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诗歌繁荣与科举制度有关系吗?
唐朝时期,除了政治经济上的大发展,文化上也在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现代的每个学生,都会在学生时期学习许多唐诗,《全唐诗》更是收录了近五万首唐诗,这还不包括没有流传下来的。那么,为何唐诗会在唐朝发展得如此繁荣?有人认为这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作为考试的制度,又如何会影响到诗歌的发展呢?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代,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上几句唐朝的诗歌,涌现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等一大批伟大的诗人。而唐朝能够成为古诗的盛世,科举制产生了非常的影响。
隋文帝虽然建立了雏形,但科举制的体系确立与完善都是唐朝完成的, 可以说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唐代而非隋朝。根据史书记载,包括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在内,唐初科举的科目约有五十多种。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大概到了唐高宗时期,唐朝科举的主要科目基本上就是进士和明经,其他科目逐渐都被废除了。其中进士的考试内容主要是时务策和诗赋文章,而明经的考试内容则主要是时务策和经义。
因为诗赋文章的考试难度要大于经义的考试难度,当时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所以进士科逐渐发展成为唐朝科举制中最重要的科目。唐高宗之后的很多宰相都是进士科出身,比如张柬之、宋璟等等。
正是因为进士科的考试难度大,考中之后的前途待遇要比其他科目好很多,所以唐朝的读书人自然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也要考上进士。由于进士科的考试内容是诗赋,所以唐朝人读书时自然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写诗上。
由于读书人都花力气学习写诗,在庞大的人数基础上,大诗人出现的数量自然也就多了,因此唐朝才变成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代。而以后朝代的科举不再以诗歌为考试内容,这些朝代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唐朝的高度了。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以少胜多,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不过袁绍当时手上这么多兵,为什么会输给曹操呢?难道袁绍当时没有一点机会么?其实袁绍手下有很多才华横溢的谋士,但是袁绍并不会用他们。其中沮授给曾给袁绍出了计谋,但是袁绍不听所以导致后来自己惨败,不过沮授也是非常的有骨气,誓死都不降曹操。
由于标题字数限制,只能压缩下标题,希望大家不要见怪,《三国机密》正在热播,趁着一股热乎劲,小编也码一篇与三国相关的文章,在《三国机密》里袁绍的诸多谋士,除了审配,许攸,还有一个蒙面的家伙外,其他的谋士仅仅一笔带过,但是他们中还有一个可以说是三国中眼光最远,谋略最强,如果曹操得到,必然一统天下的人,小编今天想介绍下这位。
不知道大家猜出来了没有,其实三国里最被低估的他才是最牛的谋士,如果袁绍采纳他的意见,那么郭嘉,贾诩之流要么被诛杀,要么被关押,要么投降袁绍,而诸葛亮也可以继续在自己的茅草屋里当一辈子农民,而司马懿呢,也没有出头之日了。这个人就是沮授。
沮授,史书给他的评价是8个字“少有大志,擅于谋略”,汉灵帝年间,沮担任仕州别驾,还曾经当过县令,后来担任韩馥别驾,官拜骑都尉。后来袁绍想抢占韩馥的地盘,韩馥觉得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不如袁绍,就想拱手相让,结果沮授就去阻止,说袁绍是外地户口,而且军队连饭都吃不上,咱们兵精粮足,抵抗个十多年也没问题,但是他扛不住,不要给他。可是呢韩馥太自卑,最终还是把地盘让给了袁绍。袁绍占领冀州以后,就拉沮授过来帮忙。并委以重任。连军事指挥权都给了他。
于是沮授就一心一意为袁绍着想,这时候汉献帝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沮授就给袁绍提建议,说把天子请过来,让邺城作为首都,其实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另一种说法,袁绍不知道脑子缺啥东西,不同意,结果曹操占了先手。人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袁绍开始后悔了,于是挑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准备进攻许都,沮授又来提意见,说咱们打持久战比较有利,因为曹操的军队很勇猛,但是粮食不足,跟他对耗,他耗不过咱们,可是袁绍又没听他的,结果呢几次主动攻击均告失败。 后来袁绍命淳于琼领军带领运输车,据守乌巢,沮授说应该派遣蒋奇护送,以防止曹军攻击,可是袁绍又没听,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官渡惨败。
后来袁绍逃亡了,他却被曹操抓获,曹操见到他非常高兴,说如果你早跟我,那么现在天下早就已经平定了,可是呢,沮授坚决不投降,曹操呢,虽然知道他不投降,却也没有难为他,反而好吃好喝的供着,可是沮授呢,获得点自由,立马准备出逃,结果被曹操的人马抓获,曹操这才狠下心来杀掉。
从历史上看,如果袁绍能听从沮授的建议,那么挟天子令诸侯的就是袁绍了,如果袁绍听从沮授建议打持久战,那么曹操要么退兵,要么惨败,那曹操就不会壮大了,要是袁绍能多加人手防卫乌巢,那么曹操也没有击败袁绍,但是历史不能如果,只是可惜了一个绝佳的军师。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