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府两次拒绝了英国的和平外交请求,果然不作死就不会死
一七九三年,也就是五十七年,正好满八十岁。广州的官吏一向知道乾隆皇帝爱慕虚荣,于是竭力怂恿英国趁机派使节前来祝寿,正好可以挣得一个两国交涉和促进友谊的绝佳机会。
乾隆
英国上下很看重这次交流机会,派遣马戛尔尼候为全权特使来华,其他方面更是。特使一行乘坐头等兵船,带着卫队。连送乾隆皇帝的贺寿礼物都是英国的上等制造。其用意不外乎是既想表示自己大英帝国雄厚的实力,再者表达为乾隆祝寿的诚意。
英国特使
见了乾隆皇帝,特使提出了几个交涉问题:第一,英国想要派大使常驻北京,如果清政府愿意的话也可以派大使常驻伦敦,他们一样欢迎。第二,英国希望清政府加开通商口岸,目前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贸易需求。第三,英国希望清政府有固定、公开的海关税则。第四,英国希望清政府可以划出一个小岛用于英国商人居住和囤积货物,就跟澳门划给葡萄牙一样。
乾隆皇帝也是很傲娇,也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英国特使行跪拜大礼。起初特使非常不乐意,但是想着英政府的嘱托也便做了妥协。特使说,如果也派人向他带来的英王画像行跪拜礼的话,他就向乾隆皇帝跪拜。乾隆是多么骄傲的人,在他心里甭管那个时候英国已经开了工业革命,在他眼里从外国来的统统视作藩属。于是也就也没接受他交涉的问题,并让他马上离京。第一次和平外交宣告失败。
交涉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正值法兰西革命和战争,搞的英国无暇东顾。等到忙活完了手边一摊子烂事,英国重整旗鼓,派了第二支队伍来向清政府示好。这时的皇帝不是乾隆,是他的儿子,皇帝。嘉庆还没他父亲的度量大,非但不接受谈通商条件,而且招待来使的待遇规格一般,态度还极为不好,这给英国特使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英国特使回国途中了解到的中国民情
自此,英国知道和平外交之路是走不通的,他们要想别的招。
十九世纪,不论满汉,闭关自守,不愿正视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所以,鸦片战争之前,我们不肯给他们平等待遇;鸦片战争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有着无与伦比的人力物力。我们有更为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我们愿重开方便之门,乘着一带一路的巨轮,给予世界平等互惠,祈愿共建人类幸福。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