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西方的板甲有什么区别?板甲和铠甲有什么不一样?
实际上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板甲,板甲是西方用大块金属造成的盔甲,而板甲的出现也让这种防装成为了最强铠甲。实际上西方在发明板甲之前也是用的锁子甲之类的护具,但是重量和灵活性都不太够。那板甲到底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呢?主要还是因为材料的升级,还有对防护区域需求的增加,那板甲到底是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各个时期的板甲,一起来看看吧。
板甲,至少得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其躯干部分正面的防护面,必须是一整,或焊接/铆接成一片的硬质甲壳。第二,其躯干部分整体构成一个刚性的桶型或箱型防护。第三,其躯干部分主体不存在可动部件。从这三点上,我们可以先去掉一些与板甲非常接近,但并不能真正称为板甲的铠甲。
不少铠甲都听说过公元4-5世纪流行于朝鲜半岛南端的迦邪文化,并在日本发扬光大的短甲。短甲由头盔(兜)硬质的桶型身甲(胴),以及一体化的肩领甲和肩甲组成了防御的主体。金属的短甲由铁或铜的甲片以铆钉拼缀成略有弹性的硬壳型身甲。但是,短甲保留着当时东亚铠甲特有,甚至可以说一直影响了东亚绝大多数文明的铠甲直到近代的特色:前开襟设计。
▲日本短甲的穿着示意图
虽然在东亚文明中最为常见,但前开襟设计在很多文明中都有使用。前开襟的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战士穿着铠甲时需要的他人协助被最小化。虽然在投射武器的威力有限的时代里,一旦象典型的短甲一样采用重叠设计,就几乎没有缺点,但是这个设计使前胸甲对于冲击力的分散能力受到很大的降低。因而,虽然是视觉观感上,短甲非常类似于板甲,但是基于这一点,它无法满足作为板甲的第一要素,故此其不能被视作板甲。
▲突厥-印度风格的盘甲
▲莫卧尔印度的四面镜甲
其实,几乎所有的文明都在追求着防御的最大化,因此,殊途同归地,很多独特的,有着大片正面防御甲片的铠甲在不同的文明中发展了出来。尤其以伊斯兰世界及受伊斯兰世界影响的文明为多。土耳其的盘甲,印度的四镜甲,中国的全铁甲式,日本的雪下胴,五枚胴等设计,都在前胸使用了大块的装甲板。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使用了真正板甲部件的方法,比如1675年后法国轻骑兵采用的胸板,以及日本部分藩国在发给足轻的御贷具足具足中采用的,只有前胸的腹当式铠甲。
▲日本五枚胴具足
▲伊达政宗墓出土雪下胴具足胸甲
这些铠甲都有着坚固的防御正面。但是同样地,它们没有在身体周围形成一个坚固的,硬质的壳体。它们有些是柔性铠甲的加强,有些是为了方便运输,也有一些是为了减轻重量,但是无论目的如何,这样的设计都无法达成真正板甲最大可能缓解冲击力传递设计。尽管其中有不少在真正使用中并不比普通的板甲逊色,但是作为一个理论性的探讨来说,我们也在这里把他们单独分类为强化锁甲或复合铠甲,以及单纯的护胸甲。
▲明全铁甲式
此外,还有一种铠甲,也很遗憾地不能完全称为板甲。也就是板条甲。罗马的板条甲非常著名,不过由于它的前开设计我们不考虑它。在这里我们要说的,主要是欧洲,尤其是因波兰翼骑兵的偏好而闻名,并在不少冷兵器爱好者中因为结构与‘龙虾尾’型的轻骑兵头盔相似,而往往被称为龙虾甲的环片甲(ANIMA),以及日本的最上胴,菱缀桶侧胴,甚至包括一些早期的哥特/米兰式铠甲。
▲全身ANIMA型胸甲
▲16世纪波兰,意大利制全胸加四段ANIMA式四分之三甲
在这些铠甲中,虽然身甲成为一个完整的桶型,开口在侧面形成坚固的冲击分解,但是为了更灵活的活动,这些铠甲略微牺牲了强度,在腰部以上的身甲中,采用由环型的甲片,通过柔性的材料如皮革,绳索等连接,使身甲的整体成为可以上下左右弯曲的结构。
▲现代复制16世纪式样波兰全胸三段ANIMA式半身甲
虽然这种结构与板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些在胸部或腹部依然采用了无限接近板甲的大正面的硬壳结构。不过在面对极端的冲击时,依然强度不如普通的板甲。因此,在讨论狭义的板甲时,我们在这里也将它单独移出。
▲波兰全身式ANIMA半身甲
▲日本,江户中晚期复古式七段板物素悬二枚胴具足,摄于上海世博会
▲同上,板条连接细节图
理论上,真正由大片铠甲组成的前后两片身甲形成的板甲,要待到1390年代,才会在欧洲粉墨登场。
▲1390年代大白铠甲骑士装备和骑士日常服装
在那段时间的末期,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装备,就是上图中被叫做大白铠甲(Harnois Blanc)的铠甲式样的出现。大白铠甲之得名,正是因为其表面被精心打磨,这是因为在潮湿炎热的南欧,黑色铠甲容易锈蚀,且闷热不堪。而可以反射阳光的铠甲,尤其是头盔,大幅度改善了这一问题。可以说,大白盔甲是最早的近代板甲的雏形。
▲早期歌特铠甲的现代复制品
而在15世纪第一个十年里,一种被叫做‘包裹全身的甲胄’(Cap a Pie)也就是全身甲的新式铠甲,被米萨利亚家进献给了米兰公爵。这种铠甲有着几大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它不再是穿在锁链甲外的铠甲,而是完全由钢板构成了所有的防御面,只在露出的关节和脚掌,颈部用一些锁甲的配件构成,内部不再需要穿上一整套的锁甲,光是身甲部分,就为战士节省下9千克的负重,还不包括沉重的锁甲长裤。更重要的是,和大白铠甲相比,新式铠甲蓄意地增加了胸腹部的突起程度,整个防御面不再紧贴身体,一来舒适性大幅度增强,二来铠甲有了一个相当宽裕的缓冲空间,能更好地以形变分散冲击力,使防御能力大幅度上升。
第二,尽管腿甲依然是独立的,但是它出现了可动式的环片甲裙,在完全不阻碍身体活动的情况下,覆盖住了大白铠甲无法保护的身甲和腿甲交界处的弱点。除非真的吃到一下撩阴锤,甚至一般的刀剑撩阴上斩也能保护住,除非穿着者的运气太过糟糕。
第三,它的双肩都采用了灵活的,通过皮条和铰链与胸甲直接连接的宽大肩甲。尽管还不如之后更先进的铠甲那么全面,但是它在保护好了脆弱的肩口的同时,最小限度的降低对肩膀活动的限制。
第四,它增加了枪钩。这是只有在有着硬壳结构,由整个躯干而非单纯的肩膀承受重量的设计中,才能采用的结构。这使骑兵可以使用更长更粗的骑枪,也能在冲锋时更灵活省力地调整枪尖的指向。而它巨大化的左肘和左肩甲片,以及粗大的铁手套宣言着不再依靠盾牌防御的新思路。在这个辉煌的复兴年代,真正的板甲,就此降临此世。
其实魏璎珞令妃的出身是非常卑微的,应该算是乾隆后宫身份最底下的人,但是令妃却能成为皇后,但是下人皇帝的亲妈,可见令妃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了。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令妃肯定也是一位很有手段的人,皇帝后宫的血腥程度不亚于真实的战场,那令妃到底是靠什么上位的呢?反正肯定是要比电视剧里的情况要难的多,而且传说令妃还拉过皮条,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其实大家只要看看令妃在每次怀孕的时候,乾隆都是个什么态度就能明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网络上有一些人出于嫉妒的心态,造谣令妃“怀孕守空房”“怀孕拉皮条”各种谬论。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发文澄清。如果说某一件史实,必须要有资料佐证。没有资料靠着一张嘴颠倒黑白是行不通的。如果说令妃拉皮条谁也不如孝贤皇后,直接拉了一代帝母,最后乾隆把江山都给了人家儿子。继后也是拉皮条,慎嫔与容妃。这个容妃最后还揭发继后私当大珠,最后导致皇后剪发。那么言归正传说一说,黑粉经常造谣说的“令妃怀孕守空房”的事儿。令妃在十年间为乾隆生育六个儿女,并且再加上流产一个,共七个。十年间跟随乾隆南巡三次,除了坐月子基本每年都跟随去热河。其中十四阿哥是令妃怀孕三个月跟着乾隆第二次南巡。十六阿哥是令贵妃在第三次南巡途中怀孕。第四次南巡令贵妃晋皇贵妃。十七阿哥是皇贵妃在随驾热河时怀孕。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乾隆回宫过冬,令妃在宫中怀孕。天暖花开之后,随乾隆前往圆明园居住,并在圆明园诞生。
一、七公主(固伦和静公主) 令妃第一个孩子,是七公主,出生于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寅时 因此粗略推算,受孕时期大概是乾隆二十年十月左右。 《清实录》记载,乾隆二十年十月十四日,乾隆从热河回到北京。奉皇太后还宫。从此时起开始在宫中过冬,而不是在圆明园。 因此令妃是在宫中怀孕。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初六日,因令妃怀孕,乾隆异常高兴,赏赐了令妃娘家兄弟房子和土地。(《内务府奏案》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初六日:奏为赏原任内管领清泰之子房屋地亩事) 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乾隆自宫中搬到圆明园长住。怀孕的令妃随同前往。(因为七公主出生在圆明园)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七公主出生于圆明园五福堂,当日乾隆也在圆明园(据穿戴档)。 七公主满月后,乾隆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乾隆自圆明园启程,动身去热河。
总结:令妃怀第一个孩子期间,并没有守空房,相反,乾隆对她这次怀孕异常高兴(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长久没有怀孕的令妃终于怀孕了),查出怀孕之时便赏赐了她娘家兄弟,不仅给房子还给地亩;春天的时候乾隆从宫中去圆明园长住,也将令妃带在身边。令妃生孩子时乾隆就在圆明园,直到令妃满月,乾隆才启程去热河。令妃是否在满月后随驾热河目前未知,因为没有记载。
二、十四阿哥永璐
令妃第二个孩子,是十四阿哥,出生于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午时
因此粗略推算,受孕时期大概是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左右。
乾隆二十一年闰九月初四,乾隆奉皇太后自热河回到宫中。
乾隆二十一年闰九月十一日,乾隆在一岁的六公主,与才出生三个月的七公主中,选择了七公主(乾隆二十一年九月丙子,乾隆谕旨:“朕有小公主二人,伊有二三岁子嗣,即指为额驸,俟可送入内地之时,即行送来种痘抚养……”——说明一个月前的九月,乾隆选额驸时,还没有决定要指婚给哪个公主),将成衮扎布两三岁的儿子拉旺多尔济指婚给七公主(据闰九月十一日成衮扎布谢恩折。)
虽然六公主后来夭折,但在乾隆二十一年指婚时,她还是健健康康的,乾隆并不能未卜先知,据玉牒女孙直档记载,二十一年闰九月指婚时确实直接指的就是七公主,所以不知道为什么乾隆没有选择已经过了周岁的六公主,却选了一个才出生还不知道能不能长成人的七公主。也许是七公主更受乾隆的重视与喜爱吧。这期间乾隆大概经常与七公主和七公主的母亲令妃在一起,没过多久令妃再次怀孕。
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十一日,乾隆自宫中出发巡视江南,是为第二次南巡。怀孕三个月的令妃随驾,被他带在身边跟随一起去江南。(据《拨用行文底档》)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乾隆及太后南巡结束回到圆明园。此时令妃已怀孕将近七个月。
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五日,是令妃第一个孩子七公主的周岁生日。
两天之后,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十四阿哥出生于圆明园,当日乾隆也在圆明园(自清实录)。
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十四阿哥出生次日,乾隆自圆明园启程,动身去热河。
总结:令妃怀第二个孩子期间,也并没有守空房,相反,乾隆甚至带着有孕在身的她一起去江南。此次南巡随驾嫔妃,除了皇后之外,一共只有五位,分别是纯贵妃、令妃、庆嫔、颖嫔、忻嫔,人数并不多,但乾隆依然将已不能充当生理工具的令妃带在了身边。在第一个女儿刚过完周岁生日的第三天,令妃生下了自己第一个皇子,乾隆在看见孩子出生之后才动身启程去热河。令妃自此儿女双全。
三、九公主(和硕和恪公主)
令妃第三个孩子,是九公主,出生于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戌时
因此粗略推算,受孕时期大概是乾隆二十二年十月左右。
乾隆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奉皇太后自热河回到圆明园。
四天之后,乾隆奉皇太后自圆明园回宫,在圆明园坐完月子的令妃此时也随乾隆一起回宫。没过多久她便再次怀孕。说明乾隆自热河回京后,就经常和令妃在一起。
乾隆二十三年二月,乾隆自宫中搬到圆明园长住,怀孕约四个月的令妃随驾,也开始在圆明园长住。
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九公主出生于圆明园。(据《内务府奏案》,乾隆二十三年七月至九月令妃一直在圆明园)
九公主出生的次日是七公主的两岁生日,再过两日之后是十四阿哥的周岁生日。三年生了三个孩子,几个孩子的生日都连在一起了。
总结,令妃怀第三个孩子期间,也并没有守空房,她是在宫中怀孕,但怀孕四个月时仍被乾隆带着去了圆明园长住,最终于圆明园生下了九公主。乾隆在她的孩子出生之后才起驾去热河进行一年一度的围猎。
四、乾隆二十四年流产的孩子
据红箩炭档记载,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初十,令妃遇喜添炭,添守月姥姥。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令妃遇喜添炭停止,守月姥姥添炭停止。说明此时令妃腹中的孩子已不在。
已添守月姥姥,说明令妃大概已怀孕六个月(据炭档记载,令妃怀七公主六个月时添守月姥姥)。守月姥姥和守月大夫正常情况下是嫔妃妊娠满月后撤出,小产后也要坐月子,因此九月撤人撤炭,说明令妃是八个月小产,小产时令妃大概已怀孕八个月。
因此粗略推算,受孕时期大概是乾隆二十四年二月左右(这一年有闰月)。
据《内务府奏案》记载,乾隆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令妃随乾隆自圆明园回宫。此后乾隆长住宫中,一直到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开始搬到圆明园长住。说明令妃在二十四年春天随驾住到圆明园,并于圆明园怀孕。
乾隆二十四年七月初四乾隆离京在热河围猎,九月二十四日回到圆明园。此时令妃已经小产。两个月后,乾隆晋封令妃为令贵妃。令妃成为了乾隆后宫第一位非潜邸出身而能晋级贵妃的女人。(此前乾隆的贵妃分别是贵妃高氏、纯贵妃苏氏、娴贵妃那拉氏、嘉贵妃金氏均为宝亲王潜邸旧人)
此次令妃虽然小产,但并没有失宠,反而得到了非潜邸出身晋封为贵妃的殊荣。之后终乾隆朝只有嘉庆养母庆妃也是非潜邸晋封贵妃的。
五、十五阿哥(嘉庆)
十五阿哥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丑时。
因此粗略推算,受孕时期大概是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左右。
这一年的八月十八日,乾隆奉皇太后自圆明园启銮前往热河。随驾嫔妃未知。令贵妃此时已经怀孕约七个月。
但是著名的《塞宴四事图》中,却暴露了怀孕的令贵妃的身影。
据乾隆谕旨诗记载,《塞宴四事图》绘制的是乾隆二十五年九月九日的情景,这一天也正好是令贵妃的生日。
因此,令贵妃极有可能于怀孕期间随驾去了热河及木兰围场,因为这一年是乾隆的五十大寿,他要在热河大肆举办庆祝活动,这样的庆典,纵然令贵妃有孕在身,他也想带上她一起参加,并且于令贵妃生日那天举办塞外大party,命画师画下了这生动的一模,画中的令贵妃腹部高隆,被众妃嫔搀扶。正是怀有身孕的样子。
至于画中为什么没有皇后,因为皇后侍奉皇太后去了,画中也没有画皇太后。
因近临产,因此令贵妃在热河过完了生日后大概就被人护送回圆明园,于一个月后在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生下十五阿哥,这个儿子,大概是乾隆五十大寿最好的寿礼。乾隆在避暑山庄则还有重要的外交活动,这是他完全平复准噶尔和回部后的第一年,蒙古回部王公全都聚集在热河等待他的召见,所以他不能提前回京。
总结:吐槽令贵妃怀孕守空房的,大概最爱举的例子就是令贵妃生十五阿哥这一次了吧。但这一次令贵妃不但没有守空房,甚至还与乾隆一起过了生日,乾隆还在把她怀孕的样子让画师画了下来作为永久纪念。
六、十六阿哥
出生在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
那么小十六是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被孕育出来的呢?时间返回到十个月前。
那时候还是乾隆二十七年一月
《清高宗实录》载:乾隆二十七年。壬午。春。正月。乙未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丙午。上奉皇太后南巡。车驾发京师。 正月十二日乾隆开始第三次南巡随驾后妃为皇后、令贵妃、舒妃、庆妃、豫嫔、忻嫔。《清实录》中记载“五月初四驾回圆明园”。
说明乾隆是五月初四回到北京的。那时候我们的小石榴大概已经三个月了。
那么说明,小石榴是在乾隆南巡不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有的。再查《清实录》,发现乾隆二十七年这一年有闰五月。
那么十一月三十出生的小石榴大概应该是在三月初一左右有的。
这段时间,实录记载他的皇父已在浙江境内,在杭州府,海宁几处轮流驻跸,先到了杭州府,又去了海宁,过了几天又住回了杭州府,一连住了几天。三月十五才离开杭州。
那么小十六应该就是在浙江境内,杭州或杭州附近的地方被孕育粗的,经过了江南水土的滋润~
五月的时候,小石榴在令贵妃的肚子里,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回到北京。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南巡~幸好是在妈妈肚子里,三年之后他的爸爸又开始第四次南巡。皇后剪发被遣送回宫,小石榴死在继后回宫之后。
回到北京之后乾隆没有回宫,而是去了圆明园。天气热了,宫里的大人们都愿意在较为凉快的园子里度过炎炎夏日。令贵妃也是住在了圆明园,那么小石榴也是在圆明园度过的这一段被孕育的时光。
过了三个月,七月初八的时候,他的爸爸和往年一样,去热河避暑打猎去了。那个时候小石榴已经五个月了左右了,妈妈行动不便,为了宝宝的安全,不宜再去热河了。
所以这一年随驾木兰的名单上,没有他的妈妈。他妈妈应该是在圆明园安心养胎。两年前,小石榴的哥哥小十五,也是在圆明园被妈妈静心孕育,最终在天地一家春被生出来的。说明他妈妈这几年已经住在了天地一家春,小石榴也许和哥哥一样,也是在这里,度过了出生前的一段平静的时光。
过了两个月,九月中旬的时候,他的爸爸乾隆从热河回来了,回到圆明园的前一天,先是下榻在京郊的行宫(南石槽行宫)。这时候他的妈妈令贵妃遵旨去行宫迎接乾隆,晚上陪他爸爸一起用膳,这是难得被记载的一段三人共处的美好时光~
第二天就一起回到了圆明园。两天之后,她妈妈的宫里更热闹了一些,因为小十六越来越大了,不知道什时候就要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所以需要更多的人来保护他。根据《添减底档》的记载,9月19日令贵妃遇喜添炭,添守月姥姥添守月大夫。《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载,“凡内廷等位遇喜,于御医上夜月分为始,将每月食用照额加半,准亲眷一人进内照看至满月时出去,本宫首领太监照常上夜外,宫殿监奏派总管一名率敬事房太监及御药房首领太监等上夜。”
这一天,她妈妈的身边多了守月姥姥和守月大夫。他的外婆应该也进了宫,在他的妈妈身边照顾着他的妈妈。大家都在一起准备迎接他的出生了。
七、十七阿哥永璘
永璘是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子时出生的。
那么永璘大概是三十年八月份有的。那么乾隆三十年的八月份乾隆在哪里呢?
乾隆三十年七月初八日万岁爷驾行木欄哨鹿:皇贵妃、舒妃、庆妃、颖妃、豫妃、容嫔、禄常在、新常在、宁常在、武常在、那常在共十一位。(○乙未。上回銮。奉皇太后居畅春园)这时候令贵妃刚晋位皇贵妃并且接册宝不到一个月,乾隆就带着她及众位妃嫔去热河避暑了。直到九月二十二才回到京城。所以十七阿哥是在热河被孕育出来的。天冷之后回宫,来年天暖之后去了圆明园。十七阿哥也是在圆明园出生的。十七阿哥出生满两个月之后,他的额娘又跟着他阿玛去了热河。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初八日,万岁驾行木欄:皇贵妃、舒妃、庆妃、豫妃、容嫔、林贵人、兰贵人、常贵人、禄常在、新常在 、永常在、宁常在。这时候永璘养母颖妃没有随驾,估计是留在圆明园照顾这个小家伙了。
令妃是没有空照顾自己的孩子,十年中三次南巡,又是连续生了六个孩子,流产一个,还要跟着去热河。所以孩子们都有养母,方便自己不在宫里好好的照顾他们。并且并不是给孩子们找了养母,自己就不能带孩子了。生母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养母丝毫不少。
【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十八,皇上、皇贵妃等位往圆明园去二十日还宫,随行:储秀宫皇贵妃、十五阿哥、十七阿哥】
乾隆就从宫里去圆明园两天,也要把皇贵妃及她的两个儿子带上。十七阿哥才五岁,一家四口去了圆明园两天,也不知道跟着干什么去了。五天之后就是皇太后八旬大寿了,这时候宫里已经开始庆祝了。回宫的第二天开始一直十一天,乾隆都要给皇太后进献寿礼。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