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心思缜密的孙权,一封战书就猜透了曹操的狼子野心!

心思缜密的孙权,一封战书就猜透了曹操的狼子野心!

时间2022-04-01 20:39:01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3615

曹操之前曾经感慨过“孙子当如孙仲谋”,不管是出于恭维还是出于真心,孙权能在三国这乱世雄踞江东,最终建立东吴政权,可见其自身的文韬武略是非常出众的。后来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曹操派人送战书给孙权,可是心思缜密的孙权,从只言片语中一下子就发现了曹操的狼子野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斗的是计谋和人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者要有知人善用的本领,胜利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想要成就大事必须时刻准备好,清楚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这样才能获得完全的胜利,曹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心中也有很强的野心,所以他办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身边谋士的辅佐他的事业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他曾经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手法想骗孙权不要出兵帮助刘备,但是却被孙权发现了他的用意,这是历史中有名的一个故事,他派遣了手下给孙权送了一封战书,战书的内容就是想和孙权切磋一下,看看两人的军队谁的力量更强一些,这其实也是变相的恐吓信,他以为这封信能震慑的住孙权,不过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反而孙权通过这封战书了解了他的心里活动。

在当时曹操的势力增长的速度很快,皇帝在他手里,这也说明了大权在握,外加他的军事力量也十分的强悍,起初他并没有什么作战方面的经验,但是通过几年四处征战也清楚的知道作战的规律,身边还有一群猛将的辅佐可以说是所向披靡,他很珍惜人才,对待人才他都会礼贤下士,不会在意是否曾经得罪过他,这是一般人都难以做到的,也侧面显示出了他是个明主的形象,很多人才也愿意投奔在他麾下,这才是他势力逐渐增强的原因。

话说孙权接到了这一封挑战书之后便了解了曹操的意图,知道曹操写这封信给自己是让自己不要出兵援救刘备,但是刘备一旦被打败了,自己也会跟着遭殃,当时他陷入了纠结的局面,和身边的谋士商量了一番感觉应该出兵,要让当时的社会平衡就不能让一家独大,不出兵会让自己陷入绝境,也会成为曹操的眼中钉,就算现在没有什么危险但是也保不住以后的情况会是如何,于是他决定和刘备联盟。

不过曹操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封挑战书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本来是想给孙权一个下马威,反而适得其反了,让自己陷入了困局,实在是可笑至极,这也没有办法自酿的苦果自己吃,两股力量的联盟无疑是坚不可摧的,顽强抵抗只能伤害的是自己,所以曹操在进攻刘备的战役中也失败了。

反而是让孙权和刘备两个联盟更加紧密,不过联盟终归是联盟,不可能一直齐心协力,当然也会为自己的势力考虑了,终归是因为利益走到一起的关系,也会因为利益而破灭了,不过那个都是后话了,小编认为虽然曹家在三国时期获得了胜利,但是他们三人都是很厉害的领导者,他们能奋斗到三国鼎立的局面实属不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对待部下也懂得知人善用,很爱惜人才,所以他们的成功也是当之无愧的。

明朝的灭亡并不是突然死亡,而是早有预兆。虽然崇祯是一位好皇帝,但当时朝中风气已经不是崇祯一人能够左右的了。朱元璋是草根出身,但是他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结果明朝也是被草根出身的李自成给灭掉了。所以说底层百姓的感受才是一个王朝最需要去关心的,百姓也只有在自己无法生存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造反。崇祯皇帝虽然有好的政策,但是下面不能好好执行那也白搭。

1644年的某日,京城老百姓在流寇乱军的流言中照常起床,却没想到,一件仿若天塌了的事情发生了——明朝覆灭了。四九城城门大开,往日四处作乱的乱军头子李自成大摇大摆的率军进京,而追随李自成的起义农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够以胜利者的姿态打进京城。

一个草根阶级推翻了当世最强盛的政权,这事就像是玄幻小说的剧情一样。可惜,草根皇帝李自成才穿了半个月的龙袍,满清鞑虏就被吴三桂领来入侵了京城,李自成稀里糊涂的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当时,堪称全球最强的朝代——大明王朝怎么就覆灭了?古人对此事始终耿耿于怀。

清朝曾流传下一种说法,那就是明亡于万历,与崇祯的关系不大。这个说法直接将明朝的灭亡往前追溯了四十年,这里,我们还得从崇祯的爷爷说起。

一、贪财的皇帝——万历皇帝对朝政兴致缺缺,对修真却情有独钟,这位皇帝将三十年光阴全部投注到修道之中,甚至,连早朝都不去了,不知臣中大臣更换,很多大臣甚至一直没见过皇帝,政治逐渐开始腐败,党争内乱激烈,争权夺利,国力下降。除了修真这项爱好外,万历皇帝还做好了长生不老后的物质准备,那就是——捞钱,疯狂捞钱。

按理说,国家财政收支都明确的账目,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侵吞,否则,岂不天下大乱?所以,若想要扩充皇宫内库还得另想办法。就这样,万历皇帝把主意打到朝廷的官员身上,万历皇帝觉得:“许多官员在任期间能够吃得脑满肠肥,所藏家底必然丰厚,索性找个理由将其查抄,让自己填饱肚子。”

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万历皇帝尚有所收敛,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就开始“大展拳脚”了,之后,开始抓官员的小辫子,借机查抄官员财产。后来,聪明的万历皇帝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民脂民膏经官员之手必定会被剥层皮,若想收获最大利益还得直接剥削老百姓。最终,索性派出太监在全国各地搜刮百姓,而太监成了背黑锅的最佳人选。

在万历皇帝死后倒是给后代留下了一笔大钱。继任的太子也没有仔细的教导,而且接位一年不到就亡于春药,也就是红丸案,然后,是天启这个木匠皇帝上台... ...

二、“上行下效”的官员——有了皇帝在前头做出“表率”,地方官和土豪乡绅们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由于,明朝自朱元璋一开始就限制了官员收入,所以,明朝官员必须得绞尽脑汁赚外快,这也使得大明官场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朱元璋的初衷,逐渐变得更加贪腐。

关于明朝官员是如何贪赃枉法的,《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十分生动,在此本人便不赘述了,而是单讲讲官员与当地土豪是如何勾结的。明朝的地方官的任用为了避嫌通常会选用异地官员,这就使得官员对当地民情十分陌生。每逢地方官就任,时常有土豪们站出来表示支持工作,而双方暗地里开始勾结,沆瀣一气鱼肉乡里,有点像是电影《让子弹飞》中官绅勾结的意思。

人浮于事,再加上东林党人空谈误事,表面清高,实则贪鄙不堪,由此,就彻底动摇了明王朝国本。

三、不堪重负的农民——有许多人觉得大明的覆灭实属偶然,甚至,拿出诸如裁撤驿卒等事件说事,其实,这些都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稻草罢了。

明亡前四十年万历皇帝与官场的乱象使老百姓成了直接的受害者,古往今来老百姓要求的不过是一口饱饭,倘若,连温饱都无法满足则不免铤而走险。这一时期的老百姓缺的是一个起义领袖,只要有人起了带头作用,劳苦大众必定会群起响应。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数据:

李自成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出生在陕西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 ...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万历四十年)出生于赫图阿拉... ...

张献忠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 ...

左良玉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出生于(不详)... ...

——可见,明的灭亡实际上始于万历,此言不虚,万历皇帝确实要负主要责任。

李自成就是这样一个起义领袖,由此看来,其实李自成能够举事完全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实在太适合起义了。

皇帝和官员们可能十分曾恨这些农民起义军,但是,劳苦大众却十分欢迎这群“乱军”,他们不惜拿出所剩无几的粮食对乱军给予支持,并就自己掌握的消息知无不言,甚至,直接投身到起义事业中去。毕竟,帮助起义军没准能够换来一番新的天地,总好过一辈子受剥削压榨。

崇祯其实很倒霉,在国家濒临崩溃的额时候以死反省了自己一生的过错,实际上,主要责任并不在崇祯皇帝身上,平心而论,由崇祯来背亡国这个黑锅并不公平。可以说,在崇祯当时接收朝廷的时候,国家已经不成样子了,就是一个烂摊子,想拉回来比较困难了,说句实话,并不是崇祯能力太差,是明朝这个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

就在崇祯吊死在煤山的一个月后,吴江郡照常举办了赛会,盛况空前,老百姓乐在其中,丝毫没有亡国之悲。从这就能看出,大明腐朽不堪早已成为每个老百姓心里的结,当这块朽木崩溃之际反倒会让老百姓感觉轻松。

可以说,我国存在了千年的额封建制度早已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可惜,根深蒂固的思想让明朝历代统治者意识不到这一点,仍选择保持旧制,最终,使国家无法适应变革,再想整顿的时候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这棵大树被外力推倒。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朝历史明朝历史历史学
历史上很多人出生贫寒又没学过兵法,但是为什么却很能带兵打仗呢? 刘备张飞的妻子是敌方阵营的亲戚,那么关羽的妻子又什么谁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