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是谁发明的?牙刷的发明者是中国的一位皇帝
牙刷是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的一个日常口腔清理工具,而现在,虽然牙刷的种类层出不穷,有拿在手里的手动牙刷,也有充电使用的电动牙刷,而且还有根据牙刷刷子毛的软硬程度进行不同的种类区分,一个很简单的牙刷,也变得多种多样起来。但是你知道,最早的牙刷是谁发明的吗?可能很多人会想到近代国外的发明家们,但其实,世界上最早的牙刷,来源于中国。
1.南宋时期已经有牙刷
有时候人们可能觉得,像是牙刷这样具有现代气息的东西,应该是诞生于西方吧。西方发明家的确很厉害,很多发明都改变了现代人们的生活的方式,但是也不能因此小瞧了我们的祖先,像是足球、高尔夫这样的体育运动不都是出自他们的发明吗?事实上,我国最晚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牙刷了,在中国四川成都中药博物馆中,就有展出一把宋朝时期的竹柄牙刷。
这把牙刷被看做是医史文物中的珍品,但是我们却无从得知它是谁发明的,或许能够证明,牙刷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或者说在贵族当中比较普遍使用的器物,但是至于平民百姓是否也拥有牙刷,还需要更多其他的史料才能证明。而在外国人眼中,牙刷真正的发明者,应该是明朝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
2.明孝宗朱祐樘
很多人提到朱祐樘,都会比较在意他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妻子,没有其他的妃子,因此对朱祐樘抱有很深的好感。不过这件事情并不是我们要说的,而且朱祐樘也并非只有皇后一人。在美国牙科医学会,以及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当中认为,明孝宗朱祐樘在1498年的时候,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把牙刷,制作办法就是将短硬的猪鬃插在一支骨制手把上。
不仅如此,在2004年出版的《发明大全》当中,也把牙刷放在了朱祐樘名下,可见,牙刷的发明者并不是一些人脑海中想象的西方发明家,而是这位明朝历史上命途坎坷,当上皇帝之后又厉行节俭的皇帝,朱祐樘。朱祐樘幼年时期悲惨的经历,并没有让他成为极端的报复者,相反,他对这个世界还是非常温和善良的,面对杀母仇人,他也还是选择了原谅。
3.没有牙刷的时候人们用什么
那么,不管牙刷是明朝时期,还是南宋时期产生的,它总是有一个发明的过程,那么在牙刷出现之前,人们又是如何清理牙齿的呢?两千多年之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有了漱口的习惯。而至于“刷牙”,人们使用的工具还是手指或者柳枝,到了元朝时期,才正式出现了“牙刷”这个词。
而明孝宗的牙刷流传到了欧洲之后,因为造价昂贵,也只有贵族才消费得起,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尼龙制成的牙刷毛,牙刷才真正开始普及。不过这其实是西方人的看法,因为我国出土过秦朝时期的青铜制牙刷,说明牙刷的历史要比西方人眼中的1498年,至少还要早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
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长45厘米,高3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马踏飞燕属于国宝级文物,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相信大家就算没看过马踏飞燕的实物,也应该看过图片,但马踏飞燕基本上都是侧面图,很少有正面图,这是为什么呢?马踏飞燕的形象十分生动,三足腾空,飞驰向前,就像一匹活脱脱在奔袭的野马。但唯独马踏飞燕的正面照看起来会有些破坏意境,下面给大家看看正面应该就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了。
1969年9月初,武威县某生产队的村民正在挖防空洞,其中一个挥舞着镢头的村民,突然感觉触到了什么坚硬的物体,刨开一看,是一块石头,再拨开浮土层,发现是一块砖头,而且砖头连着砖头,好家伙,下面有一片砖头砌的墙体啊!
村民们将砖拆开,发现是一个墓室。胆大的人组成了一个小队下墓室查看,发现里面放着不少陪葬品。
当地政府赶紧向上反映情况,很快有文物工作者来到现场。经过勘察,初步认定是一座东汉晚期墓(不过后来有学者提出异议,说可以晚到西晋)。
其实这座墓先后有两次为土夫子所光顾,按理讲,好东西是不会有了。不过它算是例外,出土了各种铜人、铜车、铜牛,数量还不少,有近200件,其中就有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但文物部门及有关领域的专家一直将其称为“铜奔马”,所以,以下内容我们会遵循学术界的叫法,将其称为“铜奔马”)。
这匹高仅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的铜马,重量足有7.15公斤,而飞马脚下的“龙雀”(有人认为是燕子,有人认为是神兽)却巧妙成了整件雕塑的支点,像是电影中的慢镜头,大概只有在天上才可以做这样的动作。
此马出土,“一洗天下凡马空”。整体上看,“铜奔马”是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足。
马的胸前刻有“冀张君骑一匹,牵马奴一人”,可见它的主人应该是冀县(今甘肃天水)人,而马肯定与墓主相关,或许正是以死者生前坐骑为原型,或者专为死者订制的“天马”。原文中记载的“牵马奴一人”,正是在提醒人们,跟这座雕塑配套的,应该还有一个人俑。
不过,若是天马正在云间飞驰,还能脚踩龙雀,说明速度极快,那么这位牵马奴还能顺利牵引飞马,想来也不会是普通人。
而“铜奔马”被发掘出土后,它的价值一度没有被世人发现。真正让它举世闻名的,是郭沫若,他是“铜奔马”的伯乐。
1971年,郭沫若到西北地区访问时,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并且看到了这座“铜奔马”,他当时就觉得它既有风驰电掣之势,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无疑是一件稀世珍宝。便和当地的博物馆建议,希望能将这件文物送到北京去展览,并承诺,会为它大力宣传。
1983年,“铜奔马”的形象被正式确定为我国的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同时,它也是丝绸之路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
后来,“马踏飞燕”成功入驻小学《语文》课本,文章活灵活现介绍了这座小型雕塑的外形样貌,从此,何为“铜奔马”,连小学生都能说出个道道来。
不过,如果你读小学时也学过这篇课文,你还能回忆起文中插图“铜奔马”的样子吗?
是不是这样的?
只有侧面对吧?
即使是搜网络上、博物馆官网的照片,你也很难发现这匹神马的正面照,是因为拍正面角度不对,看不到“龙雀”?因为正面有残损?太难看?
现在就让我们揭晓一下它的正面形象,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惊喜吗?
意外吗?
网友:我好像看到了一匹撒了欢的野马。
所以,并不是因为这铜奔马的正面照片有多么的难看,而恰恰相反,马的正脸高度还原了急速奔跑中的马形象,显然已经跑疯了,不但表情失控,面部表情都有点扭曲了。
因为正面的表情看上去太过于有喜感,实在难以让人和灿烂的青铜文明联系起来,影响了文物本身的气质,所以当年的专家们兴许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敲定,这样有喜感的国宝级文物照片放在课本之中,就用张侧面照得了。
当然了,之所以始终“侧身”见人,除了上面那个原因之外也是因为以马为造型的大型铜器,侧面能够更好地展示它的线条美。
作为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它的身上代表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极具肌肉线条美。对于希望通过它来展示当年的文化的人来说,自然是希望它能够以更加完美的一面面对大家了。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