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的儿子怎么一个叫伯邑考一个叫姬发?其实是因为古代的姓氏问题了
说到姬昌的儿子其实大家也知道有一个叫“伯邑考”还有一个叫“姬发”,看名字这三个人真的是一家的吗?不是姓氏都是一样的吗?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了,所以很多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其实也不见得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古代和现代的姓氏叫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到底是什么情况,下面接着看!
第一,姬昌、姬发都不是正确的称呼,当时的人们不会这么叫他俩。
姬发确实姓姬,名发,但是可不能称他姬发。因为在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
今天的人说姓氏,但是在先秦姓和氏是不同的,姓是为了表明血缘关系,是不会变的。同一个祖先的人都是一个姓。氏则是用来分别贵贱,别说同一个祖先的人会有不同的氏,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氏。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所以以公孙为氏,即卫公子孙之意,叫公孙鞅;后来公孙鞅到了魏国,魏国有自己的公孙氏,肯定不会继续称他公孙鞅,因为他从卫国来,所以以卫为氏,叫卫鞅;最后卫鞅到了秦国游说秦孝公,孝公将他封在商地,于是他以自己的封地为氏,叫商鞅。
那么当时的人怎么称呼武王呢?登基之前,他应该以王子为氏,因为他是周王的儿子,所以叫王子发。登基之后,以国为氏,叫周发。相似的例子还有夏桀、商纣等。
第二,伯邑考应该也不是一个名字。
先秦称呼别人也不一定用氏+姓的形式,有的时候会使用字+名的形式。比如孔子的祖先孔父嘉,并不是姓孔名父嘉,而是名嘉,字孔父,他的后代都以他的字为氏,所以孔子是子姓孔氏。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名纥,字叔梁。
那么伯邑考是否也是字+名的形式呢?有可能,因为伯字显然是排行,意味着嫡长子,先秦人的字经常会包含着排行,比如叔梁纥的叔字就是排行。那么伯邑考可能名考,字伯邑。
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比如说伯是排行,而邑考是名。还有人认为,考字是对先人的尊称,那么伯邑考可能名伯邑,或者名邑,被后人尊称伯邑考。
我们现在社会很多人都在说吃土吃土这个事情,但是其实这都是调侃的,因为谁会真的穷得去吃土啊,但是其实在历史上还真的是有吃土这一说的,话说“观音土”这个东西就能吃,那么观音土为什么能吃呢?还有这个观音土到底是什么东西,它真的是土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不要错过了!
观音土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中并不罕见,特别是大饥荒之时,经常有记载,人无颗粒之食,而后食野菜,无野菜而食树皮,无树可剥时便食观音土,再之后,这幅人间惨相便进一步恶化,人相食,绝对是现在想不到的一种惨相。
土这种东西,作为和人接触最多的自然物质,人们命名它基本上是以直观的视觉信号辨别的,如《禹贡》中“厥土青黎”、“厥土黑坟”、“厥土惟白壤”,都是以颜色分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黄土地,黑土地,紫色土,砖红壤之类的。
以观音之圣名来称呼一种土,是很罕见的。
之所以出现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种土有着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色白。白色的土,给人一种不是土的感觉。
性软,有滑感,加水后能变成糊状。这些特性,加上白色的外观,极容易使人联想到一样东西——面粉。
自然存在的观音土
简单萃取后的观音土粉末
二、化学性质
主要化学成分:Al4(Si4O10)OH6 。其实就是常说的硅铝酸盐,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物质为氧、硅、铝、铁四种元素,这个白色的观音土,就是硅和铝的氧化物。为什么地壳中含量最丰富,就是因为其性质稳定。不易被消化吸收,也不会分解为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所以少量食用可以产生一种饱腹感。
以上两种特性,使这种土青史留名。灾荒频发,饥馑常见的华夏大地,就有灾民在地表上所有能吃的都尝试了一遍后,将目光放在这种像面粉一样的东西上,稍加尝用后,觉得味道还不错,身体也没有立刻出什么问题,还有一种填饱肚子,止饿的效果,因此就以为这是上天派来造福饥民的神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观音以仁而知名,故众人便将这种土,命名为观音土。
观音土少吃点对身体并无大碍,但是大量食用,就会积滞体内,最终使人肚胀而死。
过量食用观音土的后果
这种土,在古代的另一个重要用途,就是车成坯,塑成型,烧成瓷器。因此观音土的另一个名称就是瓷土。
在现代还有一种药,名字叫蒙脱石散,主要成分就是观音土,利用其止涩之性,治疗拉肚子。
在河南省济源市,至今还有一种出名特色小吃,名曰土馍,就是用观音土烘焙的面块,颜色似土,清香可口,含铁、锌、钙、钾等多种微量元素,有补脾止泻之效。
济源土馍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