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戚继光和努尔哈赤谁更厉害?戚继光打得过努尔哈赤吗?

戚继光和努尔哈赤谁更厉害?戚继光打得过努尔哈赤吗?

时间2022-04-01 20:06:37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1255

其实大家也知道的戚继光在中国的历史上还真的是很给力的,当然了也是战功显赫啊,但是其实关于他的名气在中国历史上其实不算高的,其实大家也知道,那就是因为努尔哈赤在其中作梗啊,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辩一辨如果戚继光还在的话和努尔哈赤PK谁会更加厉害?谁的军事才能更加厉害,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

如果戚继光还活着的话,努尔哈赤还能那么嚣张吗?

答:其实,只要看看17世纪时,明军面对努尔哈赤八旗军时,那些各种被吊打的惨样,就怎能不叫人怀念,那位打造出铁血戚家军的一代将星戚继光。

甚至可以这样说,倘若真有时光机,可以把十六世纪的戚继光将军“穿越”到六十年后,瞧一眼明军对决努尔哈赤八旗的战况,这位战神恐怕会分分钟气吐血:不是因为战败,而是明军蠢到家的战败模式!

自从努尔哈赤崛起后,万历晚期的明军,与努尔哈赤打过多场惨烈野战,后果一次赛一次惨。好些人惊呼着“八旗满万不可战”,却忽略了明军每次如出一辙的雷表现:每次遭遇八旗军,都是按部就班的挖沟摆阵,朝着八旗军就是一阵猛轰。然后还来不及换弹药,就被人家冲到近前一阵猛打,败得血流成河。

这种奇葩败法,叫好些略懂火器的爱好者,都连呼“为何明军先进火器打不过八旗冷兵器”!个别缺心眼的“专家”,还归罪到戚继光头上。但如果戚继光将军看到这战争场面,必然会当场一声怒喝:火器不是这么用的!

因为,当年他亲手打造的那支戚家军,真正的恐怖之处,不止在钢铁般的战斗意志,更在于严格到极致的战术纪律。尤其在野战之中,不管是早年对付倭寇的鸳鸯阵,还是后来北方练兵时的步骑车协同作战战阵,讲究的就是各种冷热兵器在各种条件下的协同配合。且更有一套严格的战术操典。明军面对努尔哈赤八旗军时,那没头苍蝇乱开火的傻打法,绝非戚家军的风格。

那戚家军的风格呢?可以看看巅峰时代戚家军的作战操典:以“天鹅声”为号令,全军摆开严整队形,敌军零星冲锋时绝不开火,只有在敌人正式进攻时,才以梯次火力层层阻击。且训练有素的冷兵器部队,要随时做好出击准备,场面简直是“仍前放铳,与机、箭相轮,周而复始,务使炮声分番络绎不绝”。不管多么潮水般的冲锋,管保打趴下。

正是凭借这套恐怖战术,镇守北方的戚继光,将昔日嚣张的鞑靼骑兵,打得痛哭流涕跑到居庸关下求投降。甚至晚明努尔哈赤崛起,面对同样有强大火器装备且战力凶悍的八旗强兵,数千戚家军的骨血部队,依然在浑河一战里勇敢亮剑。凭着这严丝合缝的强大战术,竟然硬杠数万八旗精锐,杀得八旗军伤亡惨重。最后还是在明朝叛军与八旗军的合攻下,这才悲壮战败。

也就是说,倘若万历晚期,辽东的参战明军,各个都有戚家军的战术纪律,那么努尔哈赤的起家,后金政权的建立,都将困难万倍。以这个意义说,明末的明军,当时确实需要戚继光。

但是很负责任的说,就算戚继光真正来到了那时,且被赋予了带兵大权,他想扭转乾坤,却也是千难万难。因为,这狼狈到家的明军战场表现,根子上绝非军事问题。

自从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军备就越发废弛,到了努尔哈赤崛起时,明军的严重问题更不止“废弛”,相反只剩下了废。万历中后期,连万历皇帝本人都数十年不上朝,正常国务常见歇菜,就连基本的军备维持,也都变得不靠谱。各支明朝边军,因为缺钱都大量裁撤,装备更换都没影,日常训练更没保障。临时征调的火器兵里,还有五千人开打前根本没摸过火铳,完全是上战场凑数,这样的部队,打出那般“傻表现”,其实很正常。

所以说,面对这样一个因明末怠政懒政造成的烂摊,戚继光纵有回天之力,恐怕也难扭转乾坤。因为明军的军事问题,戚继光生前留下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两本宝典,都早写的清清楚楚。哪怕几百年后,这两部宝典还帮助曾国藩打造出湘军。改革明军战术战力的办法,那些明朝官僚们心知肚明。可是此时明朝烂透了的官场生态,越演越烈的党争,却叫这看似简单的办法,做到却是万难。

以这个意义说,就算戚继光真来到那个时代,最后的结局,甚至可以参考熊廷弼:一腔热血,最终含冤扛锅。

孙权比曹操和刘备活的时间都要长,很多人说孙权没有野心,安定一方就满足了并没有统一的想法。不过吴国能一直保持人和就跟孙权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孙权可能也想统一,但是这个代价太大。想要战胜魏国太难,而蜀国又不太好动,搞不好还帮了魏国一手,所以也只能把蜀国放在一旁用来牵制魏国。后期蜀国又不能再继续等下去,诸葛亮急于北伐,也给了吴国喘息的机会,只不过最后的结局谁也逃不掉。

说孙权偏安一方的人,可能不知道孙权称帝的地方并不是建业(南京),而是鄂州(武昌)。229年,中国大地上并行着三个年号:曹魏的太和三年、蜀汉的建兴七年,以及孙吴的黄龙元年——就在这一年,孙权登基,以吴为国号,改元黄龙。几年之后,孙权与蜀国签订了《中分天下盟文》,盟文中双方约定了并力北向,平分魏国,甚至对九州进行了明确划分:“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士,以函谷关为界。”

这还不是孙权野心的终点。又几年,邓芝出使吴国,孙权与其曾有过这样的对话。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邓芝没有顺着孙权的话说。他的回答是:“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

邓芝奉命联吴,说的却是伐吴的话,这犯了国家交流的大忌。然而孙权不怒反喜,当下说道:“君之诚款,乃当尔邪!”从这个回答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孙权对日后与蜀争霸天下有着清楚的认识,邓芝的表述也正是他的想法;第二,孙权气魄非凡,心中早有一统天下的志向,邓芝的话虽然说的是蜀国,其实也是吴国。

所以,这也正是孙权在鄂州称帝的原因。鄂州位于九省通衢、三国交汇之地,孙权将首都定在鄂州,比朱棣定都北京还危险,这一着棋何止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定都鄂州之后,孙权的战略态势也非常主动,后期三国较大的战事,几乎尽数发生在魏吴两国之间,蜀国才是“跑龙套”的小国了。

当然,随着北伐功业渐渐落空,孙权也难免有些英雄气短了。加上张纮上书云“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气,可速迁于此,以为万世之业”,最终决定迁都,可能难免让人误解孙权开始不思进取了吧。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明朝历史
赵云去世前对诸葛亮喊出四个字 孔明听后放声大哭 为何古人结拜要喝血酒烧三把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