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能活42年靠的是什么?蜀国哪些方面比魏吴强?
三国演义是把蜀国当做主角在描述,从刘关张开始就渲染他们之间的感情,虽然蜀国人才辈出但是无奈人稀地小,和魏国还有吴国都有不少的差距。不过蜀国最后还是活了将近50年,所以蜀国肯定也还是有过人之处,不然早就被攻下了。吴国肯定是不想动蜀国的,毕竟有时候还可以利用蜀国来对付魏国,那魏国为什么也迟迟拿不下蜀国呢?其实蜀国有些方面还是要比魏吴稍强一些的,不然可能早就灭国了。
对于一些熟读演义的三国迷来说,谈起蜀汉政权,给大家的第一感觉往往是大义凛然且勇将辈出。所谓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三国武功前六名占了四位的蜀国,想来也是国力强盛吧。然而这些都是评书和演义给大众带来的想当然,事实上西晋统一中国时,蜀只有28万户,94万人口,同期的东吴则有52.4万户,230万人口,魏则有103万户,443.28万人口。可见蜀国最为弱小,而“反面人物”曹操开创的魏国则比蜀吴加起来还要强大。
益州自古物产丰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东汉末年中原战乱频仍,蜀地为刘焉刘璋父子占据,依仗山川险阻,远离战火,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但刘备入川之时,与刘璋进行了历时三年的战争,益州百姓一度“饥膏草野”。刘备攻占成都后,又纵兵抢掠且“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使原本比较充裕的府库为之一空,以致日常军费开支都成了问题(这与演义中描写的仁德之君刘玄德的形象,可说是大相径庭了)。此外,蜀吴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大大损耗了蜀汉的财力军力;而诸葛亮时代的南征北战,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资。由此看来,仅有一州之地的蜀国,实力在三国中居于末位,也不足为奇了。那么,是什么能够让贫瘠的蜀汉政权连年发动战争,支撑了近五十年的光景呢?
锦作为中国传统的高级多彩提花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锦以精练染色的桑蚕丝为经纬原料,多使用各种金银线,其织造方法不可胜数。在中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为悠久,早在先秦时期生产工艺已然成熟,而其他三大名锦的兴起尚要等到宋朝。西汉时,蜀锦已自成特色,但数量稀少,并不出名。到了东汉明帝时期,蜀锦品种和花色极大丰富起来,不仅行销全国,而且通过西北丝绸之路远销西域乃至欧洲各国,成为了西方贵族眼中难得的上品。
中国的历代统治者大多重农抑商,即便是鼓励生产的明君,往往也轻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认为两者对国力的增强并无助益。诸葛孔明毕竟不负卧龙之名,眼光不同于流俗,他敏锐地发现了蜀锦巨大的商业价值。史载,诸葛亮在蜀汉实行“重本而不抑末”的政策,不仅鼓励官办、商办和个体手工业者从事蜀锦的生产,还曾亲自在自家府邸周围种桑八百株作为示范,号召益州百姓养殖桑树,养蚕作丝来为蜀锦生产提供原料。蜀汉还在成都设置锦官,进行织锦工匠的集中和产业的管理,成都“锦官城”的别名即由此而来。
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有了精美的蜀锦,没有便捷的交通,同样无法实现蜀锦的商业流动。为了推动贸易的发展,诸葛丞相下令组织人力修复秦代川陕边境的栈道,并开通了蜀地到当时荒蛮的贵州、广西的陆路交通。随着交通的便利,蜀国对外的贸易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后汉书*左慈传》中曾记载,曹操派人到蜀中买锦,可见蜀锦也是魏、吴十分喜爱的畅销商品。那么,仅仅依靠蜀锦这一项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就足以为蜀汉续命吗?
据宋朝《太平御览》记载,造刀能手蒲元曾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他造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如截刍草”,被誉为神刀。蒲元随蜀军北伐中原,是中国历史上能够在文人所编写的历史资料中,极少能够留下自己姓名和事迹的工匠之一,可见其制作钢刀技术之精妙。蒲元能有如此精湛的制刀绝技主要依赖三点:蜀地的冶炼业的发达、前人制刀技巧和经验的继承,以及高超的热处理技术。其中蜀地发达的冶炼工艺,是蒲元制刀技术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撑蜀汉政权延续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钢的国家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制造的钢制兵器便闻名天下。到了西汉中期,工匠们将块炼铁反复加热锻打,提高钢的质量,即所谓“百炼钢”。但百炼钢的原料块炼铁生产效率很低,令百炼钢的发展受到限制,由此古代工匠们又发明了炒钢技术,即把生铁加热到熔化后,在熔炉中加以搅拌,借助空气中的氧把生铁中的碳化掉,从而得到钢。在三国时代,炒钢还是一种新技术,能够掌握它的工匠少之又少。而根据《诸葛亮别传》中蒲元铸刀“镕金造器,特异常法”的记载,可以判断蒲元所用的一定是炒钢技术。
此外,要制造出削铁如泥的神刀,最后一道工序“淬火”也至关重要。所谓的淬火,便是将锻造好的钢刀在炉火中烧红,然后放入冷水中骤然冷却,反复几次,令刀身变得坚韧而富有弹性。这道工序看似容易,实际上却难度极大,不仅需要工匠经验丰富,而且与水质的优劣也有着极大的关系。《诸葛亮别传》中写到,蒲元对淬火所使用的水质也颇有研究。在他看来,“蜀江爽烈”,适于淬刀。在斜谷铸刀时,他曾派军士到成都取江水,由于山路崎岖难行,所取的江水打翻了一半,士兵们就掺入了一些活水,结果运到之后,当即就被蒲元识破,令众人敬服不已。事实上,无论是炒钢技术,还是淬火效果受水质影响这一因素,中国人都比欧洲领先了一千六百年左右,可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而在三国时代,蜀地的工匠无疑是这项技术的佼佼者。
蜀锦美轮美奂,蜀刀削金断玉,有这两项技术支撑蜀汉的商业,才能令孔明及其后继者屡次征伐而仍能留有余力。这些技艺是我们祖先极尽聪明才智,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后世在评书演义中为那些枭雄猛将们的事迹击节赞叹时,不妨看一看这些真实的历史,看看那些隐藏在幕后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
关羽应该在三国演义里被罗贯中描写最勇猛的武将之一了,过五关斩六将也是关羽最经典的事例。不过最后关羽败走麦城的结局并不是那么完美,那关羽一生到底有过哪些失误呢?还有很多人不理解关羽为什么会放走曹操,在三国演义里是因为关羽欠曹操一个人情,正史中关羽从来没有抓住过曹操,不然早就把曹操杀了。
关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战神,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杀文丑,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一切的荣誉都是那么耀眼,虽然过了几千年他的事迹依旧被人传唱。但战神毕竟也是人,是人就总会犯错。我们就来看看关羽在演义中犯了哪些致命错误。
关羽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在华容道放跑了曹操。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很快出兵先是吃掉了荆州,然后打的刘备狼狈逃窜。最终刘备和孙权结成了联盟,共抗北方的曹操大军。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在这里埋伏。曹操人困马乏,损兵折将,不能再战。
关羽念在过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 ,不顾立下要活捉曹操的军令状,放过了他。如果关羽当时能够心再狠一些,活捉或者杀了曹操,如此一来,北方必然大乱,还怕捞不着好处吗?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说不定刘备可以乘乱更加轻易的得到天下。后来诸葛亮也就不会一个人如此劳累北伐了。
关羽第二个错误就是在驻守荆州的时候得罪了孙权。当年诸葛亮离开荆州去帮忙刘备打西川。临走的时候,诸葛亮让关羽联吴抗曹。可是我们的关羽压根就没有把东吴的那帮人放在眼里。反而孙权那边还比较主动一些,想为自己的儿子讨关羽的女儿为老婆。关羽来了句:”虎女安能配犬子?”这可好直接骂孙权的儿子是狗。
想想看人家孙权也好歹是一方诸侯,你这么说人家,那人家不怒才怪。后来新仇旧恨让孙权再也忍不了关羽。于是乘着关羽攻打樊城,很快就派吕蒙夺取了荆州,然后关羽败走麦城活捉斩首。如果当时关羽能够挺诸葛亮的话不得罪东吴,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结成坚实的同盟。那荆州怎么可能会丢掉呢?
关羽的第三个错误是杀掉了一位义士。当年诸葛亮打算从两路进攻曹操的。西面的汉中打了胜仗,就得乘这个势头,再从东面的荆州直接攻打中原。于是刘备命令关羽进攻,关羽派两个部将留守江陵和公安。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樊城。而曹操派遣于禁和庞德两位大将来支援樊城。但关羽水淹七军很快就生擒了于禁和庞德两位曹操大将。
对于如何处置他们,显然关羽是没有太多的考虑,他就按照以往的传统杀掉了不投降的庞德,然后关押了投降的于禁。这样做在当时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的。但让关羽绝对想不到的是他因为杀死了庞德而连累了自己的下一代。公元263年,庞德的儿子庞会随钟会,邓艾讨伐蜀国,蜀破后,他找到了关羽的后代杀尽,算报了父仇。如果当时关羽不杀庞德,那庞德的儿子就不会灭了关羽的后代。真是因果循环啊。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