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沙特为何仇恨那样大?
说到伊朗和沙特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两个国家了,虽然都中东国家,但是一点兄弟的感觉都没有,互相看对方都不爽,而且几乎都是恨透对方了,那么我们就想问了,这到底什么情况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仇恨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沙特与伊朗之间的仇恨几乎和两国的历史一样悠久,覆盖了历史传承与民族、大国关系、教派、政治等多重维度。
两国的恩怨也充分表明了——穆斯林之间真的不全是兄弟。
首先看历史和民族的问题。
从历史传承上来看,伊朗人主要是波斯人种,属于雅利安人(希特勒那个所谓的雅利安人带有种族主义色彩,是错误的定义,波斯这个是正版),说波斯语,虽然是穆斯林国家,但并不属于阿拉伯文化圈;而沙特是正经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均属闪族。
伊朗曾经的祖先——古波斯人建立了庞大而强势的波斯帝国,将中东,中亚踩在脚下,十分威猛。现在的伊朗以重振波斯帝国雄风为己任,野心十足,绝对不可以接受任何示弱的表现。
甚至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也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先进的波斯文明,后来灿烂的阿拉伯帝国乃至整个伊斯兰文明,很大程度上沿袭自古波斯。所以波斯人始终觉得自己在文化上是阿拉伯人的老师,特别有优越感。
不过,沙特也不是好惹的,一直号称阿拉伯世界的老大。阿拉伯当年更牛,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强大阿拉伯帝国。
直到现在,每个阿拉伯国家,都怀中一个大哈里发梦,梦想重建横跨西亚北非的大阿拉伯帝国,换句时髦的现代语言,就是“掌握地区主导权”。比如当年意气风发的卡扎菲就曾以此为己任,甚至提出要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合并。
作为现在阿拉伯世界的领袖沙特,自然这一方面欲望强烈。因此,两个国家都有如此“崇高”理想,都想要做老大,那么矛盾自然是不好调和的。
第二,两国在大国关系的处理上,正好是互为反义词。沙特和世界老大——美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自冷战开始以来,美国对中东的诸多军事行动,都非常依赖沙特的军事基地,沙特俨然成了美国主导的,中东“小北约”来合围伊朗的主力,在伊朗问题上,美国一直视沙特为自己的“代理人”。
下图,2017年初,特朗普上任首次出访的国家竟然不是传统的欧洲盟国,而去了沙特。沙特国王萨勒曼高兴的向特朗普授予沙特最高级别勋章——阿卜杜勒阿齐兹勋章(那条Blingbling的大金链子)。
经济上,沙特最大的企名字叫“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阿美”是个缩写词,全称是:沙特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从这个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这家公司与美国不可说的关系。
再看伊朗,这个不必多加赘述,早早的就被美国定义成了“邪恶轴心”,各种的恐吓、制裁。几十年如一日的领导国际社会对伊朗进行全方位的制裁;伊朗也专挑美国看着不顺眼的国家结盟,比如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来,叙利亚的阿萨德能在逆境中屹立不倒,除了俄罗斯的支援以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伊朗的力挺。还有伊朗和俄罗斯日益密切关系,正应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规律。
第三、大家耳熟能详的教派纷争。
虽然伊朗和沙特同属伊斯兰政教合一国家。但是沙特属于逊尼派阿拉伯;伊朗属于什叶派波斯,奉行伊玛目派。这两教派虽然都信一个真主,都唱一本经书,但是互相敌对,互视为“异教徒”,那是水火不相容,历史上战争不断。拿近的来说,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很大程度就和这两个教派相关。
此外,两国政府虽然都是宗教高于一切的神棍,但还是区别巨大——沙特政府和民间都很神棍;而伊朗老百姓不神棍,特别向往世俗生活,比如包头巾,伊斯兰教的国家女性们最近都在抢着戴上,而且包的越来越严实(比如土耳其),伊朗女人却一直争取摘掉,实在不行,尽量多露出点头发;伊朗政府越禁止西方音乐,老百姓越喜欢听美国歌曲,看美剧。伊朗大学里超过60%的学生为女性,这个比例在科学和工程学科更是高达70%,目前伊朗议会中也有女议员比例不比咱的女人大代表少;而去年前,沙特女人连看场球赛,开个车都算“违法”(开车不能遮面,但是沙特民间女人出门必须得包严实了,如同一个“行走的帐篷”)。
感觉最应该买包包的就是沙特女人,毕竟黑压压的一片,容貌身材都秀不成了,就拼包包吧;而且,手里拿着的包也算是唯一的识别特征,以免认错了人。
第四、石油出口都是两国的命脉,经济利益上冲突不断。再加上沙特亲美,伊朗反美,又与俄罗斯交好,还要当拥核国家,两国自然敌对。
第五、沙特和伊朗都有拽的资本。
沙特方面就不多赘述,美国大树下好乘凉,自己本身也是blingbling的土豪。
再看伊朗,面对出尔反尔的美国,说了不太算的欧美,在咄咄逼人犹太国家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伊朗只能武装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邻居们都不怀好意,但伊朗的地理位置也不算差,掌握着西方经济生命线——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运输通道。目前这项重任由于大名鼎鼎伊斯兰革命卫队负责。近年来,伊朗的常规潜艇的技战术水平在咱们中国的技术支持下也有了长足进展。
总之,沙特和伊朗选择了美国和俄罗斯站队,再掺杂着与两国历史一样长的恩怨和教派矛盾,短期看,沙特和伊朗的矛盾会趋向于激化;从长远看,双方的矛盾冲突是个老问题,不会因为某个事情就让双方行为失控,加上两国背后的大国也不愿意兵戈相见。因此,双方都无意开辟新的战场,直接对抗。平时互相磨嘴皮子,诅咒一下倒是两国关系的日常。
皇帝自称“朕”是秦始皇开的头,当时丞相李斯建议设立一个皇帝的第一人称,秦始皇就选择了“朕”这个字。此后普通人也是不能随意用“朕”,只有皇帝才能说。不过“朕”多半是用在书面化的自称,皇帝平时还是用“孤”、“吾”等比较多。其实各个朝代,皇帝的自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想在称谓上做些改动并不算什么难事。那其他朝代的皇帝,喜欢用什么自称呢?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这个问题。
自从秦始皇把“朕”这个字私有化后,“朕”成了皇帝独有的字,谁还敢自称“朕”就是造反,那么是不是从秦始皇开始所有的皇帝都自称“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多皇帝是不自称“朕”的。
秦汉时期:书面须称“朕”,口头可用“吾”
秦始皇虽然把“朕”变成皇帝私有的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用“朕”称呼自己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的方士卢生等人逃亡后,秦始皇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在这里,秦始皇自称为“吾”、“我”,并不自称“朕”。
同样,汉承秦制,汉朝的皇帝称呼自己也很随意,《史记·封禅书》载,汉高祖刘邦问群臣:“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众人不能回答。汉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但在重要的场合皇帝还是自称“朕”的,比如:《史记·孝文本纪》载汉文帝即位诏书曰:“间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用“吾”的情况增多
进入三国时期,乃至此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帝自称“吾”的情况比秦汉时期更为增多。具体表现,一是皇帝在口语中自称“吾”的例子更加常见,二是某些皇帝在诏书、敕令中也自称“吾”而不自称“朕”。如《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遗诏敕太子刘禅:“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同时,对在身边的鲁王刘永说:“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但曹丕就比较皮了。他不按汉朝的牌理出牌,不但在口头语里面自称“吾”,在有些诏书里也自称“吾”而不自称“朕”。《三国志·文帝纪》注引《魏书》载曹丕《癸酉诏》曰:“昔太山之哭者,以为苛政甚于猛虎,吾备儒者之风,服圣人之遗教,岂可以目玩其辞,行违其诫者哉?广议轻刑,以惠百姓。”
唐宋时期:用“朕”的情况增多
到了唐宋时期,皇帝自称“吾”、“我”的情况开始显著减少,不但在正式书面文件中自称“朕”,而且口语里面自称“朕”的情况也十分普遍。但即使如此,皇帝在口语里自称“吾”、“我”的情况也还是大量存在。《新唐书·刘文静传》,唐高祖对刘文静说:“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旧唐书·高丽传》,李勣请求用高丽俘虏随军效力,唐太宗曰:“谁不欲尔之力,尔家悉在加尸,尔为吾战,彼将为戮矣!破一家之妻子,求一人之力用,吾不忍也!”
《宋史·石守信传》,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与石守信等饮酒,酒酣,宋太祖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宋史·寇准传》,宋太宗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立为皇太子。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宋太宗闻之不悦,召寇准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
元明时期:主要用“朕”,偶尔用“吾”、“我”
《元史·世祖纪》,有回回因饮食习惯与他人发生纠纷,元世祖忽必烈曰:“彼吾奴也,饮食敢不随我朝乎?”《元史·后妃传》,元军灭宋,元世祖举行大宴,众皆欢喜,唯察必皇后不乐。元世祖问道:“我今平江南,自此不用兵甲,众人皆喜,尔独不乐,何耶?”
《明史·刘基传》,明太祖朱元璋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刘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明太祖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
清朝时期:皇帝基本是都自称朕
到了清朝,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达到顶峰,皇权空前加强,皇帝开始在无论是生活还是诏书中都自称“朕”,皇帝自称“朕”,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用语,是君主至高权威的象征。这反映了清朝皇权达到巅峰,再也没人能够挑战皇权了。
最后总结,中国的皇帝实际上在大多数时间是不自称朕的,因此除了清宫剧里皇帝自称朕之外,大多数电视剧拍的并不符合史实。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