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于禁投降为什么却被天下人耻笑?
于禁作为五子良将下场却没这么风光,襄樊之战于禁败给关羽然后就投降了,但是于禁投降这个举动却一直被天下人给耻笑,难道于禁就不能投降么?其实在三国里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投降或者归顺的例子有很多,于禁也是后来归顺曹操才开始帮魏国效力。而且于禁在官渡之战也会立了大功,所以才被封成魏国将军。
于禁,一个被襄樊之战截成两段人生的将领,战前,五子良将之首,左将军,假节钺,外姓武将最高军职,即便张辽取得逍遥津大捷,但于禁在职位上依旧压着张辽;战后,五子良将之尾。先前被评价为最号毅重,此时成了最大的讽刺。于禁投降关羽这事,一直被人诟病,但东汉末年战事频繁,招降纳叛之事数不胜数,关羽张辽黄忠等人都曾投降过,为何唯独于禁一直饱受嘲笑,原因不外乎这三点。
其一,时代不同。关羽等人投降之时正处汉末诸侯纷争之时,当时之世,君择臣,臣亦择君,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年代。良禽择木而栖,智谋勇武之士投奔了一个诸侯,处了一段时间,觉得对方成不了气候,于是改换门庭,这种事司空寻常,没什么可说的,于禁自身也是从鲍信处转投曹操,这一次的选择没什么人说三道四。但到了襄樊之战的时候,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成,世间人才没有了更多的选择,曹操刘备孙权经历多年征战都展现了自己的雄才大略,人才们也没办法说自己遇不到明主了,此时,世人对忠诚的要求比以往更高。
其二,地位不同。于禁投降时是七军统帅,左将军,御下有杀伐之权,这样重要职位的人选择投降,当然会引起天下震惊,简直是令曹操颜面扫地,比损兵折将还要严重。反观关羽投降时,官职估计是护军,因原先是别部司马,投降后曹操拜其为偏将军,以此推测,关羽投降时差不多就是护军这种级别的官职。关羽虽然之前跟着刘备四处征战,有了一些名气,但毕竟一个护军级别之人投降的事情在当时诸侯争霸的背景下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是激怒了张飞吧!而张辽投降曹操后被拜为中郎将,那么他跟随吕布时级别应该比中郎将更低,而且张辽当时还没有太多展现才华的机会,名声远不如关羽,他的投降更是激不起什么波澜。黄忠原先也是个中郎将,投降刘备时是裨将军,地处南方,先前没什么战绩,当时的中原之士更不会关注他的投降。无论是关羽的偏将军,张辽的中郎将还是黄忠的裨将军,都无法和于禁的左将军相提并论,而且更关键的是于禁当时是统帅。
三,处境不同。关羽是被曹操大军包围之下选择投降,面对曹操数倍于己的大军,关羽打不过,这有什么错?老大刘备不早被关羽打跑了吗!这种情况下关羽的投降属于情有可原。张辽的情况更是如此,跟了吕布这号人,老大自己都死皮赖脸要求投降呢!难不成要张辽为以死为吕布尽忠?至于黄忠,自己的老大都被人砍了,同僚们都愿投降,自己手头又没部队,法理上自己是刘表帐下将领,而刘备和刘表称兄道弟,刘备手上还捏着刘琦呢,刘琦好歹是你旧主之子吧,这黄忠的投降到底算不算是投降,这事还真得细究细究。反观于禁则不同,曹操派你援救曹仁,结果被关羽来了个围城打援,救兵先完蛋了,而且是被对手不费一兵一卒地击败,这个事就严重了,身为统帅,这种级别的败仗总要承担责任吧,按理说你于禁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自杀谢罪,结果你投降了,人家曹仁还在城里等救兵呢,要是换做其他将领,得知援兵投降,估计也跟着献城投降了,好在是曹仁在守,于禁这一降影响极坏。更惨的是于禁还遇到了个对立面,愣头青的下属庞德,这家伙是可以降却非选择死,在关羽眼中,庞德算半个自己人了,在世人眼中,曹军中就你庞德投降是不受指责的,偏偏这家伙非要求死,庞德的死最大的重要就是狠狠地羞辱了于禁。
说到诸葛亮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是聪明过人啊,才智逆天啊,这些我们也是说了很多了,今天我们不说这个问题,我们来说说诸葛亮的其他事情,大家也看得到诸葛亮经常手拿一个扇子,而且几乎是没有停过的,所有就有人问了,这到底是为啥?下面我们就着诸葛亮为什么“扇不离手”?这问题以前来揭秘看看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引用国学大师周一良先生对诸葛亮手中白羽扇用处的考证。
《太平御览》诸葛亮军于渭滨,“乘舆葛巾,将白羽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
根据史料记载和周先生考证,诸葛亮手持白羽扇是用来指挥军队作战的,由于诸葛亮进军渭南是在八月份,天气较热,也有用来扇风的可能,所以需要进一步考证。
《晋书.顾荣传》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
《北齐书.陆法和传》法和执白羽麾风,风势即反。
《魏书.傅永传》永败齐将裴叔业于豫州,获叔业伞扇鼓幕甲仗万余。
根据周先生考证,顾荣大败陈敏的事情发生在二月份,那么他手持白羽扇肯定不是用来消暑解热的。同样的道理傅永和裴叔业的战斗在十二月,缴获的扇子也绝对不是用来扇风的。
史料记载的羽扇发生在两军对阵之际,而且在多位历史人物的传记中都有记载,可以断定这种指挥作战方式并非诸葛亮独有,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普遍应用于指挥作战的方式。
《全梁诗.赋得白羽扇》可怜白羽扇。却暑复来氛。终无顾庶子,谁为一挥军。
《金楼子》而侯骑交驰,仍麾白羽之扇;兵车未息,还控苍兕之军。......玉节居分陕,金貂总上流。麾军时举扇,作浮且登楼”。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其他文籍中也有关于白羽扇的记载,与史书一样。白羽扇与两军对阵密不可分,进一步证明了白羽扇的作用是指挥军队作战。
《演繁露》是指特持羽扇,以自表异,而令军众瞻求易见也。
关于为何要使用白羽扇指挥军队,周先生也进行研究。由于羽扇颜色洁白,容易被部下识别,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梁书.韦睿传》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
当然也有凭个人喜好使用其他物品指挥战斗的,梁代韦睿也曾使用过白玉如意指挥军队作战。不过玉如意和白羽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颜色洁白,易于辨识。
通过以上周一良先生的考证,可知白羽扇由于其颜色显眼,易于识别,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功能是指挥军队作战。
此外,在古代一直向我国学习先进文化的某岛国,他们的村长在组织百人互殴时也是手持一把类似于扇子的物体指挥战斗,是否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响不得而知,有待考证。.
最后回答问题,诸葛亮为什么“扇不离手”?
根据以上的论证,诸葛亮手中的羽扇主要用于指挥军队作战。至于为什么给人扇不离手的感觉,江左认为这要归功于现代影视、游戏作品对诸葛亮形象的成功塑造,让得羽扇纶巾成了诸葛亮的标配,不拿着白羽扇反而觉得不像诸葛亮了。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