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古代人数最多的姓是什么?古代八大姓氏介绍

古代人数最多的姓是什么?古代八大姓氏介绍

时间2022-04-01 21:06:15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29713

古人的名字分为姓、氏、字、号等,很多人都不清楚姓和氏的区别。其实氏可以当做是姓的分支,姓代表你的祖先一脉,而氏只是家族的称号。不过在秦汉以后,姓和氏几乎已经融为一体,所以此后统称姓氏。那在古代哪个姓氏的人最多呢?其实和我们今天的情况有所相同,几个比较常见的姓氏都是人口大姓。那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古代的八大姓氏,看看它们的起源还有分布都和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位,李姓

相信大家对于李姓的第一印象来自唐朝,没错,李姓是唐朝的国姓。李姓的名人实在太多,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药圣李时珍等都是李姓的代表人物。

今天的李姓集中分布在河北、四川、河南等省份,同时还是世界范围内中国的第一大姓,总数早已超过一亿人。

第二位,王姓

2014年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

据资料显示,目前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但是王姓在中国分布不太均衡,东部和中部的王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王姓人口的65%。

王姓始祖王子乔,在历史上还出过一位皇帝王莽。

第三位,张姓

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就姓张,张百忍--这个应该算最佳代表了吧?

这个起源于弓箭的姓氏如今人口已达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张挥为该姓始祖。

第四位,刘姓

汉朝国姓,北方第二大姓。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蜀汉刘备都是汉朝有作为的皇帝,也是刘姓的代表人物。

第五位,陈姓

始祖陈胡公,是上古圣王舜帝之后。这个姓氏跟前几个还不一样,虽然论人口只能排名第五,但在海外,五千万的华人中,又有“陈林半天下”之称。

陈姓的后人甚至在越南、新加坡等地建立过政权,实在让人佩服!近现代的陈氏名人有革命战士陈独秀,新中国十大将军之一的陈赓,数学家陈景润等。

第六位,杨姓

这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说到这个杨国大家可能不熟悉,这里就是今天的山西洪洞县,明初大移民的始发站,代表人物有战国思想家杨朱,东汉文学家杨震。

第七位,赵姓

宋朝国姓,《百家姓》第一位,如今也是北方大姓。

纵观宋朝,除了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也没有值得赞颂的皇帝了,不过宋朝的经济文化还是比较发达,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大儒朱熹等也是来自宋朝。

第八位,黄姓

祝融之子陆终为得姓始祖。黄姓人口约有3000万,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等地,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国被楚国所灭后,族人就开始南迁了。

代表人物:宋朝书法家黄庭坚,楚国春申君黄歇。

星期制是古巴比伦人创立的制度,后来传到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古罗马则用自己信仰的神灵为七天一周命名。星期制最早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在321年正式实施,此后星期制被传递到了世界各国,以至于成为了世界上的通用制度。中国古代并没有七天一周的说法,基本就是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那星期制度是怎么传到中国的呢?下面就为大家做一番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星期制的起源

星期制是个舶来品。在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就有“七日一周”的历法。到了公元321年3月7日,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七天为一个星期。

据说,它起源于公元前约2000年的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人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这七个星神是轮流值日,各管一天。“星期”即为星的日期的意思。另一传说则与《圣经》有关。说连续工作六天创造世界的上帝,在第七天“歇了他的工,安息了”;于是,这天就成了星期天。称作“礼拜”,是这天与基督徒的“礼拜日”同日。如当时上帝早吃力了或是提前完成创造万物,恐怕就做五休二,那一周双休就始于那时了。

在中国,也有如同星期制的作息制度。在西汉,“吏五日得一休沐”;但这个休息日不固定不统一,轮到哪就休到哪。而且只对公务员,不对社会全体成员。到了唐朝,官员的休息间隔被拉长成“旬假”(一说是与“休沐”并存),也就是十天一休。至明清,“旬假”就没了。而对平民百姓来说,共同的休息日则是在节庆里,主要有新年的春节、大如年的冬至以及皇上的生日。

星期制来到了上海

开埠后,上海人看到了身边外国人享受星期制的快乐和惬意。

在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5月8日出版的《申报》上,有《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一文。其中写道:“每届七日,则礼拜休息之期,一月则四行之。是日也,工停艺事,商不贸易,或携眷属以出游,或聚亲朋以寻乐,或驾轻车以冲突,或策骏马以驱驰,或集球场以博输赢,或赴戏馆以广闻见,或长田猎以逐取鸟兽为能,或设酒筵以聚会宾客为事。”

这好处是明摆着的:“六日中之劳苦辛勤而此日则百般以遣兴,六日中之牢骚郁闷而此日惟一切消愁。游目骋怀,神怡心旷,闲莫闲于此日,逸莫逸于此日,乐莫乐于此日。”反观自己,“中国日日不息,而不息者不过行为无功之举动,卒之心劳日拙,身劳日疲,万事蹉跎,一生废弃,可不惜哉!何若振作精神,日进无疆。”

由此,上海人得出的结论也是鲜明的:“西洋诸国礼拜休息之日,亦人生不可少而世事之所宜行者也。”提出“亦仿西人七日之期而少息,其余日月愿奋勉以图功,无使日日不礼拜休息,反同日日皆礼拜休息,悠悠忽忽,一事无成以了结此生也。”

葛元煦在1876年(清光绪二年)写成《沪游杂记》,其《第一卷·礼拜》也有如此感受:“七日一礼拜,为西人休息之期。即中历虚、房、星、昂四宿值日。是日也,工歇艺事,商停贸易,西人驾轻车、骑骏马,或携眷出游,或赴堂礼拜。华人之居停西商者,于先一日礼拜六夜,征歌命酒,问柳寻花。戏馆、倡寮愈觉宾朋满座云。”不知《申报》那文,是否是葛先生投的稿。

《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发表之日,上海开埠仅二十九年。星期制影响的扩大和增强,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由于租界里的外国人日益增多。在1865年,居住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外国人已过2000人。据统计,到1870年,住公共租界的英国人有894人,美国人为255人,德国人在200人左右;居两租界的法国人达297人。在这一时期,以英国人最多,占在沪外国人的一半。二是由于在外国人开办的银行、洋行、企业和学校等处工作的中国人日益增多。与洋人有工作关系和业务联系的华人,作息制度只能与其同步。三是与华洋共处有关。尤其是在1853年小刀会爆发,不少华人逃入租界,使在租界居住的华人从原来的500猛增至20000以上,大大超过了洋人,由此奠定了租界内华人多于洋人的格局,自1865年起,租界所居华人通常是洋人的40到50倍。华洋生活共处,耳闻目睹,潜移默化;所受影响更为直接,所起作用自然是更大了。

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心动化作了行动。星期制(礼拜制)开始进入上海人的生活,由租界延至华界。时间就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至19世纪80年代。

首次见到中央政府关于实行星期制的规定,还是在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史称“壬寅学制”的文件里。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8月15日,朝廷颁布的《钦定中等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里,其中规定全国的中等、高等学堂,一律实行星期制,逢星期天休息。

不出四年,星期制就走出校门。在京城的中央机关,先采取的是与学堂有关联的学部,之后是分管经济和外交的商部和外务部;到后来,被视为最保守的礼部和吏部也过上星期制了。与此同时,在步伐更快的民间,特别在城市里,作息制度已经易帜,融入生活。

不曾想到,1926年的星期制,并未占领上海的每一个角落。1月23日,名列“四大公司”之一的新新公司开业。因为人多,从上午11时起,每隔十分钟开门放人一次,后来挂起免战牌:“停止参观,各界见谅。”开业的第二天是星期日,面对如此好的客流和生意却关门休息。在当时,上海滩只有新新一家华人公司实行星期日停休。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星期制度起源介绍 古代何时采用星期制? 古代单眼皮美女有多受欢迎?单眼皮成了主流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