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道关羽为什么放走曹操 华容道如果关羽杀死了曹操三国会统一吗
曹操败走华容道,虽然这早就被诸葛亮所算到,但是派去截杀的人却是关羽,关羽念及旧情,没有杀死曹操,让不少人表示惋惜,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为什么不杀死曹操,如果曹操死了,那么不就能够统一三国了吗?其实没有想的这么简单,而且这件事压根就不存在。
我想只要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关羽往往印象深刻。关羽是我们熟知的一位历史人物,他为何能够流芳千古受人尊敬?只因一生重情重义,可以说是忠义的化身,那么关羽为何宁愿违反军令状也要放走曹操?其实这都是罗贯中的安排!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符合关羽的性格的,而诸葛亮一生料事如神,故意派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自然也是有原因的。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最大的目的就是帮刘备兴复汉室,而不是争强好胜,因此纵观天下大势,诸葛亮皆以大局为重,他深知此时曹操还不能死。
当时的刘备还处于四处奔波阶段,尚无立足之地,一旦杀死曹操,北方必定打乱,又将是群雄并起的纷争局面,而刘备的实力还不足,根本占不到多大便宜,相反得利的是东吴孙权,可以说如果杀了曹操,对刘备来说百害而无一利,甚至会惹祸上身。
诸葛亮其实早已料到关羽见到曹操,肯定会心软放他一马,于是故意激关羽镇守华容道,只不过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而已。虽然放走曹操将来依然是一个隐患,但权衡利弊,放比不放要好很多。
曹操不死,北方就相对处于稳定,孙权一方自然不敢过河拆桥攻打刘备,西凉马氏也不敢轻举妄动夺取中原,刘备才可以有可乘之机休养生息,发展壮大进一步巩固自身实力。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既成全了关羽义薄云天的英雄情怀,也达到了诸葛亮想要的效果,如果关羽不念旧情,直接把曹操一刀毙命,那他还是大家喜欢的那个关羽吗?
虽然关羽放走曹操只不过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情节,但却更加突出了关羽的形象,令关羽忠义的性格更加饱满。话又说回来,假如关羽直接把曹操杀了,接下来罗贯中岂不是无法继续写了?因此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关羽在华容道都必须放走曹操。
从影视作品和相关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就能够看到清朝人留着辫子,这是为什么呢?而且好像只有清朝是这样,在以前人们的头发都是盘起来,感觉好像也好不到哪里去,那么他们是怎么清洗的呢?当时又没有洗发水之类的东西。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古人是不敢随意剪头发的,对于他们来说,断发是一个人格侮辱,只有僧尼看破俗世才会剃发。
相传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路过一片农田,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士兵们都纷纷下马小心翼翼的过,但曹操自己的马却因为受惊践踏了麦田,他当即准备拔剑自刎,身边的部下连忙阻止他,曹操说:“命令是我下达的,如果不执行,如何取信于三军?”于是他拿剑割掉了自己的头发,并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古人一般会将头发盘在头上插一根发簪,直到清朝时期才开始留辫子。清朝为何会留辫子呢,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清朝在入关之前曾以游牧为主,他们经常骑马射箭,头发经常就会塌下来遮住眼睛,而且骑马时额头流汗黏在额头非常不舒服,两边的头发也打在脸上生疼,所以他们将额头前面的头发全部剃掉,将后面的头发编成辫子,不仅方便,而且骑马时辫子向后扬起英姿飒爽。
清军入关后,为了宣示权威,要求汉人也必须留长辫子,额头的头发也必须剃掉,这对于汉人来说是奇耻大辱,受到了很多人的反抗,很多民间势力拒绝剃发拒绝留辫子,反清复明势力一浪接一浪,但都被清军镇压,清朝灭亡后,由于新思想的传播,人们慢慢接受了剃发。到了现代,剪发、造型、烫发、染发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现代护理头发也方便,那么古人头发那么长,头发是怎么护理的呢?
古人不像现代这么方便,也没有护发用品,所以谈不上护理。普通人家由于要经常干农活,洗头本来就是麻烦的事情,所以很久才洗一次,夏天的时候天热洗的多一点,冬天的时候由于天冷可能一个月才会洗一次,那些贵族或富商们就稍微多一点,他们有条件经常洗澡,而且有丫鬟伺候,洗头不需要自己动手自然方便。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