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蜀国巅峰时期是什么时候?巅峰蜀国能战胜魏国么?

蜀国巅峰时期是什么时候?巅峰蜀国能战胜魏国么?

时间2022-04-01 20:10:33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46311

三国鼎立时期,蜀国的实力可能还是最弱的,虽然占得土地不少但是整体兵力都要比魏吴差了不少。那蜀国的巅峰时期到底是什么时候呢?是得到荆州以后么。蜀国的巅峰时刻又能不能正面对抗曹魏呢?可能这些问题是很多三国迷想知道的,毕竟很多人还是喜欢站在蜀国这边,但是从真实的历史来看蜀国几乎是没这个实力的。

在汉中之战,刘备斩杀曹操西部军团总指挥夏侯渊,进而苦战相持,终于迫使曹操主力撤退,得到战略要地汉中郡。之后他又派遣孟达、刘封东进,夺取上庸郡。

此时他已经占据了益州的全部地区,以及荆州最重要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关羽也奉命准备北伐襄樊,和宛城一带以侯音为首的反曹势力相呼应。

这时候的刘备势力,也从荆州时代的“进退狼跋”,壮大到“翻然翱翔、不可复制”,达到了实力最巅峰时期。因为益州虽然只是一州,但受汉末战乱破坏损害远小于北方各州,不但地域辽阔,同时户口众多,其麾下兵马总计不下十五万人。(关羽军野战精锐3万、荆州地方留守军2-3万;益州军野战精锐6万、地方留守军3万;)可动员兵马超过二十万人。

刘备戎装:

而政治方面,相比于徐州屠城、官渡杀俘,行事暴烈的曹操,倡导“兴复汉室"大义、一向仁义对待百姓的刘备,更占据了绝对上风。

刘备早年屡战屡败,兵马不过数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这些诸侯却无不以礼相待,隆而重之,以其为附庸客将,而不能贸然吞并;正是因为其巨大的政治声誉和号召力,是汉室宗亲的杰出代表,反曹兴汉势力的一面大旗。

是以千古奇才的诸葛亮弃刘表而跟从他这个一县之主,万人敌勇将关羽张飞对其不离不弃。刘备自己也对此颇为自诩: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然而,就在此时,刘备的一大昏招,却直接导致了天下英雄对他大失所望,原来的盟友孙权更直接投入曹魏阵营,反水夹攻。因此关羽军团覆灭,荆州三郡丢失,刘备复仇大军又惨败于夷陵,前后折损兵马十万,大将重臣和军中骨干无数,桃园梦断,白帝啼血,饮恨抱憾而终。

而短短几年,蜀汉无论地盘、兵力、人才都锐减到此前一半,虽有诸葛亮绝世之才力挽狂澜,呕心沥血保住一方基业,终究无力回天。

前将军:关羽

这个昏招,就是刘备势力鼎盛时的一大标志:自称汉中王。此举实为居虚名而害实利,过早暴露了自己的雄心或者说直接说野心,反而向天下人昭示了自己器局的不广阔。

在西汉和东汉王朝,确实是白马之盟,“非刘不王”,但从不是后世一些人误解的“刘皆可王”,包括诸葛亮在内,无数忠臣义士维护的是四百年煌煌大汉的法统,而绝不是刘邦子孙一家一姓坐江山的私利。

汉朝封王是有严格限制的,要么是皇帝的亲生皇子,要么是诸侯王嫡子,诸侯王其余儿子除非是皇帝特别加恩封王(齐悼惠王各子、梁孝王各子等特例),通常亦只能封侯。

这就是大汉之所以为大汉,绝不似后世满清。皇子和诸侯王之外的皇室宗亲,从来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天潢贵胄,也和寻常士人一样的为官入仕,立功封侯,仕宦时亦无任何高人一等的特殊待遇。

以刘备西汉景帝子后裔的远支宗亲身份,就算在东汉王朝立下伊尹、霍光之类匡扶社稷的大功,也就是拜大将军,摄行国政、封侯,而绝无封王之理;

若如刘备此时这般,才刚刚占有一个益州加荆州三个郡,就自己称王,那之前据有一州多年的刘表刘璋们早就可以自称为王了。但他们从来就没这个胆子,那真是自绝于汉廷,自绝于天下士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而比之刘秀当年称皇帝,是入据洛阳,麾下数十万大军,得河北河南各州,二分天下有其一的前提,而且他本身就是更始帝封的萧王,从王为帝只进一阶。

汉世祖光武帝:刘秀

刘备想成就帝业的合法渠道,同样比照刘秀例,在曹魏颠覆汉朝已成事实的前提下,克复长安、洛阳这两京之一,据有天下其半时,方可自立社稷。在那之前,当然是示天下器局之不广,令仁人志士大失所望。

换言之,汉献帝刘协禅让曹丕之前,若刘备能攻灭曹操,一统河山,那么他可比照周公例,为天子尚父执政,或可以匡扶社稷功,特封为王,天下人皆能服膺。这样刘备的历史地位将极其崇高,足可比拟元圣周公。

可若自立为帝,传及子孙,仍不免遭史书后人诟病。平心而论,若能为千载不易之圣贤,又何必定要汲汲于一朝之帝皇?

而在刘协禅让曹丕之后,从汉朝角度等于自弃宗庙,放弃汉灵帝这支的权益,天子失国,如孺子婴了。此后刘备若能攻灭曹魏,一统河山,当可比照汉世祖光武帝刘秀例,称帝自为,三兴汉统,名垂青史。

季汉昭烈帝:刘备

《汉中王劝进表》里,大概是刘备集团诸人自己也觉难以自圆其说,居然举「河西诸将推举窦融为元帅」这种例子为先例,其实已是不值一哂。

窦融当初不过是被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向刘秀输诚后被封授凉州牧,和刘备自封诸侯王,甚至急哄哄地把大半个益州的五个郡国都划为汉中王的私人封地,(“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是一回事么?东汉几曾有过领地如此庞大的诸侯王?

读史至此,颇有拿错剧本之感,举出窦融自封大将军这种先例作为称王依据的,本来该是向来名不正言不顺、靠攻杀朝廷官吏立国开基的孙策孙权们才对。

有论者认为刘备急于称王,是为给属下有功之臣升职封爵,又为安置马超等降顺前诸侯,这也是对两汉时期政治体制的误解。

自汉武推恩令之后,诸侯王权势是远不及中枢执政大臣的,一如霍光摄政时,汉武帝子孙们无不战战兢兢,而向权臣俯首。

至于东汉诸侯王,连在自己的封国都不能做主,中枢调派的国相才掌控封国实权;更不用说涉及中枢的军政和监察大权了。

刘备称王后,封马超左将军、关羽前将军等,这些给属下升职封爵的合法性依据,正是他同时自称为大司马“董齐六军”,兼领司隶校尉和豫、荆、益三州州牧,然后才能去摄行军政大权。这些根本不是任何诸侯王能有的权利。

何况此时马超合法身份,偏将军、都亭侯而已,本就低于刘备的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不过和关羽的偏将军、汉寿亭侯相当;又有什么难安置的?

偏将军:马超

而此时诸雄自封职位,马超是征西将军领并州牧(自称),孙权是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刘备表),刘备是大司马、司隶校尉(刘璋表)、益州牧(刘璋让)、荆州牧(孙权表),

曹操称魏王,刘备骂他是叛逆而讨伐,结果自己也不顾朝廷法度和体制称王,正是自甘居于和曹操一类的反逆了。那么同为叛逆,世家大族从自己家族长远考虑,大可投靠占据天下九州的曹操,又何必投只有边地一个半州的刘备?

何况对“反曹联盟”(如果认为其还存在、还需要继续维系的话)来说,是马超重要,还是占据江东交州和荆南的孙权重要?

孙权如果不和刘备翻脸,真心承认了他所谓“汉中王”的合法性,岂不等同于自认是刘备这个叛王的下属和臣子了?江东各郡原本就遍布带路党,首脑就是张昭这个托孤重臣,孙权长期无力清算。孙权继续和刘备合作下去,此后江东士人更要一心北向投曹了。

与其如此,孙权还不如选择反水,最后用关羽首级换了正式合法的加官晋爵。曹操控制的汉朝朝廷,封孙权骠骑将军、南昌侯、荆州牧职位,也就是说曹操在有生之年,放弃了统一中国的企图,承认了孙权割据江南的事实,一劳永逸解决了孙权多年来的统治合法性困扰(孙权此前合法身份,只是个杂号将军、会稽太守),江东大族人人满意。

骠骑将军、南昌侯:孙权

正因曹操明目张胆破坏汉制,所以天下皆知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才是刘备一直高举保汉大旗的立身之本。

换言之,两汉四百年法统才是刘备背后的最巨大政治优势,因此哪怕只有一县之地时,曹操仍视其为头号大敌、不敢轻忽。

刘备仅有一州加三郡时,自封为王,就是自弃合法性,把自己的格局降低为一个曹孙二袁式的割据军阀了,那么既然连刘备放下了忠于朝廷的执念,那么同样是反逆和军阀,大家为何不投明显势大、占据中原九州的曹操?孙权不就是个好例子?许都朝廷虽然是个牌位,却是东汉二百年王朝正统延续,在曹操尚且没把它彻底丢弃之前,刘备与之决裂实在操之过急。

是以为此时刘备计,开大司马府,自称录尚书事,麾下安排马超这个“征西将军”,给关张们前后左右四方将军职位,完全足以酬功了;大司马录尚书事可比照霍光例,摄行举国军政大权,也完全可以威福自主了。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称王么?

当然,不妨也同时表孙权为平起平坐的大将军,扬州牧交州牧青州牧之类的支票尽管去开,虽然这样未必足以打消孙权对南郡的企图,但所谓“盟友”,若是连一些象征性的面子都不屑去给,什么政治上的好处都不肯让渡,就别怪敌人开出更高的筹码了。

又或论刘备称王,是年事已高,为身后事打算,解决将基业传及子孙的合法性,让刘禅得以传承基业,所以要急着和属下定下君臣名分,原本大家名分上都是汉朝臣子,此后就都是汉中王殿下的臣属了。

倘真如此,那么这举正与被称为“汉贼”的曹操一般无二,彰显刘备“示天下以私,割边地而自王”,从政治上是个弊大于利的大昏招。

(曹操原本以司空、丞相录尚书事即可终身摄行天子权;之所以不惜逼死荀彧、激起一次次后方忠汉士人反叛和政变,也要称魏公、魏王,最大缘由无非也是为了将基业和权柄顺利传承子孙。)

魏王:曹操

若刘备真做此想,只为割据一方,以国家州郡传及子孙为私产,那正是将自己从天下人认可的英雄义士,变成了和“汉贼”曹操、军阀孙权一类的枭雄。已经丢弃了政治大义的刘备,兵马不如人多,地盘不如人大,又怎么可能最后成功呢?

对于蜀国来说,关羽失荆州还被吕蒙杀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如果说蜀国没有打夷陵之战的话可能还好点,打完夷陵之战后蜀国就正式开始走下坡路了。不过当时气焰正旺,兵力也不输孙权的刘备为什么会把这么关键的一仗打输了呢?难道诸葛亮不在就对蜀军的实力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么?可能这次就连诸葛亮也没办法了。

建安二十四年,由于曹魏与孙吴联盟,蜀汉将领多有背叛,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蜀汉失去了接近曹魏腹地的荆州。得知消息后,蜀国上下一片悲痛与恐慌。刘备当时大声痛哭,几度昏厥,毕竟这是当年许下诺言的手足,要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而蜀国全体军民则深感恐慌,要知道当时关羽作为蜀汉第一猛将,想来是他们心中的武圣,这样的大将都被击败,那蜀汉又能保多久呢?可以说,关羽这一死,使蜀国军民的心理防线几乎完全倒塌。

就在此时,唯有一人冷静分析,并站了出来,对刘备进行了一番进言分析,此人就是刘备最为倚重的重臣诸葛亮,他认为此时若倾举国之兵攻打荆州,荆州必被攻克夺回。要知道当时荆州对于蜀汉而言何其重要,失去荆州意味着北伐远离曹魏腹心,意味着战争变成拉锯。从荆州出兵,能对曹魏腹心构成直接威胁。而当时孔明认为荆州必须被攻克,是有他的道理的。

首先,关羽刚刚过世,蜀国上下都深感悲哀,对东吴更是深感愤恨。这个时候,仇恨的火焰在他们心中燃烧到达了顶峰。所谓哀兵必胜,这个时候绝不能浪费了将士们的士气。要知道,在关羽失去荆州时,正是蜀国军队达到顶峰之际,当时以虎狼之师自居,而东吴只是蜷居在江东的鼠辈。江东的鼠辈竟然把蜀国的武圣杀了,这种屈辱是是对蜀汉的侮辱。为了国家的荣耀,士兵们必定出全力迎战。

其次,东吴那边将关羽杀了,此时肯定做贼心虚。毕竟他们背信弃义,暗中与曹魏结盟,逼蜀将投降才谋取了荆州,可以说是趁人之危。再到后来杀了蜀国的大将关羽,更是为天下所不齿。东吴这不仅是与蜀国为敌,更是与整个天下为敌。因此,东吴现在可以说是被被吓破了胆,不值一提。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荆州是诸葛亮北伐的重要据点,因此诸葛亮当即将这些观点写下呈现给刘备。然而刘备此时正陷于失去兄弟的痛苦中,自然不愿听这些所谓的方略政策,更没有了攻打东吴之心。

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好放弃了这次机会,也为今后北伐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毕竟没有了荆州,与中原之间的间隔就不仅仅只有南阳。物资转运也不方便,更没有了汉水可以依靠。也因此诸葛亮后面多次出祁山均无功而返。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杨修被杀真正原因是什么?扶植曹植选错人了么? 赵云在蜀国始终得不到重用真的是因为诸葛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