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刘备能进入汉中是靠诸葛亮还是法正?

刘备能进入汉中是靠诸葛亮还是法正?

时间2022-04-01 20:24:00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0348

可能很多人会感觉蜀国就一个军师就是诸葛亮,其实诸葛亮刚加入刘备时官位和声望都不算很高,而另外一位军师才是刘备能进入汉中的关键人物。其实蜀国前期能快速的壮大起来,和每个人的功劳都离不开关系,因为蜀国朝中大家应该是最轻松的,因为都是白手起家规矩也没那么多,一般这种团队在初期都有很强的上升动力。

现在依旧有很多朋友对三国的历史津津乐道,小时候每次看到三英战吕布、赵子龙怀揣阿斗和各种单挑情节就会热血沸腾,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这样的人物。长大后,则更喜欢看三国里军师谋臣们纵横捭阖,以天地为棋,众生为子,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不过现在也有不少学者开始提出了质疑,认为三足鼎立并不是因为三国太强,而是彼此太弱,菜鸡互啄。这种观点或许有失偏颇,但三国历史中的人物确实存在着被高估的现象,谁让《三国演义》实在太火呢。

但并不是所有人物都被高估了,因为《三国演义》中扬刘贬曹的主旨思想,总体上看曹操阵营的将领们往往比西蜀将领矮了半头。再看西蜀阵营内部,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就不得不对其他人物的一些“戏份”进行删减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西蜀的一位重要谋臣,若无此人刘备进不了四川打不下汉中,他就是法正!

法正当时作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当时刘备以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可见蜀国的第一谋士应该是法正,当然并非说诸葛亮的地位不如法正重要,诸葛亮不能算谋士,而是相国,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出身名士之家的法正早年间在刘璋手下任职,并不得志,直到法正出差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刘备,刘皇叔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让法正认定了这个年过半百的男人才是他的真命天子。为刘备献计,假意讨伐张鲁,率军入蜀,以张松为内应,夺取益州。

法正终于有了可以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舞台,协同诸葛亮等人修制《蜀科》,改变了原来益州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政治谋略上法正相比诸葛孔明还是略逊一筹,让法正真正大放异彩的则是随后的汉中争夺战。

定军山设计斩杀夏侯渊,并且还给刘备献上了汉中三策,“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同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不谋而合。

法正这个人十分务实,不整虚的,能动手的绝对不吵吵,睚眦必报,但这种耿直的性格在劝谏刘备时往往能获得奇效。汉中之战初期局势对于刘备这一方并不有利,刘皇叔开始发飙,抄着家伙就往前冲,谁也不敢劝。法正什么都没说,直接策马向前,刘备慌了,赶紧冲着法正喊:“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可惜法正并不长命,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刘备强行跟东吴开战,谁也拦不住,诸葛亮叹息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法正之于西蜀政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未能得到法正的曹操也曾感叹,“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西蜀第一谋臣的称号,法正受之无愧。

说到吃肉这件事情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还真的是有点意思的啊,因为啊作为吃肉这件事情我们需要做的可不仅仅是吃它,而是要搞清楚它的来历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古人是怎么吃肉的呢?他们吃肉到底是吃的什么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探讨探讨吧!

中国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3000多年里多食用牛羊肉为主。猪肉只是到了清朝才开始成为主流。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其畜宜六扰”的记载,《左传》第一次提出“六畜”概念。人们熟知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马、牛、羊、猪、狗、鸡。其中的马不是用来吃的,主要是骑乘,其他都是以提供肉食为主的家养动物。

但因为生产力低下,中国古代对吃肉有限制。周朝规定:天子食牛;诸侯食羊,每月初一食牛;大夫食猪、犬,每月初一食羊。祭祀或天子宴会时,大夫食牛。明确提出来:“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也就是说,能吃到肉的都有权有势的人,这些人也被称为“肉食者”。普通百姓粗粮淡饭,除了重要节日之外,连“珍”这样稍好点儿的东西也不准吃。孟子曾描绘过这样的“王道乐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人到70岁能吃上肉就很幸福了!

中国人上千年来的理想就是——特么能吃上肉就行,所以你看“家”这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屋里养着猪就是家,猪是干啥用的?吃!

春秋后期,牛成为耕种主要劳力,随意宰杀耕牛、偷牛盗牛是死罪,“牛,稼穑之资,禁人屠宰”,甚至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吃牛肉。为什么《水浒》中常用“小二,给我切二斤牛肉”的场景来描写梁山好汉,那其为传递和暗喻一种造反精神:我也要和皇帝一样,能随便吃牛肉……

春汉时期,中国人的肉食以羊肉为主、猪肉为辅。“羊”大为“美”,“羊在六畜主给膳”,羊在“六畜”中主要价值就是用来吃的,而“东南少羊而多鱼,故字以‘鱼’、‘羊’为‘鲜’。”因为东南地区羊少,人们多吃鱼,鱼和羊在同煮才能叫“鲜”。同时,“羊吉万岁,子孙自贵”,羊也代表吉祥,能吃上羊肉才算有福之人。

为此中国人曾在上千年里主要吃羊肉,这源自魏晋两朝。当时“文人雅士”喝了酒、露着大肚子清谈猪肉“腥臊之气”。《周礼》曾说猪肉“腥、臊不能食”。 这里的“腥”指猪肉中星星点点的“米粒”(现在常说的“痘猪肉”),古人无法理解吃“米粒”后得囊虫病的原因,所以认为不能吃;“臊”特指“豕膏臭也”,就是猪油有臭味、肉质加工不当有尿臊味。

羊和羊肉,则在压倒性占据着食肉的主流。尤其是赵宋一朝,“御厨止用羊肉”是皇室御宴的规定,做饭做菜只用羊肉!记住哈,用别的肉挨揍!

中国食用羊肉的鼎胜时期是元朝。蒙古族是出身于草原大漠的游牧民族,长年争战下饲养家畜更是无稽之谈,他们入关后,强化了中国人食羊肉的传统习惯!

只是到了明清两代,尤其是满清入关后,猪肉才咸鱼大翻身,一举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肉食。

原来有二:

1、中国农耕文明长期自给自足,而牛羊养殖成本高,周期长,要占大量耕地植草种树,这对长期吃不上肉的百姓来说实在太过痛苦。加之明清两代,特别是清朝“康乾盛世”之后人口超过3亿,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2/5,比明朝时增长2倍,百姓食肉需求几何式增长,更高效、低成本的养殖业也呼之欲出。

2、于是,猪被选中了!人吃剩下的残汤剩饭就能养活它,养殖周期短,出肉率又快又高,成本低极了。猪的全身都是宝,没有不能吃的地方,连粪便也能用来沤肥种地。而且,猪的繁育能力逆天,随随便便就下仔十几头。

对于满足人口大国的食肉需求来说,猪肉无疑是最佳选择,没有之一,是唯一!因此,中国人食猪肉的习俗从清朝时被固化,一直延续至今。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明朝历史
刘备和孙权的后代谁更没用?刘禅被误解最深 关羽为什么在三国里最出名?魏吴为什么没有关羽这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