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霜降为什么要吃柿子?霜降吃柿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霜降为什么要吃柿子?霜降吃柿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时间2022-04-01 20:57:32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22696

今天是降霜,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证明马上冬天就要来临了。我们从小应该都有听说过,降霜要吃柿子,那你知道降霜和柿子究竟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么?在古代,柿子被当做能够御寒保暖的水果,特别是老人需要在降霜的时候吃柿子,不然到了冬天可能就会感冒。当然到了现代这个说法基本上是没法成立的,到了冬天还是要注意保暖,吃点暖和的食品就行。不过柿子成为降霜的代言食物,也没这么简单,一起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吧。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此时,天气渐冷,初霜出现。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在民间,霜降时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赏红叶、赏秋菊,还有一些地方此时要吃柿子,人们认为柿子不仅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

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霜降吃柿子的传说故事,而且还跟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朱元璋年幼时,家里很穷,曾为地主放过牛,还经常四处乞讨,食不果腹。一天,恰逢霜降的节气,几天没吃饭的朱元璋饿晕滚下山坡,幸好被一棵老柿树挡住,才没有摔死。吓醒了的朱元璋惊喜地发现,老柿树上结满了柿子,于是,朱元璋爬上老柿树,吃了一顿柿子“大餐”,才保全了性命。

几年后,朱元璋参加义军,很快便成为一方首领。成为首领后,朱元璋一直苦于管理无方,难以发展。又是一年霜降,朱元璋晚上做梦竟梦到一位神仙站在柿子树下,笑着对他说:“柿子救命,士子治国。”不久,朱元璋攻下了定远,当他见到定远城中的名士李善长时,猛然想起了晚间的梦,马上重用了他。李善长果然没有辜负朱元璋,很快帮助他的军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朱元璋欲加封李善长为公爵,但是他担心武将们反对,便有意试探。又到一个霜降日,朱元璋带领徐达等一班开国武将来到老柿树下,给大家讲起了自己吃柿子救命的往事,讲到动情处,解下自己身上的大红斗篷,披在柿子树上,说:柿子救命,士子治国,柿子当封凌霜侯!诸位武将被朱元璋感动,并没有显露异议。

第二天,朱元璋颁下诏书,册封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等六人为公爵,李善长居首位。诏书中将他比作萧何,对他褒奖备至,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古代爵封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公爵是最高爵位。朱元璋将最高褒奖给予了李善长,彰显了他对文事以及文士的重视。后来,朱元璋大力倡导戏曲,以利民间教化,便是这一理政方略的延续。

后来,“柿子救命”的说法因此延续下来,霜降日吃柿子,也成为霜降节气最主要的民俗。

很多人都会说“女大十八变”,用来夸赞女孩子越长大越好看,与以前完全是两种样子,但是这其中的“十八”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深层含义吗?这个十八指的究竟是什么,是女孩子长到十八岁之后,与以前不一样,还是说从小到大会有十八种变化,每一次的变化都会越来越美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那么“十八”是指“女孩子长到十八岁时会有变化”还是指“女孩子长大后会有十八个变化”呢?

显然,这两种解释都不正确。这里的“十八”,即非专指年龄,也非确指十八个方面的变化,而是用“十八”泛指很多的含义。类似日常生活中众多含有“十八”的词语也没有具体数量指代之意,如酒有“十八里红”;地方有“十八滩”、“十八盘”;佛教中则有“十八罗汉”、“十八层地狱”;人物有“十八娘”、“十八姨”,音乐有“胡笳十八拍”;俗语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等等。

在中国古代,《易经·系辞》有“十有八变而成卦”之说。另外,在中国数字文化里,“十八”是三、六、九的倍数。而“以三为全”的观念早就出现在中国文化史述中。《史记·律书》载“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

《太玄经·进及其他篇》有“三,终也,数之极也。”可见,“三”虽然是最小的数单元,表达的却是最低限度的多。而“三”的倍数“九”有完整化、集大成的意思。《鹤林玉露》有“数穷于九,九者究也”,《字汇》释“九,同纠”,即集合之意。日本汉学家森安太郎先生指出巫、算同构,皆为数。而且“算”字为两个“示”的结合,《说文》曰:“示,神事也”,“示”即与神事有关,如神、祝、祀、社等。这说明“数”自从古代就被赋予浓厚的文化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双重功能。

胡朴安《俗语典》称:“凡事物之多变者,俗并以十八言之”。意即“十八”在很多场合并非严格的确数,而是指代物之量广。“十八”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还表现在一批“十八”的变数具有同样的指代作用,如三十六洞天、三十六计、七十二变、一百零八将、三百六十行等等。这些“十八”倍数的数字,在数量上远远大于“十八”,但在很多场合中仍然和“十八”一样用来表示“多、广、杂”。

“女大十八变”,亦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具体使用,源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幽州谭空和尚》中:有一女尼想开堂说法,就去问师父,师父答道:“尼女家不用开堂。”女尼反问道:“龙女八岁成佛,又怎讲?”师父说:“龙女有十八变,你与老僧试一变看一看。”

在《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提到的龙女是位通神善变最后成佛的神奇女子,具菩萨行,坐莲花座,成等正觉,得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在南方无垢世界广说妙法。

渐渐演绎到现代,“女大十八变”是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大多是用来夸赞女孩越变越美丽之意。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上乌纱帽是怎么来的? 山东人电死外星人事件是真是假?这波造假真给山东人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