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火药是怎样的?漫谈古代火器
我们都知道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是非常著名的四大发明。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火药,现如今也是有火药的身影的,过年期间,总有一些家庭会燃放烟花爆竹,其实,烟花爆竹就是用火药制作而来的,只不过,古代时期的火药是用来打仗的,我们都知道,古代总是战火连连,为了兼并土地只能靠着打仗来定胜负。中国古代的火药也是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火药是怎样的?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起源于方士的炼丹术,最晚到唐代已经开始出现。自火药出现后,由于其巨大的杀伤力,很快便被应用到军事中,制成了火器。本文即简单的回顾了我国历史上火药和火器发展的过程。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火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中国古代帝王热衷于祈求长生不老,四处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在他们的推动下,炼制所谓长生不老之药的方术——炼丹术日渐发展起来。火药三种主要成分中的硝石、硫磺以及硫磺中的钾化物,是炼丹术中常用的药物。炼丹家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药料配合起来易点火,稍有不慎,就能猛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所以称这些物质为火药。至迟到唐代,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含硝、硫、炭三种主要成分的火药已经在中国诞生。
火药发明之前的火箭
大约在唐代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兵器制造并投入实践。在火药发明之前,军事家常以火攻攻敌,其做法是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伤敌人。但是这些东西燃烧既不快,燃烧力也不大。而火药燃烧快,火力大,不容易扑灭,因此很快代替了油脂一类燃烧材料,用于军事。唐哀宗天祐四年(907年),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所谓“发机飞火”,就是将火药包装在抛石机上,用火点着,抛掷出去打击敌人。这一战例一般被认为是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
“发机飞火”即火药和投石机的结合
到了宋金时期,由于战事的频繁,火药兵器迅速发展起来。北宋初年官修大型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最早记录了“火炮火药法”“毒药烟球火药法”“蒺藜火球火药法”三种火药兵器的配方。
宋代火器品种多,门类齐全,大约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燃烧性火器,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以灼烧敌人或燃烧和延烧敌物目标,同时兼具施放毒气、烟雾等以杀伤敌人的作用。这一类武器主要有: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铁嘴火鹞、竹火鹞、火箭、火炮等。一类是爆炸性火器,是利用火药在封闭的容器内燃烧,产生强大的热量和气体,使容器爆炸而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当时战争中大量使用的爆炸性火器主要有霹雳炮、铁火炮、震天雷、火炮、火蒺藜等。一类是火箭类火器,其方法就是在箭杆前端绑上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射出,这可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到了南宋初年,又开始出现管形火器,主要有火枪、铁火炮等。不过,当时的管形火器形状简陋,尚处于初创阶段。
《武经总要》中的宋代火器
元代,火器制造又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金属类管状火器—火铳。其应用原理是将火药填装在管形金属器具内,利用火药点燃后产生的气体爆炸力弹射弹丸,在较远距离杀伤敌人。火铳采用金属制管,能耐较大膛压,可以填装较多的火药和较重的弹丸,威力大,使用寿命长,因此很快成为军队的重要兵器装备。
元代的铜火铳
到了明代,火器发展到鼎盛时期,一方面火铳、火炮、火箭、地雷、水雷等传统火器的形制和性能不断得以改进,品种繁多,制作精良,另一方面引进了先进的西方火器佛郎机、鸟铳、红夷大炮。佛郎机是明军从葡萄牙入侵者手中缴获的,这种炮是用子炮(相当于现在的炮弹),装入母炮(即炮管)内点火发射的一种火炮,它的母炮比火铳的身管长,安有准星和照门等瞄准工具,配有五至九个子炮,装填弹药方便,射速高,射程远,杀伤威力较大,在16世纪很快被明朝大规模仿制。佛郎机与后来外国传入和仿制的鸟铳、红夷大炮,一起成为明军中后期军队装备的主要火器。随着火器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明政府还组织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其任务是主管操练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兵。为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明中叶之后,在军队中出现了步、骑兵与火器部队协同的新编制部队,戚继光的车营是典型代表。
红夷大炮
清代前期的火器,种类也不少,但主要盛行的是火炮和鸟枪。自嘉庆以后,清朝统治日益腐败,经济衰退,科技停滞不前,统治者不重视武备,火器的发展渐趋停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古代火器被近代新式火器所取代,逐渐退出了战争历史舞台。
春秋战国是一个百家齐放的年代,几个大国都曾有过崛起,但没有一个能一直保持强盛,虽然秦国最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但很快又被消灭掉了。不过秦国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其他国家拉开距离的呢?我们应该知道,秦国在启用商鞅变法后迅速增强了自己的国力,变的强大起来。而且秦国有几位大将实在太猛了,没有他们最后估计也很能统一六国。
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非常强大,秦军凭借一国之力,将其他六国先后消灭,这是何等雄伟的壮举!然而秦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很强大,在早年,却曾经多次在和其他国家的战争中惨败。
在秦惠公时期,当时的秦国和魏国经常会在关中河西地带发生战争,为的是争夺那里的地盘。然而,由于魏国极其重视这片土地,并且派出了大量精锐军队驻守,所以秦军之前的很多次进攻都以失败而告终。
有一年,秦惠公觉得河西地区战事频频失利不是办法,于是一怒之下从整个秦国征召了几十万的民夫补充兵力,后来经过抽调,总算凑出了一支50多万的大军,准备进攻阴晋城。
魏国其实早有准备,并且在平时的军事演练中训练出了不少很有战斗力的军队。当时的吴起镇守河西地区,并且麾下还有一支精锐的魏军。吴起治军相当严明,会根据士兵的军功来进行评级,功劳高的可以获得很高的奖励,并且“升职加薪”,其父母亲人也会得到魏国政府的补贴。因此魏国很多年轻力壮的男子很愿意参军,而且作战时也很积极。
魏武侯对于军队建设非常上心,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来提升魏军的战斗力,比如打造精良的护甲防具给士兵装备。魏军对于骑兵,战车等作战单位也十分重视,在平时的休养生息中也准备了很多。
当50万秦军集结在阴晋附近时,河西城中的魏军士卒们纷纷都看到了来势汹汹的秦军。但这些士兵一点也不慌忙,而是很自觉地穿上了甲胄,随时准备应战,可见魏军纪律有多么好。据说当时这数万守城的魏军士兵主动请战,而经过上层的讨论和决策之后,作战的计划终于下来了。
吴起亲自率领了5万步兵作为魏军主力,而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战功的士兵,吴起考虑到这些人想要立功的迫切心理,于是带领他们打头阵。在战前,吴起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并且带动了魏军将士的士气,之后便义无反顾地向秦军发起进攻。
两军战作一团,魏军很快就占据了优势,一方面由于士气正盛的缘故,魏军所向披靡,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地杀敌;另一方面,魏军在战前做足了准备,最重要的就是士兵的装备方面了,显然比秦军士兵要优越很多。而秦军虽然人多,但是大多数成员都是秦国的底层民夫,只经过简单的训练和粗略的装备配给就匆匆上了战场。
秦军寄希望于人海战术将魏军吞没,自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设想,后来魏武侯派出的500战车和3000精锐骑兵加入到了战车,将原本就劣势的秦军阵型冲得四分五裂,最后秦军大败,四散逃窜。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