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古代边关指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把犯人都送到边关去?

古代边关指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把犯人都送到边关去?

时间2022-04-01 20:34:57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0434

古代动不动就喜欢把犯人送到边关,这个边关到底指的什么地方呢?其实古代边关就是两国交界的地方,这般这种地方也是最敏感的,因为一旦跨入别国的领地可能就算是侵略了。所以一般在边关都会有很多士兵驻守,那要这些犯人过去到底是干嘛呢?当然也就是当苦力用了,毕竟这么远的地方大家也都不想去,那就只有挑选这些自己犯过错的人了。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每朝每代的官府都喜欢把犯罪的人发配到边关或是边疆,不论男犯人还是女犯人。既然是犯罪之人直接处死或是监禁在牢中不是更省事。发配到边关路途遥远,费时费力,成本很高。但为什么各个朝代都喜欢这样做呢?其实把男女犯人发配到边关,作用很大。

众所周知,边关一般都是苦寒之地,长期驻守兵力,还会经常遭到外敌的入侵,人口稀少。于是把大量的犯人发配过去,能够增加这些边关地区的人口。造成人口的转移和增加,大量的囚犯开垦荒田,戍守边疆。能够更好的抵御外敌入侵,同时也能增加粮食收入,促进边疆的开发。

当年汉武帝为了抵御和扫灭匈奴,就曾大量动员内地居民移民到河西地区,垦荒,修建城堡。有大量的囚犯可以使用,为什么不用呢?当时很多囚犯都被派往河西走廊,为军队做后勤供应。而运用囚犯做劳动力,则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

最后,把大量的女囚发配到边疆,则有利于边疆和军队内部的稳定。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女犯人可以洗衣做饭,为开垦的男犯人做好后勤,让他们更好的干活。

同时,由于军队长期戍边,思乡之情严重。为了稳定军心,提高战斗力。很多年轻貌美的女犯被安排到军营慰劳士兵,唱歌跳舞,缓解士兵的空虚寂寞。很多女犯夜晚成为士兵的发泄工具,即所谓的营妓。相传为勾践所发明,汉武帝时期就曾大量使用女犯作为营妓。

这种做法虽然稳定了边关将士,也有利于边疆的繁荣和开发,但是却对女犯人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古代统治者居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可见,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喜欢把犯人发配到边疆,因为这些男女犯人都是有作用的,而且作用还不小。并不是统治者仁慈和善良,保全他们的性命。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只是太狠毒了。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待这种做法呢?

说到司马光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非常出名的,《资治通鉴》也是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说到司马懿想必大家也清楚这个人的,简直就是有意思的很,为了不想帮助曹丕可以压断自己的腿,也还真的是让人觉得是十分的可怕啊,那么同为司马姓氏的人,司马光是怎么在《资治通鉴》中描述司马懿装病这个事情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总共1362年的史实,此书作者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在这部书中总结了许多历代王朝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以供帝王借鉴。此书著成后,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以历史的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将此书定名为《资治通鉴》。作为史上第一部帝王教科书,《资治通鉴》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高,历代文人政客认为除了《史记》,没有任何一部史书能够与《资治通鉴》相比,所以《资治通鉴》和《史记》又被誉为“史学两司马”。

毛主席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同时评价此书:“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如毛主席所说,资治通鉴不仅将战争写的神采飞扬,刻画人物亦是鲜明形象,司马懿装病就是其中一例精彩的典范之作。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已经由当初的连年征战慢慢地消停了下来,虽然蜀国姜维还在秉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发兵攻打魏国,但是蜀军无论从规模上或者声势上都远逊诸葛亮时代。既然外敌已经不足为虑,于是魏国内部就出现了内讧的苗头,曹爽和司马懿的斗法就是其中的高潮阶段。当时曹魏第三代皇帝曹芳仅仅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朝中大权全部掌握在曹爽手中。本来司马懿和曹爽同为魏明帝曹睿的托孤重臣,但是曹爽却和曹操一样认为司马懿是鹰视狼顾之徒,不能给予大权,必须要牢牢控制。于是,曹爽假借天子名义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升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司马懿没有反抗,听任曹爽摆布。但是曹爽知道司马懿无论是才干或者能力都远胜自己,所以曹爽对司马懿的监视一刻也未放松。于是就有了李胜探病一事。

当然,司马懿装病是为了麻痹曹爽,好从中寻找时机反败为胜。虽然如今科技发达,今人拍摄的老版三国、新版三国以及热播的《军师联盟》都有司马懿装病的环节,但是他们毕竟是现代人,无论如何演绎总是难以还原当时的情景。视频如此,那么文章描写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司马光写司马懿装病颇费了一番构思!此文的难点在于两处!首先,司马懿装病是装给李胜看的,而司马光写司马懿装病是要写给读者看的。其次,司马光写司马懿装病是要使李胜确信司马懿已经病入膏肓,但是司马光写司马懿装病是要告诉读者司马懿是在装病。所以,假如司马光没有把司马懿装病写的栩栩如生,不但读者觉得假,而且也看不出司马懿的狡诈,更无法将司马懿装病深深刻画在脑海中。

原文如下: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

为了写司马懿装病,司马光先分两大部分写,第一先写司马懿生活不能自理,第二在写司马懿头脑糊涂,已经到了神志不清,如同行尸走肉地步。写司马懿生活不能自理,司马光写了三个细节。第一先写司马懿想口渴欲饮,但是口舌不清,只好指着自己的嘴巴。第二再写司马懿拿衣服,没有拿住,衣服滑落于地。第三又写了司马懿端不动粥碗,只能让奴婢伺候。即使如此,司马懿仍然弄脏了衣服,将粥水沾满了前胸。第二部分写司马懿神志不清一节,司马光先写司马懿听错李胜去的目的地为并州。李胜随后重复为荆州非并州,司马懿表示还是没有弄清。紧接着司马懿又听不清是因为自己“年老意荒”已经为将死之人。有了前面的一层层铺垫,李胜遂信。于是,李胜告诉曹爽说司马懿“神形已离”,死在旦夕!当然,以上司马光写的是李胜眼中的司马懿。同时,司马光又写了读者眼中的司马懿,一位演戏的司马懿!

李胜来辞行,司马懿迎接,文中用“懿令两婢”四个字。其中“令”字刻画出司马懿是在假装。古代会客,由婢女服侍是常事。司马懿却用了“令”字,这说明司马懿已经备好了演员配合自己演一场戏。之后司马懿说自己“年老枕疾”四个字之前,还写了六个字“懿使声气才属”,其中的“使”字说明司马懿是在强迫自己变声假装病态。最后李胜已经解释说自己去的是荆州,但司马懿故意说李胜“君方到并州”。在这句话之前,司马光又写了六个字,“懿乃错乱其词”,一个“乃”字说明司马懿神志极其清楚,他是有意牵着李胜的思维跟随他的节奏走。到此,司马光用这三个字与全文搭配真切地刻画了司马懿的狡诈奸猾,让人心中不觉大骂,“此老儿真乃古今“国盗”之首!”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跟着刘邦?刘邦到底有什么魅力? 大禹治水传说大禹是怎么把水引入大海的?用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