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活却又独揽大权 慈禧是如何做到的?
十一年,年仅30岁的咸丰病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他年仅5岁的独子继位,即皇帝。
咸丰皇帝的死因有二。一是内外交困导致的长期抑郁:咸丰的运气太差,在位的十多年间,先后赶上了的起义和英法联军进占北京,江山飘摇,压力巨大;二是咸丰长期的纵欲:当年,咸丰的生母为了让咸丰抢占皇长子的身份(虽排行老四,但前三个都已死),吃了催产药,导致咸丰生来体弱,而他偏偏又喜好女色,日夜不休,终将身体弄垮。
咸丰临死前,考虑到儿子年幼,就为他安排了以肃顺为首的八个大臣辅佐,史称“八大顾命大臣”。一来是辅佐幼帝,二来也是制衡同治的生母,以防。可咸丰的如意算盘最终落空了。咸丰死后不久,慈禧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联合守在北京的恭亲王奕忻、醇亲王奕譞等王公贵族,发动政变,除掉了肃顺等人,把大权掌控在了自己手里,史称“”。
大权是抢来了,可治理国家还是需要实际干事的人,而慈禧显然不具备这个能力。怎么办呢?那就设计一个制度,既不用干活,还能掌控全局。慈禧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整个满清帝国的大事、大臣们的奏折,都要首先报到她这里来。这是知情权,是对信息的掌控权。而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信息掌控权是一切权力的基础。慈禧阅后,做到对全局心中有数。但是,她不具备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怎么办呢?
第二步,慈禧看完后,再把这些“信息”传送到以恭亲王奕忻为首的军机大臣那里,让他们商讨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人,就是真正干事的人。
如果奕忻等人拿出对策后,立即执行,那么慈禧的大权可不就旁落了?这显然是慈禧无法容忍的。
因此,第三步,军机处要把这些对策反馈给慈禧,由慈禧提出意见,哪条合适,哪条不合适,慈禧说了算。当然,由于此时的慈禧还不具备处理政事的能力,很难提出妥切的意见,因此基本就按军机大臣们说得办。但这个流程是要有的,因为这是决策权的象征。
慈禧批示的对策,再次返回到军机大臣手里。军机处要以此正式拟旨。这是第四步。
拟完旨,就能颁布了吗?不,还有第五步:拟完的旨意,要再次送到慈禧手里,由她最终确定后,才颁发下去,开始施行。
就这样,通过这个制度,活儿是别人干的,但大权却牢牢握在慈禧的手里。
说白了,什么是权力?权力就是拍板啊。其他的一切,不过是权力的附庸。
- 随机文章
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