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下九流是什么 古代下九流是什么行业

下九流是什么 古代下九流是什么行业

时间2022-04-01 21:01:45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0169

我们知道,古代经常会把人们划分成各种等级,给每个等级每种人群确定一个范围,自然也就存在一种鄙视链,地位高的看不起地位低的,有的时候甚至也会有一些政策出台,来对这些“不入流”的人进行打击。而古代一直都有“九流”之说,九流也分成上中下三等,我们最常听到的是“下九流”,那么这下九流究竟指的是些什么呢?

1.三教九流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三教九流”,先来解释一下“三教”。三教指的就是儒释道,即儒教、佛教、道教。这三种宗教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从诞生之初发展到现在,除了佛教属于外来宗教,但是现在也被本土化了,基本上都可以算作是我国的传统宗教。每种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每一个都是不同寻常的。

那么三教九流中的九流,就是每一种宗教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人,自然就划分出了九流。可见,即便是在同一个宗教当中,也还是有很多等级上面的划分,就算和别人是一个宗教,同样会有差异,可以说等级观念在古代是非常深刻的了。

2.下九流

而“九流”这种说法,来源于《汉书》,书中把天下的学说一共划分成了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如果再加上一个小说家,那就是“十家”,可见,小说家在当时根本就是不入流的学说,很少有人会觉得小说家是什么厉害的人物,相反,古代的“小说家”不被人看好。

而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下九流是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五剃头的,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街,九卖糖,这是对职业的一种划分,认为这些职业的人地位也是很下等的,这些其实看起来行业不多,但实际上只是一种概括,细算下来,已经包含了很多方面,有很多相似的行业都算在内。

3.如何看待下九流

不过,现在毕竟已经不是古代社会,对于这些“下九流”又该如何看待呢?或许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这些的确是不入流的,所以现在一提到这些就还觉得很看不起。实际上,这其中的确有一些“行业”为人所不齿,出于正确的价值观,它们也是不值得去做的,但也并非所有“下九流”的行业都是如此。

比如说剃头的,理发师,卖糖,吹糖人的,吹手,吹鼓手等等这些,都是靠着自己的手艺和本事吃饭,又凭什么去瞧不起他们呢?但是像巫师、跳大神的这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行业,现在不多见,而且也的确是不入流。

可能对于大部分现代人来说,报纸也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因为手机已经完全取代了报纸的功能,并且获取新闻消息的速度比报纸更快。那在古代究竟有没有报纸呢?古代通讯是一个比较缓慢的事情,因为相隔两地只能靠书信联系,效率是非常低的。所以报纸在古代显得有些不现实,你看到的新闻消息可能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古人究竟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说起古代的新闻报纸,许多人可能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一种“邸报”,一些人认为邸报就是报纸。邸报是不是报纸,值得细细辨识。中国从汉代到清末,都有邸报,但不同时期的邸性,性质却有着微妙的不同。

汉代邸报

先来看汉代的邸报。汉时,各郡国在京城设有联络机构,叫做“邸”。邸类似后世的“驻京办”。邸的职责之一,是将朝廷的重大消息抄录下来,不定期寄回本地——这就是最早的邸报。但是,这时的邸报,只是各郡国驻京的邸发回本郡国的公文报告,阅读者是本郡国的长官,并不是公开发行的新闻报纸。

唐代邸报

唐朝时,各个藩镇也在京师派驻联络机构,叫做“进奏院”,也类似“驻京办”。各个进奏院的职责,也是将朝廷的重大消息抄录下来,不定期寄回本地。但这时的邸报,跟汉代时的一样,与其说是新闻报纸,不如说是政府公文,各个进奏院发回本州郡的邸报,每次通常只有一份,没有复本,且是手抄,阅读者通常只有本州长官及其幕僚。

宋朝邸报

宋朝京师也设有进奏院,负责刊印邸报。但宋朝的进奏院与唐朝的进奏院、汉朝的邸不一样,后者是各个地方政府派驻京师的联络处,相当于“驻京办”,宋代进奏院则是朝廷下设的一个机构,因为宋太宗时,朝廷对散布于京师的诸路州郡进奏院加以整合,成立了一个统一的进奏院——都进奏院,并由都进奏院统一编发邸报。

此时的进奏院,跟唐朝的进奏院只是名字相同,性质并不一样;此时的邸报,也完全不同于唐朝时“一对一”的政府公函,而是演化成了“悉报天下”的政府新闻公报,雕版印刷,定期寄发,面向全国发行,甚至在市场中售卖,每期报纸印刷量数以千计,阅读者除了政府官员,还有一般知识分子。尽管宋朝邸报还保留着政府公文的性质,但显然已经出现了新闻报纸的特征。

元朝没有邸报

宋朝之后,元朝废除了进奏院的机构设置,邸报也就不复存在。虽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元朝还保留着邸报的发行,但证据并不是很有说服力。

明清时期的邸报

明清时期,邸报才恢复过来。明清两朝,各省均派提塘官驻于京师,提塘官的职责之一便是到六科抄录经皇帝批红的政府文书,然后以手抄本的形式寄回本省。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明清的驻京提塘明显异于宋朝进奏院,而跟唐代的进奏院更接近,明朝人称“提塘官在京师专司邸报,此亦进奏院遗意”,但这里的进奏院只能说是唐进奏院,而不是宋进奏院。明清邸报的发行,实际上也是回到汉唐老路,由各省驻京提塘官手抄,各自发回本省。各省提塘官抄录的邸报内容,是各不相同的,通常来说,他们会更关注与本省有关的信息。明末顾炎武发现,在苏州见到的邸报就比京师邸报少了约50%的内容:“吴中报比之京师,仅得十五,亦无全抄。” 从这个角度来看,比之宋朝邸报,明清邸报其实是发生了倒退的。

值得注意的是,晚明之后,民间诞生了“抄报行”。抄报行的工作是到衙门抄录邸报的内容,然后到市场上销售。为了吸引眼球,抄报行有时还会刻意多抄录一些奇闻异事,比如有官员在奏章中报告说,某地出现了一个“男变女”的怪事。像这样的神奇事件,抄报行是一定会抄录下来的。在晚明文人留下的文字中,有“报房贾儿博锱铢之利”、“何甥来,云送邸报为业”、“少落魄,居南京,传邸报以食”之类的记述 ,可知晚明之时,民间已出现了营利性的报行,报行还雇佣工人送报——意味着当时报行有固定的订户。

到了清代中后期,“抄报行”又演变成“京报房”,显示此时邸报已经是印刷品,并且有了统一的报头,叫做“京报”。“京报房”每天印制京报,然后上市销售给读者,读者包括官员与平民——看起来清代的《京报》俨然已有了大众媒体的色彩。

但严格来说,《京报》仍然具有政府公文的性质,因为明清政府只允许“抄报行”转抄、复制邸报的内容,绝对不可以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改写文字。比起宋朝小报,明清《京报》距离近代新闻报纸要更远一些。

通过比较各个朝代的邸报,我们发现,宋代的邸报与晚明至晚清的邸报,才有点接近公开发行的新闻报纸。汉代、唐代与明前期的邸报,跟新闻报纸完全是两码事。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世界上子女最多的人是谁?堪比造人机器 朱元璋和他的儿子们为何争着娶蒙古女子为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