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古代打仗如何准确得知敌方兵力?都有哪些侦查手段?

古代打仗如何准确得知敌方兵力?都有哪些侦查手段?

时间2022-04-01 21:05:31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893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古代行军打仗最基本的道理,只有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等信息,才能做好各种应对。不过究竟如何才能得知敌方的具体兵力呢?小规模战役还好说,经验丰富的将领用肉眼就能看出大致人数,但成千上万的大规模战场又要如何判断呢?这就非常考验古人的智慧了。实际上,古代多数战役双方都是不可能完全得知敌方具体兵力信息的,如果怕心里没底可以进行一次试探性的交手,然后在整合出最真实的情报信息。尽管当时也有很多侦查手段,不过敌人可能会使用障眼法,或者分散自己的兵力,利用一些假情报来迷惑对手。古代很多军队会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夸大自己的阵仗,一是为了震慑对手,二是为自己壮胆。不过时间长了,双方也了解这只是在虚张声势,所以想要做到精确无误,恐怕还是要从己方做好万全的准备。

古代行军打仗之所以会很难得知敌人兵力,是因为用兵者基本上都会把部队分为正兵、奇兵和伏兵三类,而一般只有正兵是能被轻易看见的。如果忽略了奇兵和伏兵的存在,很有可能就会掉入敌军设下的陷阱。所以仅靠侦察兵的肉眼,哪怕他的经验在丰富,也很难估计出在他可见范围之外的情况,特别是双方第一次交手则更加困难。所以要想不吃人数上的亏,只能把自己的兵力提升到一个极限数字。

如果双方已经比较熟悉,例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他知道自己的兵力是不如魏军的,所以只能采取奇谋,决不能和魏军正面交战。而曹魏知道自己兵力占优,所以不会刻意隐藏自己的实力,这时候诸葛亮侦查的情报就会比较真实,但如何智取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一般来说,明知自己处于兵力劣势的一方,肯定不会找敌人拼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也不少,基本上都是通过智取。

不过,还有种比较极端的侦查手段,就是安排卧底进入敌人部队。《李卫公兵法》曾记载“各一千人为营,兵多外面,逐长二十七口幕,横列十八,六面援中军。”如果能混入军营,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情报,但同时会伴随极高的风险。古代士兵对于奸细的警惕性很高,一旦被发现就反成俘虏了。

所以古代战场一般情况下,都没有一个特别好的办法能得知敌人的所有信息。不过侦查工作每次还是必不可少,能知道个大概也比心里没谱好。更重要的是,面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这才是战场上的大杀招。

故宫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先是还原古代新春,之后又是元宵节的灯会,而现在,故宫的钟表馆又成了很多人游览的地方。钟表馆顾名思义,展出的都是一些钟表,但是钟表绝对不会像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那样普通,平民化,而是属于非常精致美观的精品钟。那么,钟表馆展出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展品,为什么会引来众多游客的参观?

2019年3月16日,北京,故宫钟表馆自1月再度开放后,人气依旧火爆。

故宫钟表馆自上世纪30年代设立以来,先后以永和宫、奉先殿、保和殿东庑作为馆址。2004年9月底,钟表馆再次迁至奉先殿,经过十余年的展出,钟表馆展示设备日渐陈旧。

新钟表馆目前陈列故宫博物院藏精品钟表82件,其中中国钟表21件,外国钟表61件。

82件钟表中,有20件钟表为首次展出。展览通过清宫造办处钟表、广州钟表、英国钟表、法国钟表、瑞士钟表、多国钟表六个单元,以及两个场景,展示了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钟表的境况。

1.简介

钟表馆设于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的紫禁城当中的。清乾隆年间,宫廷中已经大量使用以发条为动力的机械钟表。清宫收藏的各式钟表,主要是乾隆和嘉庆年间在广州、苏州和宫内做钟处制造,部分是英、法、瑞士等国出产。中国制造的钟表多以黄金、珠玉、宝石为装饰,造型模拟楼阁、宝塔、花果、盆景等。英、法等国出产的钟表则模拟西洋建筑、车马人物等。这些钟表报时报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自动开门关门,机器人出来敲钟;有的到时琴鼓齐鸣,奏出优美的曲子;有的花开、蝶舞、水注流动、飞鸟啼鸣,都以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和吉祥的寓意取悦帝后。

钟表馆设在景运门外的奉先殿内,共展出十八世纪中外制造的各式钟表一百二十三件。

2.来源途径

故宫钟表的来源 比较丰富。现有收藏的1500多件钟表。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宫的。

第一个来源就是宫廷自己制造的钟表。有记载说,顺治帝曾经让工匠仿制钟表,但由于当时的发条不太过关,所以钟表走时不准确。这反映出顺治时期宫廷已经有了一些制作钟表的实验。康熙时期,宫廷里有一个机构叫自鸣钟处,是专门为皇帝收藏、制作、保养钟表的地方,制作钟表的人员包括一些西洋来的传教士,此时的宫廷钟表制作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康熙帝在一道谕旨中说,南方的官员可以不用进贡钟表了,因为现在大内可以自己制作了。到了乾隆时期,清宫钟表的制作已形成了一条从西洋传教士、外部的匠人、一直到做钟太监的非常稳定的基础梯队,钟表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清宫钟表的第二个来源是使团进献的礼品。在西方使团进送的礼品中,钟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据初步统计,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仅俄国使团送给中国皇帝的钟表就有二三十件。臣工的进献也是清宫钟表的来源之一。每当重大的节日或是帝后的寿辰,各地官员都要送一些礼品,钟表在清代也就成为各地官员进贡的重要物品。

清宫钟表的第三个来源是通过各种贸易渠道采办的。一些钟表是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由官员和当时的洋商进行沟通,然后洋商把要求带回西洋,订做后运回来的。另一类钟表是当时的洋商为迎合中国人的审美和喜好制造并售卖的。19世纪,瑞士超过2/3的钟表制造厂家都为中国市场制作钟表,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进入到皇宫里,以此抬高身价,因而当时出现了许多中文品牌的钟表。

3.钟表历史

早在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这似乎的确比我们晚一些,但公开计时,的确不同于我们王权天授的理论。所以,我们即便有了先进的计时工具,也不公开。

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海昏侯墓发现古代游戏攻略是怎么回事 揭秘古代游戏攻略是什么 四川人吃辣不得胃病吗?揭秘四川人天天吃辣为何不得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