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古人都用什么当定情信物?古代定情信物总汇

古人都用什么当定情信物?古代定情信物总汇

时间2022-04-01 20:44:06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1960

可能现代人对于定情信物这种说法已经很少提及了,不过情侣之间也还是会有能留下记忆的物品,那你知道古人都用什么东西当定情信物么?其实古人的定情信物非常的简单,但是每个物品所赋予的意义都是不太相同的,至少是给了一种特别寓意在其中。所以大家才会说,古人的生活实际上都非常的浪漫,至少比现代人会过日子多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古代的定情信物一起来看看吧。

【红豆】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是粒粒鲜红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果实,伴着姑娘心中思念,慢慢变成了地球上最美滴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梳子】

接发同心,以梳为礼。

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的意思。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愿,也有爱意传递。因此,不少地方有了七夕送梳子习俗。

【罗帕】

手执罗帕,巧笑嫣然。

古代罗帕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缠绵之意多有这般场景,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面飞红霞,双手无措,便送帕于手。几分无助,几分娇怯,几分心喜,让人怜爱之意顿生。 古书有云“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从中,借着帕角飘忽,暗送秋波。既掩去了露齿尴尬,又可平添几分娇媚,更可在转身之时,轻笑向那失了神男子抛下一句“呆子”,万般风情俱在其中,勾起他人心底之情愫,便是又引出一段千古佳话或是绝唱,何乐而不为呢。

【耳环】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 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瓜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卫风·木瓜》中写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讲一个男子得到心爱女子所赠送滴木瓜、木桃、木李后决定回赠以各种佩玉,表达永结同心意愿。古时候,“男任狩猎,女任采集”,所以“蔬果之属为女子所有”,女子要向心上人表达爱意,通常会赠送瓜果。

【同心结】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关于同心结最令人唏嘘的当是北宋林逋所作的这首《相思令》,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成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为信物,表示双方同心,永远相爱,但是诗中这对男女分手在际却“结未成”,暗喻未能定下终身。而最后江潮已涨,船儿扬帆也要远行。

【头发】

青丝一缕随身寄,妾身如丝永相随。

女子的发,承载了太多的情思。流云、堆鸦、雨鬓风鬟……这美丽的文字太多。最早的《诗经》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凌乱的发丝,那是对远行的良人的思念;《白发魔女传》中,为情所困一夜白头的练霓裳,云样的白发,是那女子的情伤,亦曾令多少人为之动容。“青”与“情”,“丝”与“思”,青丝,这个词想想,就该与缠绕有关吧。

中国古代定情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甚至一枚瓜果,都可以作为定情信物,都可以表达自己对“情”之诉求。

要说谁才是春秋五霸中最厉害的国家,可能不少人还是会选齐国,毕竟齐桓公的名声实在太响了。不过这个说法目前已经过时了,齐桓公虽强但也没强到能统一全国,而且当时其他国家也有超越齐国的势头。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春秋五霸的排名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当然这其中会有比较主观的一面,小伙伴们有不同意见的话可以留言一起讨论啦。

从小编这几天发表的文章来看,很多读者都知道甚至比较了解 “春秋五霸”,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让大家给“春秋五霸”做个排名,又会怎么选择呢?其实在小编看来,历史早有定论。

通常,“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

一种指的是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依称霸的先后顺序排)。这是唐代司马贞,在研究司马迁的《史记》后给出来的说法,不过这个说法有很多人不认可。

其一,宋襄公只有霸主之名,而无霸主之实,就算是司马迁本人来解释,估计也很难把这个说法给说圆咯。只能理解成司马迁时代大家都很看重“礼仪”、“仁德”等儒家经典思想,就这个层面上来说,宋襄公的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其二,秦穆公称霸时,秦国固然是兵强马壮,打败过最强大的晋国,但同时也被晋国狠狠收拾过两次,而且有西边的戎族等部落牵制,秦国比其他国家更少参与到中原的事情上来,要说“称霸中原”,也有点名不符实,说“称霸西戎”倒是很贴切。

但秦国在春秋时期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这位秦穆公了,这时候的秦国比起晋国、楚国、齐国尚且略差一筹,更不要说其他秦公在位的时候了。秦国真正强大起来,还是要从战国中后期秦孝公和商鞅的时代算起。

所以“春秋五霸”还有第二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这种说法呢来自荀子所著的《王霸》,相比司马贞的唐代,荀子生活在战国后期,离春秋时期也就二百年左右,所以小编觉得这种说法更为靠谱。

对比两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的位子都很牢固,这是为什么呢?

小编认为,作为中原霸主,除了称霸的国君在位时能号令天下,在称霸的国君去世之后或者去世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这个国家也应该具有十分强大的威慑力才对。如此看来,之前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了。

首先看看齐国。齐国其实从齐桓公的爷爷齐釐公开始就算是一方霸主(公元前720年左右),齐桓公在位的时候国力达到顶峰,一直到齐桓公身死(公元前643年),称霸大约有80年的时间,但之后的齐国虽无霸权,却依然是一流强国,强大了约250年。

然后是晋国。晋国是从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时代强大起来的(公元前675年左右),晋文公后的晋历公、晋景公、晋悼公又数次将晋国的国力推向顶峰,到后来“三家六亲”执政(公元前550年左右),晋国才算是逐渐走向了下坡路。但直到公元前500年左右,晋国都是各诸侯国公认的盟主,所以晋国足足称霸了约150年,强大了约200年。

接下来是楚国。楚国从和齐国争霸的楚成王开始算起(公元前660年左右),到楚庄王时期霸权达到巅峰,直到后来的吴楚争霸(公元前506年左右),称霸了约50年,强大了约150年。

最后吴王和越王,这两位称霸时间比前面三位晚了许多,这时候已经是春秋末期。吴国从吴楚争霸一直到亡国,称霸了30年,强大了70年。

越国从吴越争霸一直到春秋结束,称霸了20年,强大了50年。

从一个国家的层面上来说,长盛不衰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综合强大的时间和称霸时间,“春秋五霸”的名次是:晋国>齐国>楚国>吴国>越国。

但考虑到吴王阖闾是被越王勾践重伤而死,而吴王的儿子夫差也在勾践的复仇中亡国,故此小编认为越国应该排在吴国前面。是为:晋国>齐国>楚国>越国>吴国。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军师
紧箍咒是从哪来的?孙悟空并不是戴紧箍咒最多的人 刘备赢得汉中之战为什么不能复制刘邦统一全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