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里孙悟空头上的两根毛是什么?这两根毛有什么用?
在京剧当中,一些人物的扮相会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影视剧里面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官员腰上那个像呼啦圈一样大必须用手扶着的“腰带”,还有一些武将背后背着的几个旗子,手里拿着马鞭就相当于骑马等等,都是很抽象的。而还有一个很奇怪的,还被运用到了电视剧里面,那就是孙悟空头上的那两根长长的毛,不仅是孙悟空,吕布也有。这两根毛叫什么名字,在戏曲当中又有什么作用吗?
如果您看过相关的戏剧,包括一些传统的绘画、皮影等艺术作品,就可能留意到一个现象,当孙悟空、吕布等比较英武、年轻的形象出现时,头顶往往要插两根很长的羽毛,这两根毛在戏剧行头里被称为“雉鸡翎”或者“翎子”,很多戏种里都有它。
除了男性角色,京剧中的女性武将角色也经常佩戴雉鸡翎。比如杨门女将的戏,很多戎装女将都有雉鸡翎。虽然只是简单的两根羽毛,却为这些女将平添了一股英气。有些人还进一步把雉鸡翎玩出了花样,形成了一套专门的翎子功,借助翎子的翻飞或静止,表达角色的情绪。
那么,这种雉鸡翎的来历究竟是什么呢?单纯从戏剧史的角度,恐怕已经说不太清楚了,因为早期的资料比较匮乏,特别是图像证据。不过,如果我们把在头部装饰双羽的做法放在更为广阔的历史上来考察,会发现它很可能跟历史上武将所佩戴过的一种特殊的冠有关系,而这种冠最早居然能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赵国。
这种冠名为鹖[hé]冠,《后汉书·舆服志》比较详细地记录了它的形状,抄录如下:
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加双鶡尾,竖左右,为鶡冠云。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皆冠鶡冠,纱縠单衣……鹖者,勇雉也,其斗对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以表武士,秦施之焉。
根据这段文献我们能够知道,汉代有一种冠被称为武冠,或者大冠。如果在左右两边插上双鶡尾,就成了鹖冠。在汉代,虎贲、羽林等勇猛的武士都戴鹖冠。
武冠的形象比较清楚,除了在壁画、画像石等材料中屡有发现,还出土过汉代的武冠实物。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发掘过一座新莽时期的墓葬,墓主人头部就戴着武冠。
而鹖冠上之所以选择鹖这种鸟的羽毛,是因为它很好斗,被视为勇雉。曹植曾经专门为这种鸟写过一篇赋文,他说“鹖之为禽,猛气,其斗,终无胜负,期于必死”,也就是说,两只鹖一旦斗起来,就必须要争个你死我活。
现代研究者认为,古人所说的鹖,就是褐马鸡(拉丁文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这是一种我国独有的鸟类,尾羽相对较长,性情的确好斗。
看来,古人就是看中了褐马鸡的好斗,想用它来跟武士的英勇之气相得益彰。《后汉书》提到,鹖冠和战国时的赵武灵王有关,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鹖冠源自武冠,这是我们前面已经交代清楚的。而古代学者认为,武冠是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时采纳了胡人衣冠的一些特征而制作出来的,专门配给武士们佩戴。后来秦灭赵国,就吸纳了这样的冠。今天的一些赵武灵王的形象复原图,特意给他配上了鹖冠。
从文物材料看,战国时期不仅有武冠,还有了鹖冠。下图是出土于洛阳的一面战国铜镜上的图案,用错金银的工艺表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武士手持宝剑蹲距在马背上,他头上戴冠,两侧各插一根羽毛状物,这正是鹖冠的雏形。
汉代以后,鹖冠继续被沿用,但是形态逐渐出现了变化,比如下图所示的唐代鹖冠,就废除了两根褐马鸡的羽毛,而是在冠的前面直接增加一个鸟形的装饰。虽然如此,在头冠上插羽毛的做法却并未消失,而是一直流传下去。
现代人理解的万年历,就是能查询很多年的日历,不说万年但百年肯定是足够的。实际上万年历是古代传说中一部古老的太阳历,之所以叫“万年”是因为发明这种日历的人叫万年。当时实行的各种节令很乱,万年想要把节令定准,所以设计了一个可以测量日影计时的晷仪。长久使用后,万年发现了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就会重复一遍,这才为此后发明万年历打下基础。不过这也只是传说,真伪就要靠大家来判断了。
日历是今天人们最熟悉的事物之一,因为几乎每部智能手机里都会带有日历类的软件,供人们查询日期,记录事项。对小编来说,日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来查询放假信息了。
中国最早关于日历的记载是在1100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那时皇宫中已使用日历了,当时的日历又称皇历,按月分为12册,其中不仅记录着日期,而且是编修国史的重要资料,因为上面每页都会记载着皇帝当日的所作所为。
现在日历又叫做万年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日历很准确,甚至能推导至一万年之后的某一天是几月几日?其实并不是。
在中国,日历被叫做万年历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相传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纪念最早发现历法存在的那个人,他名字就叫万年。
相传,商朝第十三任国君祖乙时期,有位叫万年的人苦于当时人们认知的节令很乱,他根据日照树影的长短,以及自己动手做的五层漏壶,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便会重复一次。
当时的国君祖乙也正在命大臣阿衡敬祭天神,以便掌握天时节令。这当然是行不通的,万年听说后,就带着自己的发现去面见国君。国君听明白他的陈述后,大悦,为他修建日月阁、日晷台和漏壶亭,命令制作出更精确的历法。
一天,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当阿衡登上日月阁时,看见阁内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心知万年对历法的研究已经成功,他嫉妒万年可能会因此而得宠,于是派刺客去除掉万年。结果刺客在行凶时被守卫发现缉拿,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
经过数十年的观察天象和计算,万年终于创造出了精确的太阳历,当时祖乙已经去世,万年将历法呈献给新任国君后,国君看着此时已满面银须的万年,大受感动,将此历法命名为“万年历”。从此万年历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
有意思的是,近代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一片就刻有商朝人使用历法的记录,证明了商朝的历法已具有相当水平,而且这一页甲骨历也是目前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
这片甲骨文与古代传说的暗暗相合,让人们不禁猜测,也许关于万年的传说是真的,也说不定哦。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