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洗衣服的?带你看看古人的洗衣粉
洗衣粉是一件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品,即便不用洗衣粉,还有洗衣液、肥皂等各种用来清洁的物品。我们每天的生活可以说都离不开洗衣粉,很难想象没有洗衣粉,该如何清理衣服上面的污渍。但是,洗衣粉也是二十世纪才有的产物,在此之前人们的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洗衣粉,那么,在没有洗衣粉的时代,古人们又是怎样清洁衣物的呢?古时候的“洗衣粉”又是怎样的?
很多影视剧中,都会出现人物端着一盆衣服,来到河边,将衣服打湿,再用棒槌在一块石头上面捶打衣服的情节。或许有人就因此认为,古人洗衣服全靠棒槌。其实不然,这种方法或许在早期比较适用,但是毕竟是个体力活,要用力把衣服打干净,还要拧干晾晒,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得来的。因此,发展到后来,也就慢慢出现了一些能够省力一些的清洁用品,比如草木灰。
乍一听,草木灰该不会是烧过的草木剩下的灰烬吧?没错,正是这样。之所以草木灰会成为洗衣服用的物品,就是因为人们在进行一些与火有关的活动,比如祭祀,或者是烧烤的时候,衣服上难免会沾到一些草木燃烧之后的灰,但是人们发现,沾上这些灰以后,衣服反而清洗起来更加方便,而且更干净,再加上草木灰原料得来十分简单便捷,如此一来,草木灰自然就成为洗衣服时候的用品了。
不仅仅是草木灰,还有用动物油、植物油、皂角和碱盐等物品混合起来洗衣服的方法。这其中,又有另一种清洁的重要用品,皂角。
皂角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树种,皂角经过捣碎之后可以用来洗衣服,在《武林旧事》中记载过一种南宋时期临安城上的出现的东西,大小像橘子一样,是用皂荚粉做成的圆团,名字叫做“肥皂团”,和现在的肥皂用法一样。受这个名字的影响,后来从西方传入的与它作用类似的物品,就叫它肥皂了。
皂角还不只是这一种作用,皂角的果仁叫做皂仁,是一种美食,可以润肠,调和人体的肺腑功能,老少皆宜。皂角皮,可以用于动物皮毛制品的清洗加工,用皂角皮加工之后的皮毛光泽非常好,而且很柔软。皂角豆,是一种可以用于美容美发产品开发的最理想的天然原料。还有其他很多比如皂角米、皂角苷等,每一样都有作用,不得不说,皂角也属于浑身是宝的生物呢。
还有一种,叫做“胰子”。这个可能很多人曾经听人说过,近代时期会习惯把香皂称作“胰子”,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胰子和叫法是胰子实际是香皂的胰子,差别还是很大的。
早在魏晋时期,出现过一种洗涤剂名为“澡豆”,唐朝时期对此有过记载,在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将洗干净的猪胰研磨成粉,加入豆粉、香料等物品,搅拌均匀之后自然干燥,就成了具有清洁功能的澡豆。说真的,这种方法能够被想出来,真的是让人意想不到,猪胰本是一种中药,正常情况下谁能想到用中药去混合其他的香料,做成洗衣粉?
或许发明“胰子”的人,只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也可能是有意为之,但是没有想到最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但是不管怎么说,古人洗衣服的办法真的是五花八门,但是都很有效,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的原材料都是纯天然物品,但是皂角就有那么多种用法,不得不被古人的智慧再一次折服。
其实很多网友有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在隋朝,唐朝,宋朝这些朝代有很多的武将大将都非常的喜欢用重武器,比如什么秦叔宝的武器,感觉就是要重好几百斤啊,但是其实大家如果仔细的想想的话,好像就只有这几个朝代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其他朝代这样的情况就几乎没有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本题的主干部分还是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疑问,即重武器在记载和实际使用中的衰落乃至消亡。
题主举例的鞭锏锤槊得分开来看:
1、锤因为不能长时间持续使用,军事价值较低,从未成为主流的建制武器(唐朝官军使用的啄锤迄今没有恰当合适的实物或图像作为印证,姑且搁置不论);
2、鞭锏类武器起源相对较晚,现有五代后梁名将王彦章(即《射雕英雄传》间接提及的“铁枪王彦章”)使用的铁鞭传世,此外,鞭锏类同样没有成为主流的建制武器。
需要特别指出的,王彦章铁鞭材质为铁,长汉尺6尺2寸(143.22厘米),重清秤15斤(8.952千克),实际上,名垂青史的一代名将的重武器大约在现在的18斤左右,在战场上长时间单手使用这一重量已经对体力要求不低,这一点古今体质无论孰高孰低,至少是在同一个量级的。
3、槊(矟)则与上述两类不同,实际上就是一种强度较高的铁矛,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一种广泛配备的建制武器。
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军队的主力都是被称为“甲骑具装”的人马皆披铠甲的重装骑兵,原有的铁戟、铁矛在这样的敌人面前都无法奏效,于是,马槊(马矟)便因为时代的呼唤应运而生。
马槊(马矟)作为兵器的技术指标主要不是锋利而是强度,它能够在强大动能的作用下穿透防护装具,对敌人的有生力量造成杀伤。
马槊的强度除了对材质有一定的要求,也需要在造型和形制上显得粗壮和厚实。
隋唐时代的铁矟,从南北朝发展而来,也具有较强的穿甲能力,所以唐朝法律规定如果民间私有,徒一年半,严格在法律意义上将其限制在军队内部使用。
盛唐以后,在历史资料和文献中,“枪”这个词汇实际上替代了“槊”或“矟”,成为此类武器的概括总称,因而不能说槊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宋史》中载岳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敌将的内容,这实际上依旧可以理解和认定为槊。
直到《武备志》记载的明代长枪、曲刃枪,仍然追求坚固强度,以实现穿甲透坚的目的。
因此,本题涉及的鞭锏锤类重武器从来不是主流建制武器,而槊类重武器自东晋十六国以降在实际使用中一直是主流建制武器,在记载中的衰落和消亡只是一个词汇使用选择和频度的问题。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