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和秀才究竟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秀才可能会穷而举人不会穷?
不管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小说中,肯定很多人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叫做“穷秀才”,似乎如果不是家境好一些,当了秀才就一定会很穷。二而我们知道。古代不只有秀才,还有举人,这都不是参加科举得到名次时的称呼,却从来没有人说“穷举人”,这究竟是为什么?秀才和举人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我们在书中或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听到一种说法“穷秀才”,说明这个人虽然是读书人,依然很穷的。在古代有种说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谓的读书高不仅仅是说明这个人才学高,更应该说是通过读书你所获得的回报远远高于其它行业才行。
那咱们就聊聊关于读书高的事情吧!
首先你要明白古代科举制度下,有乡试,会试和殿试之说,不过在乡试之前,学道内有童子试之说,童子试过关就是秀才,从而拥有了进入更高的行政单位的所谓学校的学习资格。
而在此基础之上的人称为生员,他们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的取中者才叫举人;举人再参加的就是京城的会试和皇上钦点的殿试,会试取中者称为贡士;同理,贡士中参加殿试的一二三甲就是所谓的进士,一甲进士的一二三名就是所谓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像秀才是中国的科举制度下的一种称谓,这有点像现在你想要考公务员,但前提是你要有本科的学历。而举人就是像现在参加公务员考试后的一种称谓,代表你已经有进入官场做官的资格了。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吧,范进中举这个故事料想大家都听过,这部作品是清代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章。
话说范进没中举之前是个秀才,经常是被自己的岳父嘲讽,书中原话是这样。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中举之后是这样说:“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同样一个人,前后两张嘴。只因中举后,范进能给胡屠夫带来利益。为什么这么说?
咱们来看看古代秀才的福利:秀才分三等,只有一等者可获得国家每月发给的粮食和银两,称为食饩(类似现代的奖学金)。凡取得秀才资格的就可以不出公差和免纳田粮。公堂上面对县太爷可以不下跪,可以免除自己和配偶的徭役,每个月还有国家的补贴。例如范进,他是秀才时,最多是关乎自身利益,可以不用服徭役(古代百姓有义务给国家免费干活)。
然后有国家发的不多的补贴。对周围人没有利益关联!这也是为什么说是“穷秀才”。你想,假如贫穷家庭出身,全靠一人读书,一家子没有经济来源,只靠国家补贴是远远不够的。
而中举后,也就是举人就大不一样了。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第一,全家人不用纳税纳粮。这点很厉害的,这就导致了只要你中了举人,马上就有人来“投现”,就是把他的地挂靠到你的名下。然后他以比给国家低的税率给你交租子。这样你就保证衣食无忧了!
第二,古代没有税务局,交税一般有立正和秀才了,举人了共同完成。红楼梦中有一句,“做官的亲戚,收税的朋友”,可见古代税务人员(尤其是农业税)真的不在国家官员系列里面。而当时收税时候的猫腻更是多的不得了。你是举人你就有资格参与进去。
第三,举人可以与县令平起平坐,自由出入县衙,因为举人与他们中的姣姣者,进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说举人在野,进士在朝,共同操纵天下士风舆论。这也是后来胡屠户为什么对范进好了,一是范进能给他带来实际的利益,另一个是本身范进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咱们再来看个有关“诗仙”李白的例子。李白既是诗仙也是有名的酒仙,说白了就是一个酒鬼;离了酒,不成诗。关于李白爱喝酒他自己在《襄阳歌》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这虽是夸张之词,但也看出“诗仙”的酒量,一天喝半斤八两,恐怕不在话下。
那问题来了,李白喝酒的钱从哪里来?你不能说小文俗啊!这是个很真的事,喝酒总要付钱吧。要知道古代粮食并不富余,既是在盛唐酒的价格也不便宜啊。像李白这样天天喝、月月喝、年年喝,到哪里去弄买酒钱?他种田不会,做工不能,经商不肯,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哪里来的喝酒钱。
其实,最主要还是国家给的俸禄,李白当时虽然没有参加科举,但经人举荐在翰林院工作。在翰林院工作这是相当了不起,如果是按正规的科举制度,要是状元、榜眼、探花才有资格进去的。那些这么是什么意思,就是想表明当时的封建官场是级别越高,福利待遇越高,也是才会有李白天天可以喝酒的本钱!
古代举人是已经有做官的资格了,所以才不会穷;秀才只是自身有一定的福利而已,所以才会有“穷秀才”!
说到刘备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这个人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虽然有的网友说他没有什么本事,武功武功不高,智谋智谋不行,但是有一件事情他还是非常的有优势的,那就是情商,有的人说刘备的情商是三国第一的,那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可是我从小的偶像,说实在差一点越过孔明。在我看来,整个三国演义恐怕找不到第二个比刘备更有情商的了。
所在乱世,有谁还把百姓当人,把部将当人的,董卓以降兵为畜,杀之以饮其血;曹操仅为“吾好梦中杀人”这一吊丝成就,假意睡梦中杀一为自己盖被的忠心老奴,屠城徐州和杀俘虏于官渡,更体现出曹操的残暴;再说孙权,更夸张,自己喜欢喝酒,更喜欢硬逼别人喝酒,所属众臣几乎醉死,还有江东百万兵,家小尽在孙权帐后做人质,以防逃兵。
而唯独刘备,至贤于世,奉行礼法,与民同苦,真的可谓乱世中的一股清流。火烧新野,不弃百姓,视自身危机于不顾,宁与百姓同甘共苦,共赴国难,几被曹军逼死;同时刘备在政治决策上,也可以发现,刘备基本前期就是缺钱缺粮的状态,这也同其他势力形成鲜明对比,为啥,不抢不掠,严守法度,宁可难以屈伸,也不愿屈附当世。 但也是这种感天动地仁义,各路贤良进皆甘于与刘备同甘共苦,这一点三顾茅庐就可以看出刘备的气度与不凡,在乱世,谁还管贤良不贤良,不来就杀,恐怕也只有刘备愿意降低身份三次去迎逢明显在戏耍自己的诸葛亮。这种情商还有谁?再说吕布,刘备原意在吕布落难时收留他,一方面是出于想收吕布于账下,其实更多感于自己的实在内心不忍别人走投无路,所以并未提条件直言收之账下,而选择赠城为其安身之所。这情商还有谁。
整个三国演义,刘备的真情流露真的比比皆是,也让人心疼不已,作为皇亲国戚,既要亲眼见证自己祖辈的江山毁于一旦,又感于不能救民于水火,只能以微薄之力赌国家运数,一生都用于给汉朝以及子民续命,其中的苦与痛又有谁能知
当年老力衰,自己终于稳住一方,准备励精图治开始自己的东征之旅,却迎来了一同走到至今的关张二人被害,这彻底的打破了这个老人的心理平衡,在他看来,他只是一介普通人,自己如今的成果都是自己的臣子和百姓给予的,而其中,更是在关张二人的陪伴下才有如今的自己,刘备任性改变方针一气南征的错误决定,在我看来,没有一个人可以指责他,他只是想在气短之前,答复一生的同伴那句质朴的约定:不求同年同月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