果断决定派出三员大将偷袭郑国。秦军行至滑国时,碰到了郑国的商人弦高,弦高一边假装是郑国派来的特使,说早知道秦兵将至,特意送来十二头牛作为礼物劳军;一边又立即派人回郑国报告秦军来袭的消息。郑国国君郑穆公得到消息以后,委婉的将间谍杞子一伙礼送出境,秦军得知消息已经败露,郑国人已有准备,就停止了进军,在顺道灭了滑国以后启程回国(后来秦军被晋国在“崤之战”中设伏而全军覆灭,秦国三将被俘),郑国又避免了一次被灭的危险。
3、晋楚争霸之时,郑国成了两国的主战场,郑国一开始附属晋国,后来又附属楚国。附属晋国时,楚国就会出兵攻打,附属楚国时,晋国又会出兵攻打,弄得两头不是人不说,其国土也遭到两国的轮番蹂躏。可怜的郑穆公受不了如此打击而一命呜呼,继位的郑襄公更是制定了“唯强是从,晋来从晋,楚来从楚”的国策,此时的郑国就好比是一棵不起眼的墙头草,在左右摇摆中顽强的存活着。
到了战国时期,郑国内政极其不稳,内斗不已(连续两任国君郑哀公和郑繻公都被郑国自己人杀害),而旁边新兴的韩国则对其虎视眈眈,郑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后来在战国第一任霸主魏国的支持下,韩国不久就攻灭了又爆发内乱的郑国,郑国也从此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