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林则徐是如何雇佣英语翻译的?

林则徐是如何雇佣英语翻译的?

时间2022-04-01 20:21:01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9272

说到林则徐就不得不说虎门销烟,说到虎门销烟就不得不说这个鸦片的事情,说到鸦片就不得不说这要和外国人接触了,说到外国人就不得不说中国人当初没有多少人去外国留学的怎么那怎么和别人交流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就拿林则徐来说,林则徐是如何雇佣英语翻译的呢?感兴趣的一起看看吧!

虎门销烟期间,中国与英国频繁接触,究竟是如何解决翻译问题的呢?到底是什么人在给林则徐担任翻译?对于这个历史细节问题,貌似少有人关注。作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并不懂英语,清廷也没有懂英语的人才。也就是说,林则徐只能从社会上去招聘翻译,他是如何做的呢?

晚清乃至清朝,最先掌握英语的人是广东人。因为广州长期对外通商的原因,一些长期与外国打交道的广东商人就逐渐学会了英语。人们管这种英语叫“广东英语”,是一种混杂了粤语、葡萄牙语、甚至是印度语的杂交英语。虽然这种英语并不标准,但基本的沟通并没有问题。

1838年底,清廷派林则徐南下广东禁烟。禁烟的阻力除了政治因素外,语言也是一大难题。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需要独立搜集情报、了解英国的动向。这些工作都需要懂英语的翻译,但如何找到可靠的翻译着实让林则徐头疼。为此,林则徐首先成立一个翻译机构,专门从事英国资料搜集、翻译工作。为了寻找翻译,林则徐派出密探,四处网罗人才。之所以搞得这么神秘,估计一是不想让外界知道钦差大臣如此不堪,否则还会丢朝廷的面子。二是确保政治安全,重点要防范政敌或英方进行间谍渗透。

经过不断寻找、挑选,林则徐陆续确定了英语水平比较高的四个人。据美国公理会差会部档案记载,这四个翻译分别是梁进德、袁德辉、亚孟、林阿舍。四人都是中国人,亚孟是混血儿,梁进德与袁德辉都是广东珠三角人,袁德辉、亚孟,林阿舍都有外国留学的经历。从他们经历可以看出,他们的英语不是“广东英语”,而且不止口译,阅读、笔译都比较厉害。林则徐为了聘请他们,也开出了丰厚的待遇,比如梁进德的月薪是12元,这在当时已经是高工资,完全可以养活全家。

即使这样四个佼佼者,林则徐也并不满意,主要担心还是政治上不可靠。比如梁进德,不仅信奉基督教,还是一位买办,与洋人交往频繁。而且,梁进德与他父亲还曾因为传播基督教遭到广东当局的追捕。其他人都有留洋经历,与洋人素有来往,是否会被洋人收买,都很难说。这些人的背景非常复杂,除了基本的审查以外,还要采取一些保险措施。为了谨慎起见,林则徐对这四人都实行了严格的监视。在四人工作时,往往都会安插眼线,监督他们的一举一动。对于翻译的技术性问题,为了确保准确,林则徐也有一套独特的防范办法。

据《夷氛闻记》记载,林则徐与邓廷桢、怡良草拟了一封致英国国王的信。他先交给袁德辉翻译成英文,为了防范袁德辉做手脚,他派人秘密找到一位名叫亨特,且懂中文的美国商人,让他把这个英文稿再翻译成中文。其实,亨特的笔译也不是特别好。据他后来回忆,自己大约花费了四个小时才翻译完。

亨特完成后,林则徐进行了一番对比,发现差别很大,这下对两个人都不放心了。他又找到一位名叫伯驾的美国医生进行翻译,伯驾只是给提了一些意见,比如注意语气措辞等。林则徐还是不放心。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桑达号”商船在海南沉没,三名英国船员幸存。林则徐立即又把三个船员请来帮助翻译,此时,林则徐几乎已经忘了信件的机密性,直接将给英国国王的信,交给英国船员翻译。

英国船员看了中译英的文本,不禁笑出了声,把林则徐笑毛了。一位叫喜尔的船员在回忆录记载道:他递给我们一封写给英国女王的信,用那种他们常用的浮华笔调写的,我读了,几乎禁不住发笑……

林则徐请船员指出错误,几个船员拿笔一一划出并做了修改。林则徐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最终,这封经过反复翻译、修改的信由一位英国船长带回英国。

求贤若渴,可以形容林则徐对翻译人才的迫切。求知若渴,可以说明林则徐对外国事物了解的积极态度。林则徐平时喜欢广泛搜集英文资料,如英文报纸、书籍、地图、知识手册等。连虎门销烟当天,他还向出席销烟活动的英国人索要英国地图等资料。因此,林则徐有大量的翻译工作需要做,仅仅四个翻译是不够的。

从后来的史料中,又陆续发现了很多人。据《中国近代通事》记载,在林则徐的书信、书籍中都记录了身边翻译的名字,如陈耀祖、温文伯、周文。更夸张的是,还有一位口吃的翻译。据“桑达号”一位船员日后回忆,在林则徐接见他们时,担任翻译的竟然是一位口吃患者,而且还很紧张,说出来的英语很难听懂。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林则徐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林则徐雇佣翻译,并不一定只要求英语特别好,有时连会几句英语的厨子都会挖过来。两个曾在外国商馆做饭的中国厨师,因为会几句广东英语,被林则徐高薪挖来。挖会英语的厨师过来有何用,除了做饭还是做饭?其实不然,根据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性格推测,他雇佣厨子,更大原因是,希望通过他们了解洋人的生活习性,比如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等。

不仅有厨师,还有医生。在伯驾诊所工作的部分人也被林则徐请来。与雇佣英语厨师同理,林则徐通过这些给洋人看病,又懂英语的医生,就可以掌握洋人的生理、健康情况。在那个年代,国人普遍相信洋人的腿不会打弯,林则徐的认知水平也差不多。因此,雇佣这懂种医学的翻译,对全方位了解洋人很有帮助。

以上可以看出,林则徐首先是一个广纳贤才的高官,这点非常难得。但限于当时环境的封闭,中国对外国知之甚少,英语翻译人才也极度缺乏,林则徐雇佣翻译也不能不将就。更重要的是,清廷始终没能培养出一支官方翻译队伍。在用人之际,林则徐一边将就用人,一边还要对这些翻译严加防范。

后来,林则徐被革职,琦善代替他赴广东与英方交涉。林则徐对琦善的翻译大加指责。据他在《洋事杂录》一书中多次提到,琦善的翻译是“夷目颠地之汉仆”。“颠地”是英国鸦片走私贩子,“汉仆”就是汉奸的意思。或许林则徐对翻译这一职业还是有很深成见的。

三英战吕布让刘关张名扬天下,刘备也是收获颇丰,不过要说最大的受益者可能还不是刘备,而是曹操和袁绍。当时吕布的名声已经被自己玩臭了,所以曹操也是想尽快除掉吕布这颗眼中钉,但是吕布自身实力也不弱,所以需要有人替他先把吕布消耗一部分实力,在强势出击。不过当时刘备也需要打响自己名声,也算是各取所需吧。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大战吕布的桥段,令读者读来颇觉过瘾。这场三英战吕布的精彩好戏,到底谁是真正的赢家呢? 作者罗贯中对演义中的吕布偏爱有加,从头到脚将吕布打扮的威风潇洒,连坐骑赤兔马也跟着出尽风头。虽然吕布的形象、名号、武力等都比较高大上,但各路诸侯却不怎么重视他,派一些不入流的武将迎战吕布。当时吕布虎牢关与八路诸侯叫板,不倒五回和就刺死了“名将”方悦;张扬手下穆顺战吕布,被一戟刺死;孔融的大将武安国可算勇猛,但十几合后同样负伤,辛亏跑得快捡一条命。出师不利,各路诸侯见识到了吕布的厉害,曹操想回去和盟主袁绍商议。此时吕布又来叫阵,公孙瓒亲自迎战,几个回合就慌忙逃跑,要不是张飞跳出来拦住吕布,公孙瓒小命就丢了。

待到张飞出场时,气势凛冽,眼珠子滴流圆瞪得老大,咆哮着胡子倒立着。武功比不上吕布,但气势一定要有。并且张飞还很毒舌,开口就骂:“三姓家奴”,吕布应该是很反感别人这样骂他的,毕竟这点是吕布的绝对痛点。吕布自然愤怒了,大战张飞,而张飞也是超水平发挥打了五十几个回合,竟然没败。一旁的关羽却看出了张飞其实已经很吃力了,提刀冲入阵来。二打一虽然拿不下吕布,但还是有优势的。刘备的加入,使得吕布必须要轮番接战,即使刘备功夫不咋行,但架不住三个人转着圈的欺负吕布,总算吼住了。但以吕布之强悍,面对三人即便想跑,也能轻松脱身。

经过虎牢的激战,奠定了吕布第一武力的名头。刘关张也出了风头,公孙瓒还给了刘备一个国相的职位,名利双收啊。可真正获利的不是吕布、刘备,而是这俩个人。

第一曹操,要知道曹操的麾下有很多悍将,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李典等等,即使他们略逊于关羽,但实力也绝对是一流的。如果曹操派他们合力围攻吕布,一样能够获胜,可为什么曹操没这样做呢?原因是曹操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才不会甘心当个普普通通的诸侯王,再说其他诸侯们都将曹操看作宦官后裔,瞧不起他也没人听他号令。所以曹操如果想指挥的动其他各路诸侯,就必须展示自己的强大实力。先让董卓吕布可劲得瑟,这样诸侯们就知道吕布董卓太强了,好怕怕。这时曹操出手击退董卓,才能显出曹操实力!才能令诸侯们甘心佩服。但好计划被刘关张搅黄了,但曹操一直想笼络刘关张,这次还是可以忍让的。最重要的是:曹操并未出战,一兵一降都未折损,反而其他诸侯人马劳顿、伤亡很多。此消彼长,曹操算来还是赚到了。


第二个袁绍,看起来十分草包的袁绍,其实是最大赢家。起初推举盟主之时,曹操虽然捧袁绍,还将什么四世三公、家世显赫、门生遍地等等赞美的词,一个劲的往袁绍脸上贴。但诸侯们不管你曹操是否真心,就是认这些家世虚衔,即使袁绍没真本事!刘关张立功后,盟主袁绍并没有嘉奖他们。一个是因为刘备他们出身实在低微。第二如果袁绍极力褒奖刘备等人,不就相当于变相的贬低其他诸侯作战不利吗。并且贵为一方诸侯,竟然没有三个不知名的人骁勇,着实颜面无存。对于袁绍没有奖励刘备等人的做法,众诸侯还是很欣慰的,盟主很贴心,暖暖的。但总观整个虎牢之战,袁绍借刘备之力打败吕布也算胜利了。孙坚取得洛阳大捷董卓逃走,袁绍选择不赶尽杀绝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盟主的位子是因为有董卓的存在才有事迹用处。借此机会才可以招揽各路人才扩张地盘,成为拥有北方四州的实力大诸侯!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清朝历史
古代最早什么时候出现的栽桑养蚕?是东汉时期内蒙古吗? 诸葛亮北伐失败为什么还要贬赵云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