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赵云死后被封了什么神?为什么拜关公不拜赵云?

赵云死后被封了什么神?为什么拜关公不拜赵云?

时间2022-04-01 20:14:27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25724

关羽和赵云都是平民出身,但两人都非常骁勇善战为蜀国立下很多功劳。但是两人以后的待遇就差了很多,虽然关羽和赵云都被后人封了神,但是大家拜关公已经成了一个习俗,但是没什么人拜赵云。当然,这可能也和关羽影响力更大有关,从小说上来看关羽明显更加的令人印象深刻,而且还被成为“武圣”,只是后来拜关公的含义发生了很多转变。

大家都知道赵云乃是三国第一流名将。《三国演义》中,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灭杀曹军五六十员大将毫发无伤。之后南征北战,赵云纵横天下,从未一败。在《三国演义》诸多武将中,赵云的人气可谓极高,甚至在许多人心中超越了武圣关羽。

历史中,赵云相对低调一些,不过,他也立下过许多战功,最为时人称道的,当然是两次救助幼主。一次是在长坂坡救出阿斗,一次是截江救阿斗。在领兵打仗,攻城夺寨上赵云的功绩不多,这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赵云不能战,而是职责所限。

保护刘备家眷,尤其是保护幼主刘禅,是赵云的主要职责。

在正史中,赵云有两次战绩彪炳史册。其一是在汉中地区与曹军大战,赵云巧施空营计,吓退曹兵。

换言之,在历史上,蜀魏之间真正施展空城计的不是诸葛亮,而是赵云。

其二,是在赵云晚年随诸葛亮西出祁山。那一次因为街亭失守,全军溃败,唯独赵云所部,不伤一人。

在历史上,赵云是公认的虎胆英雄。刘备评价说:子龙一身是胆也。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赵云更是忠义、谨慎的化身。姜维评价说: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不过,赵云成神,比张飞、关羽都要晚。一直到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赵云才成神。

赵云为何比张飞、关羽晚那么多年才成神呢?

其一,不得不说,张飞、关羽,尤其是关羽,在正史中的人气,在民间的影响力,都要比赵云要大。

其二,关羽,张飞都死得惨。越是那些死得惨的人,往往英灵不灭,便会被百姓同情,感念。赵云是很厉害,不过,他毕竟一辈子平安到老,寿终正寝。像这种人是很难成神的。

自古成神无非是三种路径:

其一,属于自然神。像什么昊天上帝、西王母、女娲、盘古、风神、雷神等等,百姓畏惧天地,于是创造出了许多自然神。

其二,道教、佛教诸神菩萨。道教出现之后创造了大量的神仙,比如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道君,玉皇大帝等等。

其三,忠臣良将。忠臣良将中一般来说,越是遭遇冤屈的,越容易成神。像关羽、张飞、岳飞几乎都是这个路子。

那么,赵云在明末清初为何会成神,又成了什么神呢?

国人对赵云的崇拜,主要集中在台南地区。在那里有许多子龙庙。

据说,对赵云的崇拜要上溯到康熙三十年。那一年,来自福建的村民林廷龙在家中溪水边捞鱼,忽然发现溪水中飘来一块樟木。那樟木在流到他们村附近时竟然盘旋不前。林廷龙很惊讶,把樟木捞起,发现樟木上有许多白蚁。他把白蚁赶走,发现白蚁歪歪扭扭竟然将樟木啃成了"常山赵子龙"五个字。

村民听闻怪事,纷纷赶来观看,人人都觉得必然是神仙显灵,于是就修建了一个草寮供奉这樟木,早晚焚香膜拜。

不久,有一个陌生人来到村庄,乃是一个雕刻师,他声称得赵将军托梦,让他前来雕刻塑像。于是,他就把那樟木雕刻成了一大一小两个赵云的塑像。

雕刻完成后,附近百姓都来膜拜。据说赵云也多次仙灵,庇佑一方百姓。

后来,当地有大善人出钱为赵云修建宫殿,据说当年规模极为宏大。因赵云曾被刘禅封为永昌亭侯,于是,赵云的神庙也被称为永昌宫。

据说当年赵云神威显赫,有求必应,庇佑村民平安,所以庄社非常兴旺,各地庙宇、神坛前来永昌宫进香参拜并分灵供奉者逐年增加。到如今台中大肚乡,云林虎尾镇,台南东山乡,台南安南区等庙宇均有供奉拿枪的子龙爷。

赵云的正式神号为南宫辅佐真君,所谓南宫,其实就是帝宫,南宫辅佐,就是辅佐皇帝,辅佐天子。

赵云还被称为赵圣帝君,故此,与关羽一样,也算是帝君级别的仙将。

“状元”一直以来都是极为难得的,古代每一次的考试中都只能有一个顶尖人才才能成为状元。但是,如果遇到两个考生,才学相差无几,比不出高低,那该怎么办?这可难不倒宋太祖赵匡胤,在人们举棋不定的时候,赵匡胤直接说,让这两个人打一架,打赢了自然就是状元。这件事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它就真的这么发生了,来看看这位打架出来的状元究竟是谁?

中国的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施行,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九品中正制。无论是汉朝的察举制还是其后的九品中正制,一直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一直占据高位,因为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官僚系统来推荐合适的官吏,他们所推荐的人当然是自己人,或者直接推选自己家族的子弟,或者相互推选对方的亲属。

这种选官方式发展到极致,就造就了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一个人只要是名门望族出身的,只要一出世,就能当官。王羲之一辈子只会写字,从来不懂带兵打仗,但是朝廷照样封他做右将军。而普通家庭出身的寒门子弟,则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

有鉴于此,隋朝开始施行科举考试,但是隋唐两代,科举考试仍非常不完善,门阀世家的势力依旧强大,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寒门子弟依然是凤毛麟角。北宋建立之后,太祖赵匡胤极为重视科举,先后颁布了多项改革措施,比如他认为明经科考试不过是考核考生们的背诵能力,作用有限,于是下旨同意那些明经科考试不过关的考生可以进行复试。

同时,赵匡胤对于那些士大夫家族出身的考生非常敏感,生怕又出现那种官官相护,任人唯亲的局面。比如曾经在陈桥兵变中立下大功、又先后担任过礼部、刑部、户部尚书的陶谷,他儿子参加科考时考取进士,就被赵匡胤纠了出来,他说:“陶谷平时工作忙,哪有工夫管教儿子,他儿子成绩到底行不行?”下令复查,由此形成定制,凡是官员家属参考的,一律由中书省组织复查。

赵匡胤如此重视科举考试,因此对于科考的最后一关殿试,他的要求就更高了。比如乾德六年(968年),翰林学士李昉主持贡举,马上有人举报他徇情枉法。赵匡胤主持殿试,果然发现李昉录取的进士存在问题,于是重新选拔,李昉遭到贬官,全国震惊。

即使是这样严肃的科举考试,依然出现过一些诡异的事情。开宝八年(975年),赵匡胤主持殿试,这次的考试竞争异常激烈,赵匡胤非常高兴,觉得国家人才济济。等到了点状元的时候,出问题了。两名考生,一个叫王嗣宗,一个叫赵昌言,两人表现都非常优秀,殿试成绩都很好,各方评价他们的成绩居然并列第一。

赵匡胤当面叫他们前来问话,他们也对答如流,表现不分轩轾。老赵犯难了,到底选谁当第一呢?想来想去,想出一个损招。老赵毕竟行伍出身,心想这两人文才既然相当,就拼武功吧,谁更能打就挑谁当状元。

于是讲武殿上,当着皇帝和百官的面,两个文弱书生卷起袖子打了起来。几个回合打下来,二人不分胜负的时候,王嗣宗猛然一拳打到了赵昌言的脑门,赵昌言的帽子被打了下来(《涑水记闻》:嗣宗殴其幞头坠地)。赵昌言是个秃子,帽子掉下来后,一个大秃瓢仿佛100瓦的大灯泡,照的整个讲武殿亮堂堂的。王嗣宗马上跪倒,向赵匡胤报告:“陛下,我赢了。”

赵匡胤哈哈大笑,当即定王嗣宗是状元,赵昌言第二。赵昌言躺在地上哇哇哭,后悔当初光念书了,没好好练练拳脚。

王嗣宗靠着拳脚功夫拿到了状元,颇让一些人瞧不起。宋真宗年间,大才子种放归隐山林,王嗣宗任职长安,种放对他相当无礼。王嗣宗大怒,种放就说了一句话:“你不过是一个靠打架打出来的状元,算什么东西。”王嗣宗当场吃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夏侯渊是怎么死的?夏侯渊是怎么成为张飞岳父的? 在古代,单身也要交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