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取代刘禅自己去做皇帝?

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取代刘禅自己去做皇帝?

时间2022-04-01 20:11:20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36408

刘备临终托孤时,深知自己的儿子刘禅并不是一个能与自己相比的人,也许是出于“嫡长子”的身份,刘备别无选择。他也告诉诸葛亮,若是刘禅委实不能做这个君主,他可以取而代之。然而大家都知道,即使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也一直奉他为主,那么他又是为什么没有取代刘禅,自己做皇帝呢?

刘备死后,诸葛亮一心一意地在成都替刘氏看家。不到五年,他就坐不住了。如果允许对古人的心思胡乱猜度的话,我会想,诸葛亮不计成败地北伐,一大原因,是要回避皇帝刘禅。刘禅对诸葛亮又敬又怕,敬也罢了,这位相父智逾周公,自己的德才,怎么掂量也不及成王,能不“严惮之”?诸葛亮坐成都,刘禅吃也不敢吃,玩也不敢玩,束手束脚,着实没什么风光。诸葛亮自己也别扭,做臣子的令皇帝怕,岂是长久的事?虽然眼下君臣情笃,但日久天长,必生龃龉,有道是距离产生美,不如离得远些,君臣两便。

建兴五年三月,诸葛亮进驻汉中。从此,到七年后病逝五丈原,他再也没有回过成都。其五次北伐,七番用兵,岂能撼动曹魏?这一点,以他的智力,不会看不出来。所谓尽人事以听天命,天命如何,诸葛亮心知肚明,那么剩下的,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在公而言,不愿效公孙述之坐以待毙;在私而言,要以死于王事为自己的结局。

那么,回到那个老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不赶下刘禅,自己当皇帝?刘备临死的时候,已说过“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遗命在耳,诸葛亮此时“夺了鸟位”,也可以说是“奉旨篡汉”,有何不可?诸葛亮虽然忠诚,并不愚蠢,如果事皆可行,区区一个“忠”字挡不住他。那么,不可行的是什么呢?

诸葛亮清楚,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材料。我们看他的《诫子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云云,知他的性格,多内省而自敛。这样的人,当当丞相是可以的,要做开国皇帝,就差得远了。

皇帝并不像咱们想的那么少。从秦始皇开始算,中国称过帝的人,可能成千上万,特别是在乱世,夥涉为王者,遍地都是。只是绝大多数,顶多算山大王,或山皇帝。最寒酸的一位,只有两个臣民,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大将军。文武夹辅着,这个皇帝去讨正宫娘娘,半路上被人捉起,国祚不永,亦云悲哉。

这么多皇帝,分为两种,一种是继承人,一种是创基人。普通人生而不是现成皇帝的子侄,要创造幸福,只有靠自己。其中很要紧的,是胸有大志。当年刘邦去咸阳公干,看见始皇的排场,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看到始皇南巡的威风,对他叔叔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另一位陈胜,年轻时在田里做工,便怀鸿鹄之志。他有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实在是帝制时代的最强音。

刘备之有大志,从一点上就看得出来:他自称是汉朝的宗室。诸葛亮呢?从小就没这种志向,等到做了丞相,有了大权,现要立志,来不及了。

仅有志向还不够。要做开国皇帝,最要紧的素质,是性格中的某种因素。比如刘邦的时代,大家平起平坐,你是枭雄,我也是枭雄,凭什么你不听我的,我倒要听你的?刘邦性格最突出的一点,是盛气凌人,当亭长时,对属吏“无所不狎侮”,当上了王公,待人更是无礼,呼喝下属如小儿。人性的弱点,是屈服于强者,投靠于强者。而强者的强,并不总是在智力和势力的意义上,多数时候,还是性格决定命运。陈胜称王,而吴广为假王,二人的高下,只在性格。和刘邦一同起事的,还有萧何、曹参,这二人论才论德,都比刘邦高,而一为主上,一为臣下,就是气势之别。

社会学家有研究,人们说话,一部分是在交流信息,另一部分,是在控制与接受控制。普通人说话办事,多少总要为对方着想一下,真正的强人,从无这种忌讳。他们知道,只有自己多占一步,才谈得上让别人让步,而所谓皇帝,就是有很多很多的人对他让步。在人类的原始时代,可能曾有那么一个阶段,领袖是力气大或岁数大的人,而自从政治权力一出现—一开始是神权,社会就被那种性格的强者领导了。

比刘邦更好的一个例子是朱元璋。刘邦为人大度,是个不错的领袖。朱元璋凶狡猜忌,然而为开国皇帝,他性格的强悍,实有过于刘邦。我们看他,只识得几百个字,就随意论衡文事,评点诗文,上达圣贤,下及群臣,仅此一项,便可知道他的自信,非常人所及。你可以叫它勇气,也可以叫它厚颜无耻。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人当了皇帝。

诸葛亮,自然也是性格上的强者,但还不够强;能驾驭人,但心有顾忌,而未能全心投入驾驭人的快乐中去。所以他当不了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中,陈胜吴广的起义广为人知,但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前半部分,事实上,吴广最终死是在自己的部下手中,而这个部下之所以敢大胆杀死吴广,却还有陈胜的授意在其中。很多人不禁想问,作为一同起义的好兄弟,同患难了那么久,为什么陈胜一定要置吴广于死地?

“陈胜指使田臧杀死吴广”?这一说法肯定有很多人不同意,因为吴广毕竟是陈胜的老战友,要是没有吴广的帮助,陈胜大泽乡起义根本就不能成功。“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要是没有吴广的“好人缘”,陈胜振臂一呼也等于白喊——大家会当成耳旁风。所以后来论功行赏,吴广当上了“假王”,成为陈胜之下、所有人之上的二把手。

但是吴广确实没有死在秦军手里,而是被自己的部下刺杀了。罪名比“莫须有”还“莫须有”:“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而事实上“不知兵”的,恰恰是这个田臧,他杀了吴广之后,带着精锐部队去迎战秦军,结果直接被秒杀,史料中七个字就结束了战斗:“与战,田臧死,军破。”

一个真正“不知兵”的将军,却敢于杀死陈胜的二把手,而且还把吴广的首级送给了陈胜,并因此从普通将军升任“令尹、上将”,可见陈胜认为田臧杀死吴广,是立了大功的,也就是说,田臧动刀子,完全是陈胜的授意,而田臧并不是“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实际是完成任务“交差”。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陈胜为什么要杀死跟自己一起打拼多年的第一助手呢?这一点《史记》种已经给出了答案:陈胜杀吴广,就是因为吴广嘴不严,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

《史记 陈涉世家》是仅排在《孔子世家》之后的,还在萧何曹参张良陈平之前,可见在司马迁心中,陈胜是一个超重量级人物。而一本正经写出来的《陈涉世家》,却把陈胜吴广“篝火狐鸣”、“鱼腹丹书”的密谋写得身临其境,好像陈胜吴广商量着怎么忽悠人的时候,太史公司马迁就蹲在角落里瞧着。

司马迁出生得太晚,连陈胜吴广的面都没见着,那么又是怎么知道“篝火狐鸣”真相的呢?陈胜自然不会自扇耳光,到处跟人说自己怎么装神弄鬼。那么“大泽乡密谋”之所以会泄露,就只有一种可能:吴广跟别人说的。

按照史记的记载,陈胜是很忌讳有人提起他过去的事情的,虽然他曾经跟打工的小伙伴承诺“苟富贵,无相忘。”但是当年的小伙伴找上门来,“言陈王故情”,陈胜二话不说就把他咔嚓了。而且自从陈胜杀死一个小伙伴之后,其他的老伙伴都纷纷拔脚开溜,陈胜一个朋友都没有了,自然不会“酒后失言”泄露自己当年的密谋,但是传言越来越多,只有吴广和自己两个人才知道的秘密,这时候却变得尽人皆知,自己“君权神授”的肥皂泡纷纷被戳破,陈胜恨得牙根痒痒,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在“帝王”面前,管住嘴迈开腿是很重要的,谁要是相信了“苟富贵无相忘”而忘了“富易妻,贵易友”,那么离被杀掉灭口也就不远了。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过《红楼梦》里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贾雨村手下那个“贫贱之交”的门子,因为可能会对人说出贾雨村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古代读书人近视了怎么办?没有眼镜用什么? 为什么刘邦可以失败无数次而项羽只能失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