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诸葛亮能算到三分天下为什么没算到蜀国最后结局?

诸葛亮能算到三分天下为什么没算到蜀国最后结局?

时间2022-04-01 20:29:26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0333

诸葛亮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人,在和刘备一起探讨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好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当时的诸葛亮也只是一位沙场新人,能有如此能力已经让刘备喜出望外了。不过这么能算计的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算出蜀国最后的结局呢?诸葛亮的毕生志愿就是为了匡扶汉室,为此自己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三国里最忠诚的人物之一。但是世事难料,世间上的一切变数还是太多。

诸葛亮神机妙算,统领着兵强马壮的蜀国军队,竟有终身遗憾之事!诸葛亮,历史上名相,三国时期第一谋士,在徐庶力荐下,刘备三顾茅庐,终得与诸葛亮相见,并首次听到了诸葛亮三分天下的宏大战略,帮助刘备谋定了蜀国的发展战略"控制荆、益二州。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南抚夷越,内修政理"。当时平分三国,建立蜀国,诸葛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诸葛亮,在三分天下的过程中他的智慧和计谋,得到充分的展露和发挥,都很厉害。他的智慧能把蜀国建立起来,从小变大真的功不可没,无可非议。

在魏、蜀、吴平分三国后,他想帮助主公刘备,统一整个中国,真正平定天下,实现霸主地位。所以,就有了六出祁山的故事。但是,六出祁山并不顺利。最后,为什么都打不出去?

反而失败告终?

诸葛亮当时兵强马壮,手下战将如云,又有智慧,他没有成功打出去,它的根本原因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值得探讨的地方。

我想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权利过于集中,又过于细,第二顶层管理接班没有做好。

我们先来看看,首先值得探讨的就是,有一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也让我想到了,当时诸葛亮确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他个人所起的作用太大,权力太集中,另外一个就是,作为一个“国相”(现时的总理位置)他所管控的太细,所有东西都掌握在他手上,所以一旦他失去了领导地位,他身后整个国家,整个系统就乱了,以致“失控”。所以,真正这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巜三国志》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当时他统筹的事情、管控的事情,太集中,所有东西都掌握在他的系统及掌控当中。因为接班人的系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立培育起来的,接班人的系统的建立是很复杂、很具体、很科学,而且需要“时间的沉淀”。如果接班人的系统没做好,可以预测到这个国家,这个机构,这个公司,某个组织,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时六出祁山的失败,这个败,主要真正败在诸葛亮身上。大家想想,当诸葛亮,不在其位,不能掌控这个系统,其他人就无法在很短时间去接管过来,将原来的“不同的利益团体”和各种关系理顺,顺利地接好班。这是诸葛亮最失败的地方,而因为他的失败而造成了整个“利益团队的失败”,这才是最可怕,最遗憾的地方。

第二,就是诸葛亮本人,大事小事,都管得太细。很多人说“成功在于细节”是对的。但诸葛亮以他的“计谋”为著名,也成为他的缺点。大家来分析一下,每次不管是大的战役或者是小的战役,他都分给各位将领一个什么锦囊,所有人都按照他的锦囊妙计去行事。所有人都习惯按他的妙计去操作,实施他的计划,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风险就是,一旦他的指挥权,他这种权威不起作用的时候,其他将领(高级管理层),就没有主动权,没有灵活的掌握战机“能力”。一旦失去了灵活性,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对于我们管理层和公司或组织高层领导来说,值得我们思考。我想,现在的公司,一个组织,一个机构在管理上,一定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如果当一个机构,一个团队 ,一个公司,其管理层太集中一个人的权利,比如某个董事长,某个公司,所有工作都是他一个人来做,而且离开了他的指挥,离开他平常那种做事“霸道,独断”的风格时,其他人说不上话,起不了作用时,就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或重大的危机已经形成了。可以这样说“这样的机构,公司,团队离失败不远了,或者说死亡离他很近!”

这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最致命的问题。从培养接班人的角度来分析,总结一下,一旦公司出现“个人英雄”是,当管理高层对下层直接管得太细,都值得我们反思。这种管理风格值得我们现代公司组织机构借鉴学习。

三国时期各种人才层出不穷,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才出现,也会有很多人才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离世。207年,发生了两件非常大的事情,一件就是曹操的重要谋士郭嘉病逝,另一件就是刘备最重要的谋士诸葛亮出山辅佐。因为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年,因此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叫做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意即郭嘉的能力太强,以至于诸葛亮只敢在他死后出山。听起来很玄乎,那么事情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郭嘉,字奉孝,年少成名,27岁出山,刚开始辅佐袁绍,呆了一段时间,觉得袁绍这人不行,便悄悄跑了。隐居数年,经荀彧推荐给曹操,两人一拍即合,曹操说:“将来帮我平定天下的定是此人。”郭嘉说:“我找到自己的老板了。”有点刘备和诸葛亮的意思。接着,君臣二人便开始了无往不利的战斗。

郭嘉为曹操剿吕布,灭袁绍,平乌丸,战功赫赫,平定了北方,只要是有郭嘉参与的战役,曹操全胜。那么,郭嘉到底厉害在哪里呢,可以让无数后人如此崇拜。

郭嘉是最纯粹的谋士,有谋士所需要的一切素质,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出奇制胜、随机应变。他还有两点是别的谋士无法企及的,那就是对局势准确的判断和对人性深入的洞悉。先说人性的洞悉,他几乎把曹操所有的敌人都看透了。

最开始他辅佐袁绍,袁绍很有势力,门第又好,四世三公,但郭嘉评价袁绍“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不是干大事的人。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分析的一点没错。再分析孙策,那时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曹操担心孙策会从后面端他老窝,可郭嘉却说:“孙策轻而无备,必死于匹夫之手。”果然,孙策轻率不设防,打猎时被许贡的家臣给刺杀了。

曹操北征乌丸,这时刘备已经跑到荆州刘表那里,有人担心刘备会撺掇刘表袭击许都,抢夺汉献帝。郭嘉却说:“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是不会听刘备建议的。果然,等曹操征伐乌丸得胜回来,刘表才反应过来,后悔没有行动。

他也看透了刘备,当破吕布后,刘备随曹操来到许都,就问郭嘉,刘备这么处理,能不能杀。郭嘉说刘备势穷而投,不能杀一人而冷天下人心,但刘备不会甘居人下,要早做准备。郭嘉的意思其实是软禁,像汉献帝那样束之高阁,但曹操没明白,把刘备放了,果然是放虎归山,成了曹操一生的死敌。

同时,郭嘉对局势也有超乎常人的判断,他的作为告诉我们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代表作是征乌丸。乌丸在今天辽宁一带,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很多人都劝曹操别去,但郭嘉力排众议,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正因为路远,所以他们不会想到我们去征讨,这叫出奇制胜,况且袁绍的儿子在那里,如果让他们坐稳了,以后就更难平定了。同时,郭嘉建议曹操轻装出动,以最快的速度击败乌丸。结果跟郭嘉预料的一样,曹操大胜,刘表刘备也没动作,说明了郭嘉的料事如神。

诸葛亮出山以后,命运的天平就开始向刘备倾斜,而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同一年,曹操最重要的谋士郭嘉去世了。诸葛亮出山,郭嘉去世,曹、刘两方的力量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刘备时来运转,走上成功之路;然而,曹操集团却因为一个人的去世开始走下坡路。诸葛亮来到刘备的身边,是刘备“长”,同时意味着曹操“消”;郭嘉去世,那么意味着曹操“消”,同时意味着刘备“长”,就是诸葛亮出山和郭嘉去世这两件事情都是刘备赚了、曹操亏了。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两个人物的分量和量级,就是郭嘉的分量和量级要和诸葛亮相当才行。以上出自易中天品三国。经过一个个传话的演绎改变,就成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我们客观的看待一下这个问题,是否真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207年死,诸葛亮207年出山,其实这样的巧合是非常多的,好比诸葛亮和汉献帝刘协,也是同一年生同一年死。再来说说曹操哭郭嘉,毛宗岗是这么说的:“曹操前哭典韦,而后哭郭嘉;哭虽同,而所以哭则异——哭典韦之哭,所以感众将士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众谋士也!”

相信并推崇这句话的人,首先自己对三国是没有太多了解的,更多的是人云亦云,再加上各种网文,捧郭嘉捧的太厉害。不知不觉当中让大家潜移默化。真正了解历史的人,了解三国的人,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正是因为不少人一直接触的都是演义,接触的都是网文,所以有了这句话。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代人袖子里面为什么能藏东西的?难道不会掉出来吗? 古人对医生都有什么称呼?古人是怎么称呼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