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古代闹蝗灾怎么办?西北人当虾米吃东南人却不吃!

古代闹蝗灾怎么办?西北人当虾米吃东南人却不吃!

时间2022-04-01 20:29:12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3824

说到古代人是怎么对付蝗灾的其实还是很有故事可言的,因为一般人觉得这个古代闹蝗灾好像非常的可怕,其实可怕倒是非常的可怕的,但是如果仔细想想的话,好像没有那一个朝代是因为闹蝗灾灭亡的吧,所以其实受苦的还是下面的平民百姓了,那么在古代如果闹了蝗灾他们是怎么办的?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南方北方其实大不一样哦!

华夏文明实际是以农耕文明为主,除了旱涝霜冻冰雹之外,老百姓最怕的可能就是蝗虫了。这东西一闹起来,那是铺天盖地,所过之处寸草不留。但是不管怎么说,没有一个朝代是因为闹蝗虫而灭亡的,因为老祖宗的智慧真的很让人钦佩,不但能想办法消灭蝗虫,还能把他变成一道美味。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就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说蝗虫晒干了可以当虾米吃,只是东南人不肯吃,而西北人却很喜欢吃——这可能是因为东南沿海地区很少闹蝗虫,当地人很少见过大量的蝗虫。

范仲淹的那篇文章找不到了,但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陈芳生(字漱六,浙江杭州市人)曾写过一本《捕蝗考》,那里面引用了范仲淹的说法:“曝干可代虾米,尽力捕之既除害又佐食,何惮不为?然西北人肯食,东南人不肯食,亦以水区被蝗时少,不习见闻故耳。”

而明末著名理学家陈龙正的吃法就比较“野蛮”了:“蝗可和野菜煮食”。但是明朝人比较富裕,不大屑于吃蝗虫,他们一般拿蝗虫喂鸭子喂猪。崇祯年间嘉湖(还记得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时候那句民谣吗?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地区闹蝗虫,当地人就想了个办法:抓蝗虫喂鸭子,所以那一年嘉湖地区的鸭子都很肥美,而山里人不养鸭子,就拿去喂猪,一头二十斤重的小猪吃了蝗虫,十天就能增重达五十多斤。

其实人吃蝗虫,古已有之。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生吃过蝗虫,手下人害怕吃出毛病来(以为蝗虫是上天派来惩罚百姓的),李世民回答:“我正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又怎么会因为害怕生病而不敢吃?”一口几个地狼吞虎咽,大家一看皇帝都吃了,咱们也别馋着了,于是大家你吃我也吃,人吃鸡鸭也吃,蝗虫最后被吃光了——可见吃光小龙虾也是一种“优良传统”。而且很多朝代为了灭蝗,都出台了奖励办法,比如一斗的大蝗虫可以到官府换取一斗精米,小蝗虫也能换一斗糙米,捉蝗虫的收入比种地还多——当然,这得是富裕强盛的唐朝,要是到了宋末和晚清,那时候老百姓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到了唐德宗李适贞元年间,把蝗虫蒸熟去掉翅膀和小腿晒干,已经成了一种美味,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朝,陈芳生在天津的时候,就看到那里的人不管是成年蝗虫还是虫卵,统统拿来蒸熟吃掉,而且自己吃不完的还能当做礼品馈赠亲友。稍有经济头脑的人还能拿来卖钱,一斗蝗虫能卖不少钱,不少人家像囤积大白菜一样囤积蝗虫,在冬天用油盐爆炒之后,就是一道美味的下饭菜。而且这道菜还登上了大雅之堂:“今东省畿南用为常食,登之盘飱”。

其实蝗虫再多,只是一种可以吃的小虫子,只是过去的统治者不关心老百姓死活,这才让蝗虫肆虐,而当年愚昧的人太多,以为蝗虫是“上天垂罚”,不敢抓也不敢吃。要是放在现在,别说大个的蝗虫,就是小个的蚂蚱,也被穿成串拿来下啤酒了,而六零后七零后的人,可能大多数都吃过蝗虫,那确实是一道美味,不过它距离被吃成保护动物,估计也没多远了……

赤壁之战上虽然是吴蜀联手,不过主力军和总指挥还是东吴这边的人。最后关羽能截住曹操也是孙权可以安排的,目的就是借刘备之手除掉曹操,结果没想到关羽把曹操给放了,那孙权为什么不去追击曹操同样也选择了放弃呢?其实孙权做事是有点优柔寡断的,时常拿不定注意,而且也没什么主见。但是孙权是个非常记仇的人,从关羽的死亡就能看出点端倪来。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曾经有过一段十分经典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当时曹操说道:“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只不过当时在曹操眼中,能够达到英雄这个标准的人只有自己和刘玄德两个人。

其实,曹操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无意中漏掉了一个重要人物,此人就是虎踞江东,雄视天下的江南霸主孙权,孙权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在19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朝廷任命的讨虏将军了,后来在周瑜以及张昭反而辅佐之下,先后统率大军消灭了公开反叛自己的庐江太守李术,又灭掉了伺机作乱的山越,从而更加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统治。

孙权在面对着周瑜和张昭这两位托孤大臣之时能够游刃有余,足以证明孙权此人是一个深谙帝王之术的乱世枭雄。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问题,那就是聪明睿智的政治家孙权宁肯选择放过赤壁战败的曹操,却为何要誓杀败走麦城的关羽呢?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80万大军南征,先在新野打败了左将军刘备,抢先一步占领了荆州。可是即使是这样,孙权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畏惧,而是积极说服江东群臣和自己联合江夏的刘备一起和曹操决战。而后来经过东吴大将周瑜以及刘备军师诸葛亮两人的谋划,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事实也证明了孙权此人决策的英明。

不过在赤壁之战开打之前,孙权曾经和周瑜有过密谈,说是要假借刘备之手将曹操杀死,而绝对不可以让曹操是在东吴。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祸水西引让曹魏和刘备之间爆发冲突,东吴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从而坐收渔翁之利,由此再一次证明了孙权是一个有着超前战略眼光和很深的政治智慧的一个政治家。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孙权不愿意追杀赤壁之战后落魄的曹操,却唯独要斩杀败走麦城之后的关羽呢?我们都知道关羽是和刘备桃园三结义之中的兄弟之一,而且和刘备情同手足。孙权同样知道如果东吴只是偷袭了荆州或许不会引起刘备的反击,因为荆州原本就是属于东吴。

而如果要是将关羽斩杀之后,就极有可能遭到刘备的血性报复,倾国反击,那么为何孙权明明知道有这样的严重后果,还是要执意斩杀关羽呢?其实就是因为关羽曾经说过七个字彻底伤了孙权的自尊心。

我们知道刘备、诸葛亮在攻打益州的时候,选择了关羽留下来镇守荆州,当时诸葛亮在将荆州交付给关羽当时时候一再强调务必要遵循自己的“南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无奈关羽此人“傲上而不辱下”的性格,让他十分看不起江东鼠辈。

当时孙权为了表示和刘备永结盟好,让诸葛瑾作为自己的特使前往荆州向关羽提亲,希望关羽能够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进一步巩固孙、刘联盟。然而,关羽态度十分傲慢并怒斥道:“虎女岂可嫁犬子”,很明显关羽无意中的说出的这“七个字”无意中为自己以后的惨死埋下了伏笔。

当时孙权即使再不济也是 一个大国诸侯,而且自己又是刘备的大舅哥,怎么能够忍受关羽如此的侮辱呢?在中国古代流传有一种“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的一种精神。正是因为关羽那对孙权极具侮辱且略带嘲讽的言语,让东吴上下团结一致誓死也要夺取荆州斩杀关羽,可见孙权之所以会放过曹操,而绝不会放过关羽就是因为关羽说了“虎女岂可嫁犬子”的这七个字。

关羽败走麦城之后被东吴斩杀足以告诫后人,为人不可太过娇纵,古人有云:“弓硬弦常断,人强祸必随”,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够做到:“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足够了。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代真的有雷公吗?历史上的雷公起源是什么怎么来的? 北魏的皇帝为什么都短命?元钊两岁登基在位仅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