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刘邦的那些有趣的人生片段

刘邦的那些有趣的人生片段

时间2022-04-01 20:24:06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27975

其实,历史也并不是完全严肃认真的,毕竟是人创造的历史,而这些人在当时也是生活在世界上,也会有一些幽默有趣的事情发生。那么,古人在面对一些问题时的那种有趣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来看一看,刘邦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都是怎样说话的?他有哪些有趣的样子呢?

刘邦是大汉朝的开国皇帝,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在秦末诸侯并起、人才辈出的年代,他从小小的十里亭长奋斗到万里君王,足以说明他的不凡。今天我们说几则他的小片段,你会发现,刘邦其实很有笑点。

一、

楚汉相争时,韩信平定齐国,想自立为王,就派使者对汉王刘邦说:“齐国这个地方反复多变,南边又紧挨着楚国,没有人镇守很容易出事情啊,不如让我当个假王镇守齐国吧!”刘邦那时被项羽打的嗷嗷叫,看到韩信的使者来还以为来了援军,没想到是这种事,气的的呀,破口大骂道:“混账啊,我正困难没辙呢,还合计着你会来派兵帮我,没想到你小子不来帮忙反到要自立为王啊?!”

一旁的张良、陈平赶紧就踩刘邦一脚,凑到他耳边小声嘀咕到:“咱们现在不占优势,韩信远在齐国,他想当王咱也拦不住啊,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以后还能好好利用,不然怕是要出事情的!”刘邦一想确实这么回事,于是转口顺势接着骂道:“混账,没出息!男子汉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然后就派张良带着封印到齐国立韩信为齐王,并且征用他的兵一起攻打项羽。

二、

汉高祖九年,未央宫刚刚建成,终于有新房子住了,又恰好赶上刘邦他爸生日,双喜临门呐,刘邦招呼诸侯群臣一起到未央宫前殿摆酒庆祝。大家都是老兄弟了,氛围很好啊,喝酒吃肉一片喜气洋洋,酒过三巡,刘邦举起酒杯,站起来为他老爸敬酒:“父亲大人以前总认为我是个无赖,不能置办产业,没有二哥有本事。看看,现在我的产业和二哥比,谁多呀?!”一起喝酒的群臣顺势高呼“万岁、万岁、万岁”,引得刘邦哈哈大笑。

三、

刘邦家有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大哥结婚没几年就去世了。刘邦还没发迹时,又时常惹是生非,经常带着一班兄弟到大嫂家蹭吃蹭喝。大嫂又不像吕后他爹那样会看相,自然很不满:年纪这么大了还来白吃白喝,没出息!有一次,刘邦又带人过来蹭饭了,大嫂机智的用铲敲击锅,表示已经空了,没饭菜了,刘邦带来的人尴尬了,找个理由离开了,类似于现在的“啊呀,我电话响了,歪?歪?歪?啊,找我啊,很急啊,那我马上过来”。刘邦心里自然也不是滋味,多掉面子啊。凑到锅前一看,明明有饭菜嘛,于是心里更加不爽。

等到发家致富坐拥天下后,大封刘氏,唯独大哥的儿子没有被封赏,咱们的刘太公也看不下去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于是对刘邦说:都是一家人,干嘛老大的儿子不封赏呢?!刘邦气呼呼的说道:“不是我忘了封赏他啊,实在是他妈太没有长辈的样子了。”汉高祖七年,刘邦还是封了大哥大嫂的儿子刘信为羹颉侯,就是刮锅候的意思。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称呼刘邦的时候冠上“汉高祖”的名号,并且一直以来似乎都是这样。然而偶尔也会遇到将他称为“汉太祖”的情况,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错误的。但是细读史书却发现,刘邦似乎真的不是“汉高祖”,可是皇帝的各种号那么多,谥号、庙号等,我们又该如何区分呢?

每当跟朋友讲起刘邦时,大家都习惯性的称之为“汉高祖”,但很多的历史学家称他为“汉高帝”。著名学者李敖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把汉朝的皇帝都背了下来,在说到刘邦的时候说的是“汉高帝”。他又说我们平常说“汉高祖”是错的,应该是“汉高帝”,坐在下面的复旦大学的教授也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那么,用“汉高祖”来称呼刘邦为真的错了吗?我不是历史学家,因此也不敢反驳说李敖错了。但,在我看来,称呼什么都没错。为什么呢?

刘邦,庙号为高祖,汉景帝时改为太祖,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开始,多以最初的庙号“高祖”称呼,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汉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汉高帝。因此,称“汉高帝”和“汉高祖”都没有错。按照庙号称刘邦为汉高祖或者汉太祖都可以;按照谥号称刘邦为汉高帝也可以。至于李敖先生所说的错,只是庙号与谥号的不同称呼而已,在我看来这不是错,谥号表示后人对皇帝的尊重,而庙号在汉朝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因此称刘邦汉高祖更加的体现了尊重,所以司马迁先生的称呼完全正确。汉高帝没错,汉高祖更没错。

我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当我们在称呼某个皇帝时,用到“祖”或是“宗”,这是按照庙号来称呼;用到“帝”,这是按照谥号来称呼。

我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一: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刘邦了,开始是“高祖”,后来改成了“太祖”。到了唐朝以后,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二: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褒贬不一。大约在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常见。古代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大臣、名人也都有“谥号”。用谥号称呼皇帝或者大臣、名人是一种尊重的体现。因为是尊重的体现,因此很多后世之人都用“谥号”来称呼,因此“谥号”几乎成了这些人的别名。比如曾国藩,我们经常称他“曾文正公”,再如岳飞,我们称他为岳武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三:尊号

为尊崇帝、后,所加上的称号。始于秦。据《史记·秦始皇纪》有“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尊号一般很长,大臣们把好的词语都往皇帝身上加,尊号一般在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并不断加长。

四:年号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比如唐高宗有14个;到了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因此,后世之人也习惯用年号加皇帝来称呼明清的皇帝。

在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刘禅说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么?乐不思蜀后面一句是什么? 诸葛亮如果和诸葛瑾一起加入孙吴有可能击败曹魏完成统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