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端平更化:只是一场不彻底的政治改革
端平更化,是南宋宋理宗指导下的政治改革,那么端平更化的简介是什么呢?
宋理宗赵贵诚
公元1224年病危,宰相知道宋宁宗的皇养子对自己不满,因此与假传圣旨立沂王赵贵诚为皇子。宋宁宗死后,宰相连同杨皇后辅佐赵成贵登基,就是宋理宗。史弥远依仗辅佐登基之功,。使得宋理宗一直在史弥远的控制下。
南宋王朝在宰相史弥远的掌权下,贪污腐败愈演愈烈。史弥远在朝堂上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的行为使得宋理宗越发不满。但是碍于史弥远的势力,宋理宗忍气吞声,在他的阴影下沉默了十年。
公元1234年,掌权26年的宰相史弥远去世,蛰伏已久的宋理宗终于开始了他的亲政之路。此时的南宋王朝在史弥远的弄权下已经是乌烟瘴气,岌岌可危了。沉默了10年的宋理宗,也想在此时大干一场。于是一场改革就在宋理宗的指示下开始了。这就是端平更化。
端平更化的目标,就是改变南宋腐败的政治面貌。宋理宗从政治官吏、财政货币、文化理学这三方面入手,对宰相史弥远时期留下来的一些规章制度进行更改。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整顿官吏规范经济,使得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但是由于端平更化是一场不彻底的改革,它只是宋理宗欲有所作为一个表现,改革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问题的关键。因此在宋理宗死后,端平更化也戛然而止,最终以失败告终。
端平更化的措施
端平更化作为南宋的一次政治改革,它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端平更化中使用的货币
第一点就是罢黜史党,南宋权臣史弥远死后,宋理宗怕引起朝堂震动,虽然对史弥远给予形象维护,但是对他的一系列党羽进行清除。使得史党的势力急速下降,最后在朝堂上消失。
端平更化措施的第二点就是慎用宰相。南宋宋宁宗以来,相权大于皇权,导致了宰相专制。宋理宗纠正了这一弊端。在他亲政以后,对于宰相职位上的人选是频繁调动,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宰相权力高于皇权。
亲擢台谏是端平更化的第三点措施。在史弥远专政期间,台谏一直被宰相所控制。等到史弥远一死,宋理宗就亲自控制了台谏。在这期间,宋理宗任命台谏达四十余人。
吏治改革是政治改革中最难的,这是也端平更化中最重要的一点。由于贪腐成风,宋理宗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取消堂除陋习。二是减少官吏权摄,保证官吏的质量。三是控制入仕的人数,减少多余的冗官。四是严格控制升迁。这四项政治官吏改革,使的宋理宗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政治清明现象。
在宋理宗亲征期间,物价飞涨、国府空虚。面对这一现象,宋理宗推行新的财政政策,减少货币发行量,适当收回旧币。同时实行严格的会计制度,节约用度,节省政府开支。
端平更化在文化上的变化就是宋理宗大力推重理学,宋理宗因此也是理学官学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君王。这就是宋理宗端平更化中的改革措施。
端平更化的结果
端平更化的结果,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阻止南宋王朝衰败来说,很难再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宋理宗画像
端平更化使得南宋后期黑暗的朝廷出现了一丝光芒。在这段时间里,南宋王朝的许多弊端都被革除,政治跟之前比较也算清明。宋理宗通过提高理学的地位,为朝廷网络了大量的能人之士,使得朝廷上一时间人才济济。南宋王朝看似有充满希望的可能。
但是,这也仅仅是一种可能。端平更化,虽然在宋理宗的带领下,弄得轰轰烈烈,但最终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宋理宗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百分之百地被落实。
朝令夕改的指示,不切实际的命令,让改革在缓慢中行进。所谓的澄清吏治,也就只是将主要的贪腐官员处理,其他的也就以就事论事处置。并没有将这个政治措施很好地运用到地方,导致地方贪腐现象依然严重,民不聊生。政治制度的改革,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没有将改革深入到用人制度、军事制度等,只是停留于表面,没有更加细致的措施。使得改革指标不治本。
端平更化的结果,只是使病入膏肓的南廷吃了一剂该良药,王朝衰落的趋势不可阻挡。虽然端平更化在短时间内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只能体现出宋理宗欲有所作为的一种帝王心态,改革的结果,并没有让南宋王朝重回活力。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