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袁绍和项羽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四人都坐拥一方土地却以失败告终

袁绍和项羽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四人都坐拥一方土地却以失败告终

时间2022-04-01 20:09:58发布admin分类历史趣闻浏览17399

袁绍和项羽都是出身名门,而且坐拥一方土地,但是为什么最后他们都会失败呢?要说袁绍和项羽都错过了一个好时机,袁绍在官渡之战是被是没能统一人心,让曹操以少胜多。项羽是明知刘邦日后会成长起来,但也没能及时阻止,可能刘邦也是天命之人,在鸿门宴躲过致命一劫。当然历史上这4人所经历的事情都很像,看看他们都是怎么把自己的优势拱手让出。

历史上这4个人,拿着一手好牌,却打的稀巴烂,袁绍第二,第一无人不知。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结局。明明有些人拥有优良的基础条件,但是却输给了原本身份地位、让人瞧不起的人。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历史上这四个人,本拿着一手好牌,却打的稀巴烂,他们最后的结局令人意想不到。

第四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1606年,他出生在陕西。童年时,他曾经给地主牧羊。后来,他成了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随后,中原的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自成喊出了“均田免赋”等口号,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也从几百人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当时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1643年,李自成在在襄阳称新顺王。次年,他建立了大顺政权。不久后,他又推翻了明朝。可惜,他却在与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的会战中失败了。最终,他逃出北京,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了。

第三名:唐玄宗——李隆基。685年李隆基出生在东都洛阳。他因为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俊俏,所以深得父亲的喜爱。712年,他正式登基。在位之初,他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不仅任用贤才,而且自己还勤俭节约。

可是,到了后期,他逐渐开始怠慢朝政,最后更是宠信奸臣,沉迷于女色之中。后来,他不仅实行了错误的政策,而且还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这使得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爆发了,这无疑是为唐朝的衰弱埋下了伏笔。

第二名:东汉末年军阀——袁绍。因为他出身与东汉名门”汝南袁氏“,所以他早年就担任了中军校尉、司隶校尉。190年,他与董卓对立,随后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后来,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以及幽州。可惜,他却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给了曹操。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啊。

第一名:西楚霸王——项羽。他不仅是楚国名将项燕之的孙子,还是一个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项羽早年就跟随叔父项梁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随后,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是项羽这个人太自大了,后又猜疑自己的亚父范增,最终将他杀死,最后因没有稳定的补给,粮草殆尽。后来,他的部队最终反被刘邦所灭,他本人也在乌江自刎了。

说到朱元璋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朱元璋是明朝时期的皇帝,当然了,当时的明朝在朱元璋的领导下,可以说社会井然有序,当时的社会福利也是非常的好,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明代的朱元璋时期社会福利到底有多好呢?明朝是社会福利最好的时代吗?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迁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但他性格严明,刻薄寡恩,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历史上的污点。 因为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从小吃了很多的苦,知道农民不易,所以格外重视民间疾苦,当了皇帝后,出台了各种政策,让老百姓不再吃苦。有历史学家研究后,认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明朝朱元璋时期是中国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

洪武一朝,百姓的社会福利,有以下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政策规定:

养老 朱元璋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每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朱元璋怕执行不力,就又叮嘱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项政策。 洪武六年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让70岁以上的老人安度晚年,国家允许老人的一个儿子免于服役。 洪武二十年,大明颁布终身养老令:八十岁以上老人每月给五斗米三斤酒和五斤肉,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更加给一匹帛和十斤絮。 对于那些孝敬老人的人,朝廷不但给予精神表扬,还给予物质奖励,赏赐衣物,发放奖金。而且,这些孝子孝女年老时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当他们年届60岁就可以享受普通老人80岁时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如果孝亲模范不幸成为孤老,那么他们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养济院的同等待遇,当地养济院会每月按标准把钱粮送到他们家中;去世后,政府还会发放三两银子作为丧葬费。 对于官吏和作奸犯科者一向严酷的朱元璋对老人格外宽容。名臣韩宜可记录,安徽官学有老汉碰瓷诈骗,本该杖责流放。但念其年过七十,还是放回交家属看管。江南的年轻人殴伤他人,本该充军服刑,可老母年过七十无人照料,于是也法外开恩,改在家乡劳改。 在朝廷的要求和带动下,有明一代形成了尊老养老的风气,赡养老人的要求也渗透到各地家法族规之中。

2.社会福利: 开办免费养老院:养济院 我国古代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的场所,叫养济院,和育婴堂、安济坊、居养院、福田院等都为古代的福利慈善机构。 养济院一般是由政府出资修建。但有许多养济院以私人名义捐修的。在唐代以前,没有形成较好的救助机制,主要是以赐给衣食等实物为主,治标不治本。到了唐代以后,除了仍发放实物外,还探索设立了收容贫老、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 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明太祖实录》卷34)。洪武五年又下诏,“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不久,孤老院改名为养济院。其收养对象为:“民之孤独残病不能生者,许入院。”明代的养济院制度得以确立。

为保障养济之政的推行,朱元璋将其载入《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在朱元璋的倡导下,许多府县在洪武年间都设置了养济院。明成祖时,养济院的建置得到改观,养济院在“天下府州县俱有”(《明太祖实录》卷127)。弘治年间,养济院由内地州县向边陲各卫所扩展。 为了监督执行,朱元璋派官吏暗访,但凡有困难户没得到救助,地方官要受得责罚。 现存于各地的明代养济院遗址,都有秀丽的绿化与清澈的井水,在当时堪称高档舒适楼盘。官府对养济院补贴:成年人每月三斗米三十斤柴。还有冬夏布匹三丈。 明朝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宛平县养济院的规模:万历纪元,收萧俊等一千八百名。(万历)七年,……又收刘真等五百名。(万历)十年……又收李聪等五百八十五名。以一个宛平县的养济院,收容人数达两千余人,可见当时执政者花了多么大的代价安置鳏、寡、孤、独、残。

免费公墓:漏泽园 漏泽园,是古时官设的丛葬地,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称其地为“漏泽园”。 创始于宋元丰间,立为埋葬之所,取泽及枯骨,没有遗漏之义。明初,诏令民间立义冢。令郡县皆置漏泽园。(张岱《夜航船》) 老有所养,死有所葬。这个规定写入《大明律》,朱元璋遗诏后代子孙认真执行。 “保障房”制度 《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土地,盖了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南京的官员很快执行了。一个月后,朱元璋又给华亭县的官员下旨,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百姓居住。 因为历史的原因,朱元璋“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当然破灭了。但这样的尝试,却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的真实事例。

3.教育方面: 朱元璋从元朝灭亡中看到,除了统治者本身的素质以外,整个社会失于教化也是一个原因。因此,登基后,就采取措施,兴建学校,选拔学官,并坚持把教育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 从朱元璋登基开始,士子一旦考入太学,官府免费供之读书学习。明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为我们保存了这方面的史料。 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十月十三日,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4.救灾。 朱元璋非常重视自然灾害的救助。湖北水灾时,户部主事赵乾拖沓半年才跑到灾区。这位庸官,成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因救灾不力被杀头的官员。 古代信息交通科技严重落后,而救灾却是人命关天的事,如果灾难来临时,还要一级级请示汇报,会误了救灾大事,因此朱元璋诏令:倘若灾情紧急,地方官可以不经请示,先期开仓赈济。 朱元璋这几样大刀阔斧的社会福利,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堪称力度空前。亲手造就这个福利体制的朱元璋,临终时刻,依然对民生念念不忘。遗嘱里反复叮咛,就是自己的丧事要从简,更不要影响民间的婚丧嫁娶。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
秦始皇灭了六国后六国的国君都去哪了?他们的下场又是怎样的 古代为什么是一夫多妻制?真正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