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曹操养子功成名就,刘备养子惨遭错杀,孙权养子是什么情况?

曹操养子功成名就,刘备养子惨遭错杀,孙权养子是什么情况?

时间2022-04-01 20:17:38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0230

说到样子的问题其实在三国时期也还是蛮有说法的,因为很多人也因为这个事情发生了很多的故事了,大家也知道的著名的曹操的养子非常的有出息,虽然刘备的养子被错杀了,但是我们怎么就没怎么听说过孙权的养子呢?那么孙权的养子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熟读汉末三国名,我们不难得知,在那段乱世中,自从三足鼎立之势初成,孙曹刘三方的角逐,便从未停止——不仅彼时的他们,谁都不肯向对方低头,后世之人,也经常拿他们,甚至他们的后人作对比。不过,这些对比一向争议较大,很难得出定论,毕竟,孙权、曹操、刘备,都是一世枭雄,其成就斐然,曹操之子曹昂、曹丕、曹植、曹彰、曹冲等,个个都是大才;孙权的儿子孙和、孙亮、孙休,也各有成就,虽然刘备的儿子刘禅,被嘲讽千年,却也并非真正的草包,而是有着自己处世智慧,并非无药可救。

不过,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养子,却有着很大的差距,其对比非常鲜明,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罢了。他们的养子分别是谁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一、曹操的养子——个个功成名就

(1)曹真

曹真,字子丹,因为其父为救曹操而死,得到了曹操的怜惜,成为了曹操的养子,自幼与曹丕同吃同住,一起成长。后来因为在被猛虎追赶的时候,一箭将其射杀,得到了曹操的赞赏,于是成为了虎豹骑中的统领,并逐渐成为了一代名将。抛开他其他的战绩不谈,单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一面派张郃拿下了街亭,一面击溃了赵云的疑兵,迫得诸葛亮在势如破竹之时,无奈退兵一事,就足以使他扬名。可是,他并不满足,在诸葛亮退兵之后,提出诸葛亮再次北伐,可能会出陈仓,于是提前做好的准备,可谓料敌先机。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曹真是一员真正的名将。

(2)秦朗

秦朗是曹操的便宜儿子,他的亲生父亲,是吕布的部将,当曹操擒杀吕布,攻破徐州的时候,他的母亲被曹操收入了后宅,他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曹操养子,而且非常得曹操宠爱。《献帝传》记载,曹操经常指着秦朗说:“世有爱假子如孤者乎?”不过,不知是什么原因,不管是曹操时期,还是曹丕时期,秦朗都未能得到重用,倒是曹叡非常宠信他,使他身居高位,而他也没有辜负曹叡的厚待,在奉命征讨鲜卑叛乱之时,大获全胜,威震北疆,也是一代名将。

(3)何晏

比起曹真、秦朗,何晏的名声要差的多,毕竟他曾是曹爽的党羽,有过很多恶行,再加上五石散的影响,以及“顾影自怜”、“傅粉何郎”等说法, 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非常差。但是,他年少时也算是一个神童,曾为拒绝成为曹操的养子,在自己的房间中画出了一个小小的框,说那是何家的房子,让曹操动容。而成年之后,他尤擅清谈,是魏晋比较著名的玄学家。虽然曹操和曹丕都不认可他,但从后世来看,他本身的能力,并不算给曹操丢人。

二、刘备的养子——下场凄惨

刘备的养子,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他不是别人,正是刘封。当初刘备初到荆州依附刘表的时候,还没有继承人,于是收养了刘封,并将其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培养。但是后来,有了刘禅,他便改了心思,将刘封培养成了一员悍将。《三国志》记载:“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之后,他又与孟达一起拿下了上庸,可谓战功赫赫。

然而,他的结局并不好——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丢失了上庸,回到成都向刘备请罪,诸葛亮进言说,刘封刚猛,刘备百年之后,刘禅可能驾御不了刘封,于是劝刘备将其赐死了。至此,刘封的一片忠义之心,遭到了辜负。

三、孙权的养子——一事无成

说起孙权的养子,可能很多人都会一脸懵。他的养子不是像曹操一样,霸占他人妻子之时,得来的便宜儿子,也不是刘备那样,本打算用来继承家业。他所谓的养子,是忠臣之后。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孙权麾下,有一员大将名叫凌统,是一个非常骁勇,且忠心耿耿的人。当初合肥之战,为了让孙权安全撤退,凌统舍命断后,身边的人都死光了,也没有后退,令孙权动容不已。后来凌统英年早逝,他的两个儿子年龄尚幼,于是孙权将其接入宫中,待若亲子。

《三国志》记载:“二子烈、封,年各数岁,权内养於宫,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而且孙权特意请了名师,教导这二人,并在他们成年之后,把凌统的部曲归还了凌烈,可惜,他们辜负了孙权的期望,也埋没了其父的英名,并没有混出什么名堂。凌烈还因有罪被免官,凌封泯然众矣!

曹操击败吕布后杀了高顺却把张辽留了下来,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因为当时高顺无论是武艺还是名声都在张辽之上,曹操为什么要把强的人杀掉呢?可能就是因为高顺太过忠诚,誓死都不愿意降曹操,要是到那个时候一般人为了能活下去都会选择降服,干嘛要跟自己的命过不去呢。但是高顺就是一个例外,只可惜跟了吕布这样的主公。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那是一个成王败寇的时代,很多原本能力卓越的枭雄,因为失败或早亡,背上了无能之骂名。例如,如今提起袁绍,大多数人会想起,“好谋而无决”,“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舍命”等评语,本能的忘却,他曾只身出逃,令董卓忌惮不已,忘却他能一统河北四州,是最大的诸侯。而这些枭雄的麾下,也有很多忠义之士,最终被历史蒙尘,例如袁绍麾下的大将颜良、文丑、麴义,谋士沮授、田丰,等等。

除了袁绍之外,还有一个诸侯,手下曾人才济济,他不是别人,正是温侯吕布。作为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事迹,不必赘述。我们单来说一说他麾下的大才。当初为他效力的谋士,有不顾曹操挽留,誓要寻死的陈宫,以及早早归降曹操的陈登父子;武将则有魏续、宋宪、侯成、张辽等降将,以及随吕布一起被杀的高顺。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惑,那就是曹操一向求贤若渴,连曾经背叛过他的陈宫,他都舍不得杀,为何没有劝降高顺,反而轻易将其处死了呢?

如果高顺仅是一个普通的将领,没什么本事,曹操不劝降他,也没什么。可是高顺在当时,并非什么无名小辈。他擅长治军,麾下的部曲“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有“陷阵营”之称,而且他还擅长用兵,曾击败过关羽、张飞,攻破刘备所在的小沛,也曾大败曹操麾下的大将夏侯惇,其能力绝对会让曹操心动。可是曹操收降了张辽,为什么却偏偏错过了高顺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张辽主动投降,高顺愚忠吕布

很多人受《三国演义》影响,为张辽降曹之前的破口大骂,以及从容赴死的态度所感动,认为张辽是曹操主动收服的。然而在正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只是提到:“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也就是说,曹操擒杀吕布之后,张辽应该是主动归降的。而高顺不同于张辽,他是死忠于吕布的,试想,一个在平时被会吕布剥夺兵权,关键时刻还愿意上战场,为吕布拼命,并毫无怨言的人,会主动投降曹操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样一个人,就算曹操礼贤下士的劝降,他也不可能降。所以吕布被杀之后,他的结局便注定了。

二、高顺与张辽在吕布军中的威望不同

张辽虽有勇有谋,但是在吕布麾下的时候,他却没有太大的名头,如果曹操留他一命,让他掌管吕布的部曲,能够让这些人马安心,却不会产生什么向心力,从而形成反曹势力,给曹操致命一击。再者说,张辽有能力,在吕布麾下时却不受重用,曹操完全不用担心,他会降而复叛。而高顺不同,他既然能够训练出陷阵营这样的精锐,平时在军中的威望一定很高,再加上他“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留他在军中,曹操估计比留下吕布还不放心。所以曹操敢用张辽,却不敢留高顺。

三、为了全夏侯惇的颜面

众所周知,曹操的嫡系将领,都出身于夏侯和曹氏两大家族,而夏侯惇一向是他麾下的第一大将,哪怕是伤了眼睛之后,几乎不再上前线,其地位也从未动摇。而高顺却曾击败过夏侯惇。这种情况下,曹操如果留高顺性命,并委以重用,夏侯惇心里会有什么想法?比起一个名将,曹操更看重自己集团内部的稳定,所以对于高顺,他只能忍痛放弃。而张辽与曹魏阵营的诸将,却没有什么交集。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曹操都只会用张辽,不会用高顺,纵使高顺比张辽名声更大,能力更卓越,也无法改变这一结果。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唐朝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唐代人为什么以肥为美? 盘点历史上有那些惊人的五大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